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是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對于消費問題的關注成為當前經濟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云南省各個州市居民消費結構的特點和區域差異性,提出優化消費結構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 ?消費結構 ?區域差異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部地區,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山區和半山區占其土地的絕大部分,發展的基礎條件薄弱,農民收入水平低,不同州市居民之間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存在著明顯差異,并且,收入和消費需求的不確定性,使得這種區域差距呈現出繼續擴大趨勢。
一、云南省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區域差異
根據2012年《云南統計年鑒》中各個州市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狀況,可以看出,人均收入最高的是昆明,為5810元,其次是玉溪、曲靖,人均收入最低的是怒江,為2005元,僅為昆明農村居民的三分之一。昆明、玉溪、曲靖和楚雄屬于滇中城市群,以有色金屬冶煉和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為增長點,是整個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經濟發展迅速,居民收入高。滇中地區4個市區的人均收入額,就占了全省人均收入總和的35%左右。而昭通、怒江是云南典型的貧困地區,受歷史、地理位置、交通運輸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遠遠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
目前滇中地區農村消費市場是云南整個農村消費市場的主要區域,從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來看,云南16個州市的消費水平差距比較大,比如,人均消費支出最高的是昆明,其消費支出數值已經是怒江的三倍,這種消費水平的差距,在近幾年來,仍然有增大的趨勢。如果按現有的模式發展下去,各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使得農村居民的不平等感上升。
二、云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區域差異
根據消費結構的定義,我們可以粗略地將食品、衣著、居住定義為生存型消費,將家庭設備、交通通訊、文教娛樂、醫療保健等支出定義為發展和享受型消費。受地理環境、交通運輸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云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表現出層次低、區域差異明顯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各州市在食品、衣著、居住這三項生存型消費方面的支出過大,占據了云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的大部分,享受型、發展型消費支出比重低,說明其生活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消費階段。
第二,16個州市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差異,在衣著和家庭設備支出方面表現不大,這兩項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均不超過10%;居住支出方面,差異表現的也不是很明顯,除了怒江農村居民的居住支出比例較低,只有5.72%之外,其他州市的居住支出比例一般都在20%左右。
第三,消費結構的區域差異,主要體現在食品消費、文教娛樂消費和醫療保健消費這三個方面,這種差異可能是不同區域消費物價水平的差異、市場發育程度的不同、基礎設施投資差異較大以及政府對農村的政策支持力度差異較大所致。下面著重介紹這三項支出的區域差異。
在食品支出方面,根據恩格爾系數劃分貧富的標準,昆明、玉溪農村居民,食品消費占全年支出的25.4%和29.4%,屬于最富裕型;西雙版納、楚雄、大理的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的比例介于30%~40%之間,屬于富裕型;保山、紅河、曲靖、德宏和普洱的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比例介于40%~50%之間,屬于小康型;麗江、迪慶、昭通、臨滄、文山和怒江的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的比例介于50%~60%之間,屬于溫飽型。
在文教娛樂方面,昆明農村居民的支出比例最高,超過了10%;曲靖、玉溪、麗江、楚雄、紅河、大理的支出比例僅次于昆明,介于7%~9%之間;其余州市的支出比例偏低,都在6%以下,其中怒江的支出比例僅為4.79%。昆明是云南政治文化的中心,擁有的教育資源比其它州市的多一些,農村居民受教育的機會也多一些;曲靖、玉溪、楚雄屬于滇中城市群,資源富集、產業基礎扎實,麗江、大理的旅游業非常發達,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較快,文化教育消費支出自然也相對較高;保山、昭通、怒江的文化教育投入還處于非常落后的水平,居民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不利于經濟發展。
醫療保健方面,昆明、玉溪、曲靖和楚雄的支出比例較高,均在10%左右;其次是大理、普洱、西雙版納、紅河,支出比例在8%左右;德宏、怒江、臨滄、昭通的支出比例最低,在4%~6%之間。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比例整體水平偏低,說明云南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還有殘缺。雖然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已經在云南實施,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農村衛生醫療設置不合理、定點醫院費用高昂而合作醫療基金有限、政府投入不夠、對醫療監管不到位導致部分地區合作基金被挪用等問題,如何合理解決這些問題,還需進一步的考察。
三、關于優化云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思考
總體來說,云南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已經步入小康階段,但這種小康水平發展是不平衡的,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水平。要提高全省居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須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一)大力發展能源工業
云南省具有豐富的磷礦資源,已探明的磷礦資源保有儲量29.3億噸,居全國首位,并且,礦區集中、品位較高、開采條件好。所以,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磷礦產業,可以使云南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云南還是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省份,隨著我國石油消費量、進口石油的增長和世界石油價格的上升,為保證能源安全,國家將能源替代戰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發展煤化工、開發石油替代產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
(二)發展花卉產業
要充分發揮云南氣候條件及野生花卉資源多樣化的優勢,以現代企業和花農為主體,依靠科技進步,優化區域布局,充分利用國內外名優花卉品種資源,培育出既能體現云南特色、又能適應國際消費潮流的名特優品種,重點建設昆明國際花卉交易中心、云南花卉育種基地、云南花卉示范園區,實現花卉產業的快速發展,將云南建成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鮮花基地、出口基地和交易中心。
(三)發展醫藥制造業
云南省以天然藥物為主的現代醫藥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如云南白藥,具有較好的品牌基礎,又有豐富的資源和深厚的民族傳統醫藥積淀。云南省中藥資源總數和藥用植物種數分別為全國的51.4%和55.4%,動植物藥材數量和品種均居全國首位,未來醫藥產業完全可以成為全省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產業。
(四)發展旅游產業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服務業,以促進人員流動和消費為基礎,能牽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的發展。隨著我國人民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在逐步增加。云南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應把兩者結合起來,加快發展民族文化旅游,使之成為云南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作者簡介:張惠子(1989-),女,漢族,安徽阜陽人,畢業于云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農村居民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