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霞
陜西省柞水縣蔡玉窯鎮中心幼兒園
淺議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
——家園合作
程 霞
陜西省柞水縣蔡玉窯鎮中心幼兒園
通過對幼兒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家庭教育對幼兒習慣培養還存在很多問題。改變此現狀已是迫在眉睫,家園合作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家園合作;培養;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一個人內在素質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一種經過反復練習、反復強化、長期積累而養成的定型行為,是一種心理需要,具有相對穩定性和自發性,時間越久,習慣越難改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要求“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等等。然而,幼兒習慣培養的現狀離《綱要》的要求還相差甚遠,尤其是農村幼兒習慣養成還存在很多問題。
1、家園教育脫節。通過調查發現,家長經常會像這樣教育孩子“寶貝,把這些零食帶著,等到下課餓了再吃……”等等一些與學校要求、教育原則相違背的教育方法,究其原因:①是家園聯系不密切,幼兒園未將幼兒習慣培養要求、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性向家長宣傳表明。②養成的已有習慣得不到鞏固。幼兒在幼兒園里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回到家庭中因環境的變化而得不到堅持和貫徹。③外界因素的影響。有的幼兒放學回到家中,家長因家務事較忙,會將幼兒放到電視機、電腦旁,只要孩子不哭鬧就行;有的家長注重孩子多學知識,幼兒園里注重培養幼兒的習慣、思維、素養,導致家校培養目的不一致。
2、家長認識不足。家長觀念中更多的只是注重幼兒智力發展,忽視幼兒良好行為對孩子今后人生成長的重要性。通過調查發現,78%的家長認為“幼兒園里有必要學習一年級部分課程”,95%的家長經常問孩子“今天老師教了幾個字?讓你回家做了幾道題?”,“今天老師布置作業了嗎?”。這種重智力發展,輕行為養成的現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是家庭在行為習慣培養方面還存在以下誤區:
①習慣培養活動,家長包辦代替做。幼兒園要求的許多親子教育活動,如“畫畫比賽”、“手工制作”、“爸爸媽媽小幫手”等活動,62%家長代替孩子做;86.7%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總用成人的眼光,來挑剔孩子制作東西不好看,缺少藝術性、缺少創造力,總嫌孩子動作慢,總要孩子按照自己想法來做;43%幼兒曾想掃地,但家長認為掃不干凈,想洗襪子,家長認為洗不干凈,想洗碗,家長怕把碗摔碎了,剝奪了幼兒從小實踐鍛煉的機會,錯過了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機會。
②教育方式方法單一。從調查來看,對孩子的錯誤77.8%的家長采用懲戒教育,只有8%的家長曾用過賞識教育激勵孩子;留守孩子的教育,82.3%的家長認為吃飽、穿暖、不生病就行,在精神上缺少關愛,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55%的家長教育不注意場合,講話過分,損傷孩子自尊心,你老實聽話為孩子優點,孩子的個性強,性格倔強為缺點,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為座右銘,對幼兒的創新精神,批判精神毫不關心。
③家庭教育觀念滯后,家長文化水平還較低,教育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用自己經歷的教育方式方法來教育現在的孩子。有些幼兒屬于留守兒童,還是隔代教育,老人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直接阻礙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④重“言傳”輕“身教”。43%的家長和孩子相處時,不能以身作則,如當著孩子的面吸煙、賭博、說臟話、亂倒垃圾等現象時有發生,要求幼兒做到的家長卻做不到,未樹立榜樣觀。
3、幼兒園存在重教輕?,F象。通過調查發現,現在農村幼兒園中注重課程教學,忽視幼兒個性發展和機會適應能力培養;重安全保護與衛生教育,輕生理、心理和社會保健教育,對幼兒自理、自立、基本的生活習慣的培養缺失。
1、統一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共同營造成長環境。家園協作密切配合,使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園每日、每月、每學期教育的目標和要求,通過園務天地、知識講座、致家長一封信等多種形式,統一雙方的認識。
2、精心謀劃,共同創造幼兒實踐條件,共同預設培育途徑。家庭實踐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途徑,家長與老師要為幼兒的鍛煉、參與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任何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在日常生活、勞動、游戲中逐漸培養形成的,需要經歷一個不斷反復培養、糾正、練習、再培養、再強化的過程,只有通過長期積累才能成為一種定型的行為。
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力量,熏陶幼兒心靈。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奔议L與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者,而幼兒模仿啟蒙者的心理,會對其今后對待社會、生活、周圍的人產生深刻的影響。
4、嚴愛相濟,樹立正確的教養觀,注重培養長效機制?,F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容易“溺愛”子女,家長與教師要克服,因工作繁忙、孩子哭鬧而放棄培養原則,改變培養目標,忘記培養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應該讓孩子在家中、幼兒園里幼兒園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長摒棄干活就是吃虧的念頭,教師摒棄孩子還太小想法,放手讓他們體驗勞動的艱辛和辛苦,體會家長和老師的辛苦。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家園任何一方就能夠完成的事。我相信,只要家園合作,共同努力培養,定結出豐碩的果實。
[1]李秀娟.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J].求知導刊, 2015,02:76.
[2]王曉穎.家園合作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 2015,05:142.
[3]方宏.淺談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J].亞太教育,2015,02: 158.
[4]王艷蘭,周盼玲,張慧.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領導科學論壇,2015,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