胡睿懿
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的主戰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是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平臺。長沙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走園區興工之路,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園區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呈現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增長貢獻不斷擴大,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良好局面,為長沙全力實施“產業倍增”、推進“六個走在前列”,加快建成“三市”、共圓“三夢”進程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和支撐。
一、長沙工業園區發展現狀及特點
自1991 年國務院首批批準設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拉開了長沙開發區建設的序幕。截止2013年底,全市形成了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四區八園”(含工業集中區)的骨干園區格局,其中國家級開發區4個、省級園區8個,每個區縣(市)都有1~2個省級以上園區?!八膮^八園”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74個,完成產值5772.8億元,實現增加值1549.3億元。
(一)發展速度較快,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的主戰場,發展速度快于全市水平,積極引領工業快速發展。2013年園區規模工業完成產值5772.8億元,是2006年的8.2倍,年均增長31.9%;實現增加值1549.3億元,是2006年的7.4倍,年均增長速度達26.5%,高于全市規模工業增速5.4個百分點。
(二)總量占比較高,增長貢獻不斷擴大
在“園區興工”戰略的引領下,全市工業逐步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聚集,園區的承載功能和集聚效應不斷增強,成為了全市工業發展的主戰場。2013年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達58.4%,比2006年提高10個百分點,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0%。園區共有規模工業企業1074家,占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總數的44.6%,其中億元以上企業667家,占全市的55.6%;200億元以上企業4家,占全市的80%;規模工業企業前100強中,園區企業占了83家。
(三)科技投入較強,創新程度不斷提升
園區企業對創新能力和產品轉型升級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研發經費投入較高,推動效果良好。2013年,園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99.9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9%,比全市規模工業的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蒲型度胪苿恿水a品、工藝的創新,2013年園區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1874.1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的比重達96.1%;新產品產值占園區產值的比重達32.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9個百分點。園區企業高技術產品增加值達281.7億元,占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8.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1個百分點。
(四)發展質量較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從產業發展看,第二梯隊力量加大,多點支撐逐步形成。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等行業快速發展,園區工業經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一業獨大”的局面有所改善,多點支撐的格局初步形成。2013年,園區33個大類行業中,增加值占比超過5%的有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5個行業。5大行業中,專用設備制造業占比為34.2%,比2012年減少8.7個百分點;其余4大行業占比為30.3%,比2012年提高6.8個百分點。
二、長沙園區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一業獨大”難改,影響平穩發展
近十年來,長沙工業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中聯、三一為龍頭的工程機械業高速增長,同時也造成了“一業獨大”的局面,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長沙經濟的走勢,過度依賴以專用設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工程機械業的問題比較突出,為長沙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埋下了隱憂。2013年,園區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占比達34.2%,是第二大行業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近3倍,比占比超過5%的其他4個行業合計占比(30.3%)還高出3.9個百分點。2013年園區規模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速下降4.5%,影響園區增速下降2.2個百分點,園區規模工業增速為13.9%,近10年來第一次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目標定位不清,影響長遠發展
對于單一園區來說,由于資本、土地、管理等資源有限,不宜發展太多的產業,應明確目標,集中力量抓住1-2個重點產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才能做大做強,實現園區快速發展。但是,長沙大部分園區,特別是小園區,缺乏長遠規劃,沒有明顯的龍頭行業,目標定位不清晰,主導產業散亂,帶動作用不強。2013年,除了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瀏陽經開區、望城經開區外,其他園區第一大行業增加值占比均低于50%。從前兩大行業看,天心經開區占比為51.0%,雨花經開區、暮云開發區、瀏陽集中區、隆平高科技園、金霞開發區均低于50%,金洲集中區低于40%,反映出主導行業不明,產業集中度低。
(三)投資招商偏低,影響持續發展
近年來,長沙工業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在25%~30%之間,低于同期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2013年,長沙工業投資占比為32.0%,低于全省水平10.6個百分點。“四區八園”工業投資雖然比上年增長26.5%,但比園區全部投資增速低11.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為53.2%,比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的占比低4.2個百分點。同時,長沙工業投資產業層次偏低,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輕工等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比重仍然偏低。2013年,在全省確定的12大優勢產業中,長沙的電子信息制造、生物醫藥、汽車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主導產業投資所占比重僅為19.7%。
(四)人力資源缺乏,影響科學發展
從園區管理看,缺少專家型領導和管理人才,園區的行政化趨勢日益明顯,成為領導干部的“安置區”,園區管理人員懂經濟的不多,缺乏工業發展思維,加之園區考核成果沒有完全與干部運用掛鉤,考核體系中對工業發展指標有所弱化,園區發展工業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干事創業的氛圍和工作激情。從企業發展看,企業高素質人才緊缺,用工有效供給不足。2013年園區規模工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5.9萬人,比上年增長4.4%,低于規模工業從業人員增速1.0個百分點。2013年企業景氣調查情況顯示,22.5%的企業認為“勞動力供應不足或技能欠缺”導致生產能力沒有充分發揮,成為僅次于“訂單不足”的第二大影響因素。
三、加快長沙園區產業轉型發展的建議
(一)統一工業發展“首位”思想
工業是社會物質的主要創造部門,在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在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下,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工業,推動長沙經濟轉型創新發展。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沒有第二產業的高度發展,沒有第二產業創造的利潤作支撐,第三產業就成了無源之水,很難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然是長沙經濟的“第一推動力”,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疲軟、國內“三期疊加”的情況下,更加需要發動工業經濟這個“引擎”,啟動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
(二)統籌規劃園區發展戰略
要立足全市的宏觀發展統籌規劃,謀篇布局,確定全市園區發展戰略。一是優化產業布局。加大對各園區的空間、產業和項目統籌力度,整合發展資源,避免同質競爭。加大空間統籌力度,出臺全市工業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科學布局園區發展空間。加大產業統籌力度,根據工業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和各園區現有的產業基礎,科學確定各園區的產業分工和主導產業。二是明確產業重點。圍繞園區五大主導行業,加快推進產業優化調整,大力推動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的創新與生產,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合理控制有色金屬加工業的發展,穩妥推進兩型發展、綠色發展;促進專用設備制造業轉型發展,努力穩住生產,有效化解經濟下行風險。三是提升產業層次。以高端發展提升產業層次,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扶持和培育力度,圍繞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信息產業及節能環保產業,集中優勢資源實施優先發展,搶占產業鏈高端,新推一批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推動產業高端化。
(三)做大做強園區主導產業
各園區要根據全市工業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和現有的產業基礎,堅持工業立園、特色興園,科學確定產業分工和主導產業。一是確定主導產業。要根據現有產業基礎和長遠發展目標,本著錯位布局和優勢發展的原則,確定主導產業,集中力量重點發展。既考慮單個園區的資源、能力局限,又考慮可持續發展,每個園區基本確定三個主導產業。除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瀏陽經開區和望城經開區前三個行業的聚集度已達到60%以上外,其他園區產業聚集度低,規模較小,必須重新進行規劃,確定主導產業。二是加大項目引進。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促進立園興園,特別是對于主導產業不明確、經濟總量較小的園區,要加強主導產業項目的引進,以一個大的項目實現一個主導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要加強招商部門、產業部門、建設部門和各園區之間的溝通協作,針對園區需求和產業發展,重點引進謀劃和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投資規模大、生態環保的新項目、大項目,全力提速項目儲備和開工。三是促進集群發展。以產業鏈集群發展引領園區目標,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推動園區產業由單純的企業集聚向主導產業突出、配套產業鏈齊備的產業集群發展,逐步形成以主導產業為框架、支柱產業為支撐、拳頭產品為重心、配套產業為依托的園區工業集群體系。
(四)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服務
各園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進程和建設力量,加快產業開發覆蓋范圍的配套服務,讓園區成為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城市工業經濟綜合體。一是要推動提標提檔。要追求高水準、高檔次,以好的軟硬環境,增強對項目、資金、人才等要素的吸納能力。要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注重園區發展的功能配套,要象打造城市新區一樣建設和管理園區,全面提高園區開發檔次和服務水平。二是要實施滿園擴園。力求做到園區規劃到哪里,基礎設施就配套到哪里,公共服務就覆蓋到哪里,項目布局就延伸到哪里,標準廠房就建設到哪里,做到簽約的項目抓緊開工、閑置的土地依法收回,實現高強度、高產出、高效益開發。三是要加強生產服務。要加快倉儲、物流等服務平臺建設,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要搭建產學研結合的行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加強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及行業協會的建設,提高園區企業的產品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
(五)強力實施園區人才戰略
各園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產業特點,既考慮園區管理,又促進企業發展,從不同層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開發,強力實施人才戰略。一是打造專家型領導團隊。選拔任用有較高專業理論水平又兼備實際經驗的復合型領導干部,從主導產業的骨干企業中聘請企業高管、專家兼任園區領導或產業發展顧問,提高園區專業化管理水平。二是引進領軍型高端人才。支持企業引進領軍型高端人才,鼓勵各類人才通過多種方式來園區創業就業,大力推行“人才+項目”、“人才+基地”的引才方式,以領軍人才的引進帶動一個企業、一個產業的發展,積極引進與園區特色產業關聯度高的高端人才和研發團隊,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發新產品。三是培養專業型人才隊伍。構建人才服務信息平臺,對接工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人才需求及供給資源,形成企業人才服務信息溝通機制;搭建培養平臺,引導院校和工業企業、社會培訓機構共建人才培訓基地,建立學校培養、基地初訓、產學研一體化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專業技術培訓,促進學校教學與設計實踐、崗位實習的有機結合,培養專業對口、技術熟練的操作工人,提升園區工業人才的理念水平和實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