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冬
深圳市龍華新區衛生監督所
淺談醫師在藥店行醫案件的監督法律適用
胡安冬
深圳市龍華新區衛生監督所
本文記錄了調查處理一宗執業醫師在藥店行醫,后患者經注射輸液后死亡的案件。通過對本案的過程進行分析,探討此類案件應當如何處理,依據何種法律進行處理,如何裁量情節等問題。
衛生行政執法;非法行醫致死;執業醫師;衛生監督
2014年3月,深圳市某區衛生監督部門接群眾投訴稱轄區一藥店內有人無證行醫致患者死亡。接報后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隨即前往該藥店檢查,現場發現行醫輸液器及藥品地塞米松等,在藥店的柜臺發現收費單據。
執法人員隨后前往轄區派出所,對已經被拘留的涉事醫生李××進行詢問,李××對執法人員講述了整個過程:2014年2月底,患者楊×第一次來到藥店,對正在藥店臨時售藥的李××述自己出現咳嗽癥狀,經過社康治療兩日未見好轉,于是來藥店開藥。李××初步看了一下,隨即給楊×開了林可霉素、丁胺卡那、利巴韋林和地塞米松這幾種藥,并對其進行輸液,輸液完成后楊×表示自己好轉一些。2日后,楊×第二次來到李××的藥店,稱自己癥狀又復發了要求再次輸液治療,李××于是又對患者進行了輸液,在輸液過程中,楊×出現急性呼吸困難,口吐白沫,李××緊急對其送醫,但仍不治身亡。經過確認,李××已經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醫師執業證書》,注冊地點在深圳市。
經過案件調查人員的調查取證,認定涉事醫生李××屬于在藥店行醫,造成患者死亡。參考衛生部衛生部關于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醫師在家中擅自診療病人造成死亡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批復(衛政法發〔2005〕428號):根據《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醫師應當在注冊的醫療機構內執業。任何單位和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醫師在家中擅自診療病人的行為違反了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根據情節輕重,按照《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九條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予以處罰。本案中李××行為與該批復中情況類似,因此經過合議,認定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申請個體行醫的執業醫師,須經注冊后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五年,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行醫。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未經批準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藥品、器械,并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經過合議,擬對李××予以沒收非法所得,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
當事人李××在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及聽證告知后,申請聽證。在聽證會上李××陳述了兩點主張:一是法律適用不當,二是量刑過重,并提交了相關證據:一份是中山大學的尸檢報告,其中明確楊×的死因為“在心臟肥大,右心室脂肪心及傳導組織房室結中度脂肪組織浸潤的基礎上,因支氣管肺炎致急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死亡”,并明確說明“診斷死者藥物所致過敏反應的病理學依據不足”,患者死亡并非因為其注射,而是由于其本身疾病所致;二是注冊的執業醫師在藥店開展診療活動,處罰條款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而不是第三十九條,李××的行為屬于違反第十四條第一款的行為,即醫師經注冊后,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應當對當事人予以暫停執業的處罰而非沒收及罰款。
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辯意見,經過聽證組合議,認定對第一點主張予以采納,但對第二點主張聽證組持不同意見,一種意見是應當按照原來的意見處理,另一種意見認為當事人陳述的內容可以采納。針對該案法律適用問題,聽證組向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法規處發函,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回函對該案提出指導意見:因為認定藥店為醫療機構的證據不足,因此不能認定為李××作為醫師未經批準擅自開辦醫療機構,建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予以處罰,參考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意見,聽證組給出意見:對當事人李××在藥店行醫的行為,應認定為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的行為并造成嚴重后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建議對李××予以暫停一年執業活動。
對于當事人執業地點位于本市其他區,行政處罰主體衛生行政部門發函至其注冊地點衛生行政部門,附上行政處罰決定書。其注冊地點衛生行政部門之后公告暫停李××執業證書一年。
對于醫師在藥店行醫,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未經批準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藥品、器械,并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關鍵在于認定是否存在擅自開辦醫療機構的情節,本案中李××雖然在藥店行醫,但是可以證明其開辦醫療機構意圖和實際的證據幾乎沒有,因此也就不能認定其為醫師開辦醫療機構。相對而言,李××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十七條規定醫師變更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等注冊事項的,應當到準予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法第十三條的規定辦理變更注冊手續的行為明顯,更適用于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