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佰霞 謝敬東
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下剖宮產術對新生兒的影響研究
孫佰霞 謝敬東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對于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方法170例剖宮產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85例。對照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觀察組采用快速全身麻醉方法,比較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點的Apgar評分以及臍動脈/靜脈血的血氣分析情況。結果觀察組新生兒在5 min及10 min的Apga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臍帶血分析中, 兩組新生兒的pH值、二氧化碳分壓(PCO2)基本相當, 但觀察組的氧分壓(PO2)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剖宮產中對新生兒的影響基本相當, 但全身麻醉在血氣分析以及Apgar評分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與硬膜外麻醉比較非劣性, 臨床過程中要結合患者的特征,可以考慮采用全身麻醉來實施剖宮產。
剖宮產;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新生兒
產婦在妊娠乃至生產的過程中, 其循環、呼吸、代謝系統功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因此麻醉方式的選擇對產婦以及新生兒會有較大的影響。一般認為全身麻醉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引起產婦嘔吐、返流以及新生兒窒息等, 因此推薦硬膜外麻醉的方式, 但后者并非適用于所有的患者, 對特殊的產婦,包括凝血功能障礙、椎管內麻醉禁忌等, 全身麻醉又成為唯一的麻醉方式[1]。因此, 加大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比較研究, 可以為臨床使用提供更多的選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入院治療的17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8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23~36歲, 平均年齡(27.4±3.2)歲;體重49.4~78.6 kg, 平均體重(62.3±6.6)kg;對照組患者年齡22~36歲, 平均年齡(28.1±5.2)歲;體重50.4~77.6 kg, 平均體重(63.1±7.6)kg。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身體條件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產婦采用快速全身麻醉方法, 靜脈給予芬太尼和維庫溴銨, 伴有氧氣插管, 在剖宮產取出胎兒后給予氧化亞氨, 在手術全部結束后給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2]。對照組的產婦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首先建立靜脈輸液通路, 然后進行穿刺, 在L2~3之間留置硬膜外導管, 給予利多卡因麻醉, 并且追加藥物至T6~8, 同時依據產婦的血壓、脈搏水平, 隨時調整腔靜脈的壓迫度。
1.3 觀察指標[3]記錄并比較兩組新生兒1、5、10 min 的Apgar評分[即阿氏評分:包括:肌張力(activity)、脈搏(pulse)、皺眉動作即對刺激的反應(grimace)、外貌(膚色)(appearance)、呼吸(respiration), 是新生兒出生后立即檢查其身體狀況的標準評估方法]。滿10分者為正常新生兒, 評分7分以下的新生兒考慮患有輕度窒息, 評分在4分以下考慮患有重度窒息。同時記錄并比較兩組新生兒臍帶靜脈血、動脈血的pH值、PCO2和PO2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與對照組新生兒在1 min的Apgar評分基本相當,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新生兒5 min和10 min 的Apga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臍帶動脈、靜脈血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無論是臍帶動脈/靜脈血, 兩組新生兒的pH值、PCO2基本相當,觀察組的PO2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點Apgar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點Apgar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1 min 5 min 10 min觀察組 85 8.1±1.7a 9.2±2.4b 9.8±2.1b對照組 85 8.3±1.9 8.6±1.9 9.2±2.3
表2 兩組新生兒臍帶動脈、靜脈血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新生兒臍帶動脈、靜脈血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指標 pH PCO2(mm Hg) PO2(mm Hg)觀察組 85 臍帶動脈血 7.3±1.1 50.2±4.5 29.4±3.6a臍帶靜脈血 7.4±1.2 51.3±5.6 38.9±4.5a對照組 85 臍帶動脈血 7.2±0.8 51.0±3.4 24.1±5.7臍帶靜脈血 7.4±1.3 52.1±4.4 31.4±4.1
剖宮產新生兒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新生兒窒息, 其本質就是缺氧過程, 一旦缺氧就會影響正常的生理機能, 甚至造成不可逆損傷。所以在剖宮產過程中, 控制新生兒窒息, 保證充足的氧氣供給具有重要的意義[4]。
硬膜外麻醉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剖宮產麻醉手術, 其實施過程中, 產婦保持清醒, 可以減少嘔吐、返流、誤吸等事件,但這種麻醉方式麻醉時間較長, 一般需要持續30 min以上,并且可以補充藥物, 因此這種手術方式適合技術尚不熟練的年輕醫生。全身麻醉則要求醫生具有非常熟練的技能, 因為全身麻醉起效快、持續時間短, 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手術。有文獻報道[5,6], 全身麻醉下分娩時間越短越好, 可以減少胎兒暴露于麻醉藥物的時間, 并且全身麻醉可以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 避免了血壓、心率的波動, 有利于手術開展, 對于一些特殊患者, 必須選擇全身麻醉的方式。
本次研究中重點考察了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兩組麻醉方式對于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通過對170例剖宮產產婦進行的研究發現全身麻醉組新生兒在5 min及10 min的 Apga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并且PO2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其他的相關資料兩組基本相當。
總之, 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對新生兒影響基本相當,但全身麻醉在個別參數上還有一定的優勢, 臨床過程中要結合患者的特征, 可以考慮采用全身麻醉來實施剖宮產。
[1]邵雪琴. 剖宮產麻醉論析.四川醫學, 2010, 31(5):688-689.
[2]朱春仙, 陳宏, 黃荷鳳. 剖宮產術時2種麻醉方式的對比研究.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13):41-42.
[3]李海冰, 周守靜, 梁偉民, 等. 全身麻醉對剖腹產產婦分娩新生兒的影響. 國際麻醉與復蘇雜志, 2007, 28(5):399-402.
[4]劉俊杰, 趙俊. 現代麻醉學. 第2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806-807.
[5]吳水良. 全身麻醉對剖宮產術中孕婦循環及新生兒影響分析.中外醫療, 2014, 14(3):35-36.
[6]張志勤. 剖宮產術中發生新生兒窒息的兩種麻醉方式比較. 當代醫學, 2013, 19(7):117-1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15
2015-06-18]
110021 沈陽市沈北新區中心醫院(孫佰霞);沈陽醫學院(謝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