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禮兵
【摘要】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服務在人們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推出,但是由于信用意識薄弱、個人信用制度以及相關法律體系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管理問題值得金融從業人員長期關注。
【關鍵詞】個人信貸 ?消費需求 ?信貸風險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個人金融資產不斷攀升的基礎上,個人信用需求也有了進一步的增長,信用消費由此走入了更多人的生活。但是在當前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其存在的個人信貸風險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在對個人信貸的發展以及當前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面臨的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從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的成因入手,探討個人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個人信貸的發展及商業銀行個人信貸的主要風險
(一)個人信貸的發展
1.個人信貸規模不斷擴大。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展了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但是由于受到了國內經濟發展水平和傳統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相對較為緩慢,數據顯示1998年的全國個人消費信貸總額僅為172億元。自1998年以后,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信貸業務有了較為迅速的發展,止2014年末全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個人貸款余額達23萬億元。
2.個人信貸內容不斷豐富。隨著個人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市場空間也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商業銀行推出了住房貸款、助學貸款等個人信貸服務,在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擴大。以中國建設銀行某省分行為例,在對2014年末的個人信貸數據調查中,其個人信貸產品700億元的余額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主,但其他如裝修、車貸、個人經營等新型多元化的個人信貸投放也日益豐富。
(二)商業銀行個人信貸的主要風險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個人信貸借款人由于各種原因,主觀上不愿或者是無力履行個人信貸合同而造成銀行以及投資者遭受經濟損失。在實踐中主要是三類情況,一是借款人還款意愿下降,二是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三是借款人出現了影響其正常還款的突發性因素。而商業銀行不能對其進行準確的信用程度、償還概率以及未來發展評價,由此在個人信貸規模以及信貸內容不斷擴大和增加的過程中,潛在的信用風險逐漸暴露出來。
2.市場風險。由于大多數貸款業務采用的是財產抵押方式,但是在市場環境條件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抵押物的貶值,其價值可能會與實際貸款額度存在著一定偏差,而在貸款人失信的情況下銀行收取的抵押財產實際價值不足以全額回收個人貸款金額。另一方面,銀行抵押物在變現的過程中會經過較多的收費環節,再加上其對行業風險以及區域性風險缺乏了解,會造成相應的財產損失。
3.管理風險。管理風險主要是指銀行管理信息系統滯后、個人信貸業務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經驗不足、風險防范意識較差以及管理人員違規操作等,相應的增加了不良貸款風險。
4.法律風險。法律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的個人信貸業務中可能存在部分違反商業準則和法律原則的行為,造成其信貸風險發生后沒有相應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對于個人信貸領域來說,還沒有較為完善的法律規范對失信行為作出懲處。
二、造成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銀行自身管理缺陷
商業銀行自身管理的薄弱性主要體現在其為了擴大信貸規模,盲目的對基層下達硬性放貸指標,在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部分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擔保條件及指標,勢必會造成個人信貸風險的加劇。另外由于信貸人員前期調查松懈、對資金使用情況缺少監控,可能會產生多頭貸款和道德風險等問題。
(二)個人信用體系不完善
我國并沒有較為完善的個人財產申報制度,個人收入狀況及財產情況存在著一定的不透明性,非貨幣收入以及“灰色”收入無從驗證,造成銀行對出具的個人收入證明的實際水平無法進行準確計算。另一方面,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的信息來源無法全面涵蓋公安、稅務、法院、保險、工商以及公共事業收費等部門,大部分信息處于封鎖狀態,造成商業銀行不能對個人信用作出較為真實的評估。
(三)風險防范體系不健全
首先是由于我國尚未出臺相對完整的《消費信貸法》,其次國內個人信用制度、破產制度及社會保障制度與個人信貸之間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相對不完善,直接造成了商業銀行在個人信貸方面缺少法律規范支持,貸款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
三、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管理對策
(一)提升風險管理意識
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管理意識的提升首先應從基層業務人員入手,逐漸改變長期存在于個人信貸業務領域的“重貸輕管”思想,從而使基層員工樹立起正確的風險意識。其次應定期開展相關的個人信貸金融和法律講座,培養出一批具有高業務能力及業務水平的個人信貸專業經理人隊伍。第三,加強銀行內部獎懲體系建設,對于違規操作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從而保證個人信貸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強擔保管理
在商業銀行個人信貸中,由于貸款期限較長,借款人的持續還款能力往往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因此應加強對第二還款來源的抵押擔保管理。首先在進行抵押物的選擇上,應堅持抵押物價值充足、產權清晰、易于變現,避免接受產權有瑕疵、存在法律風險、難以變現的抵押物。其次對貸款抵押物價值及其變動要加強管理,保證其真實準確性。第三,進一步完善銀行債權處理工作,在相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及時開展失信調查取證工作,保證抵押物變現的可能性,從而保證銀行自身利益。
(三)完善個人信用體系
從國外的發展狀況來看,多數發達國家進行個人信貸的主要依據是商業信用公司提供的個人資信報告。對于國內來說,加強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管理的首要措施是要加快對個人信用征信機構的建設,在對各項資源充分利用的基礎上形成具有綜合性、多層系、全方位的征信機構體系,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實現征信機構的市場化管理和運作。
(四)開發低風險客戶群體
對于各分支行來說,其可以對不同客戶采取相應的差異化服務方式,主要是根據不同客戶的信用狀況規定相對應的不同層次服務。比如對于信用等級較高的客戶,可以提高個人貸款信用額度,允許其循環使用額度、還款方式自由選擇等。而對于信用等級較差的客戶,可以適當限制其部分信貸業務產品的辦理、提高抵押率等措施,防范和控制信貸風險,從而在差異化服務下培養出信用度較好的客戶基礎群體。
參考文獻
[1]郭建國.銀行個人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162-163.
[2]米輝輝.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管理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09(2):126-127.
[3]趙曉梅.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防范對策[J].財經界,2014(1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