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昭
沈陽師范大學
從電影《刮痧》看中美價值觀與社會觀念差異
董芳昭
沈陽師范大學
電影《刮痧》透過傳統中醫療法“刮痧”引起的一場官司,揭露了中美兩國在跨文化交際中的種種差異和沖突。本文認為正是由于價值觀和社會觀念的不同才導致這場鬧劇。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雙方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和摩擦,達到真正的交流與融合。
刮痧;價值觀;社會觀念;差異
價值觀是文化中最深層的一部分,它支配著人們的信念、態度和行動。由于不同的歷史條件、經濟條件以及人文條件,中美兩國的價值觀必然存在巨大差異。
(一)集體取向與個人取向
美國心理學家特里·安迪斯認為,集體與個人的區別是理解不同文化差異的關鍵。中國傳統強調群體意識,正如主人公名字“大同”,即希望建立一個“大同社會”甚至“大同世界”。而美國社會則強調個人主義,認為個人的利益和獨立至高無上。
影片中美國人昆蘭看到丹尼斯后背因刮痧而造成的瘀痕時,他不再為朋友辯解反而質問大同為什么虐待兒子?在中國,朋友之間重情重義,“桃園三結義”的佳話流傳至今。這種集體為先的觀念和做法卻是不能為外國人所理解的,昆蘭選擇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聽朋友的解釋,正是其個人取向價值觀的體現。
(二)做人與做事
在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仁”的思想貫穿中國人價值觀的方方面面?!叭省迸c“人”諧音,講求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而在西方社會,由于高度重視個人利益價值,美國人往往更加注重“做事”而非“做人”。
影片中大同認為孫悟空是個善良有正義感的英雄,代表我們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規范??胤铰蓭煘榱粟A得官司,為了個人利益的實現而不顧歪曲事實,讓人懷疑其忽視了“做人”的道理,而這與中國人重視仁義的行事方式是大相徑庭的。
人們的社會交往遵循一定的規則,即一個社會的習俗。在我國的習俗中,貫穿著群體觀念、“尊人卑己”、面子觀念等,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習俗中貫穿著個體觀念、獨立精神等。
(一)“尊人卑己”與“面子”觀念
影片開頭大同為了讓兒子認錯,當著眾人的面打了他。這在中國式教育中是很常見的事情。昆蘭卻不能理解,這件事也成了大同被指控虐待兒童的“罪行”。大同認為打丹尼斯是給昆蘭面子,而昆蘭卻說:“什么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
正是由于社會觀念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才會導致如此激烈的沖突。大同“當面教子”就是秉持“尊人卑己”的交往觀念。而在昆蘭看來,“卑己”與“尊人”并無關系;“打孩子”是個人的行為,與“給面子”也并不相關。
(二)“家庭”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社會單位。在西方國家,核心家庭占主導地位,父母年老也很少與結了婚的兒女住在一起。在我國文化傳統中,在個人、家庭、團體三者中,家庭占有異常突出的地位。
影片中在法官問是誰做的刮痧時,大同出于孝心,“替父認罪”。母親去世早,大同在成家立業之后選擇把父親接來美國一起居住,是“人倫”思想的表達,也是重視血緣親情和重視家庭的體現。
針對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出現的碰撞,如何做到有效交際成為了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作為溝通橋梁的技術手段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情感條件和認知條件也同樣不可忽視。
(一)技術手段
聽證會上,大同堅稱“刮痧”是傳統的中醫療法,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然而大同說的經和氣對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西方醫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甚至在美國任何醫學書中,都沒有關于刮痧的描述。
正是當時翻譯手段的缺乏,使得西方人不能及時了解中國傳統醫學的原理及精髓。在中國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在國外卻難以向人解釋清楚。如果當時也有豐富多樣的通訊手段和傳播媒介,彼此的溝通是否會更加順利?技術手段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情感條件
影片中,昆蘭認為大同虐待丹尼斯而產生了很深的誤解,大同也因為昆蘭的“出賣”與其反目。然而在了解真相后,昆蘭決定尋找中醫,親試刮痧,從而解開了“刮痧之謎”。
這體現了昆蘭為代表的美國人對于外來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當本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碰撞時,我們不能固執己見,一味排外。如果昆蘭先生不勇于嘗試,他就不會了解“刮痧”,就不會破除與大同的隔閡甚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誤解。顯然情感條件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認知條件
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包括注意力、思維力和觀察力等在內的認知條件同樣不容忽視。如果大同早日認識到兩國的文化差異,從而在行為上避免沖突并積極應對,提高對跨文化交際的認知能力,也許就能避免此次鬧劇的發生。
影片最后,大同和妻子教丹尼斯說漢語“我愛中國,北京,長城……”與之前只用英文交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在“刮痧”風波之后,大同一家對從小培養下一代對文化差異的認知能力的重視。
影片《刮痧》以小見大,從個人遇到的跨文化交際難題引起我們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思考。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特點。在跨文化交流中,我們應以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價值觀與社會觀念。對于交流中遇到的障礙與沖突,不僅要重視,還要積極解決。此外,還應創造更加便利的技術條件,更好發揮情感因素與認知因素的積極作用。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隔閡,消除誤會,推進交流,共創和諧交流的共贏大局。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2]李麗虹,王丹丹.淺析電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異[J],電影文學,2011(14).
[3]劉石鈺,李榮美.《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觀念差異[J],電影文學,2011(5).
董芳昭(1991-),女,河北石家莊人,沈陽師范大學在讀碩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