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余平,胡鐵軍,陳莉莉,應小軍
(余姚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余姚 315400)
水稻專用復合肥是目前在水稻栽培中大力推廣的肥料品種,使用方便,增產增收效果明顯,為廣大種植戶所接受。但是水稻專用復合肥由于生產廠家在研制時依據的土壤條件、水稻品種及種植模式的不同,生產出的專用復合肥的養分配比也各有不同,如果不加選擇,盲目施用,也存在明顯的不足,會帶來某些養分施肥不足或施用過量的問題,不能滿足各地實際水稻生產中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為此進行了3種復合肥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試驗。
試驗于2014年6月至12月在余姚市牟山鎮青港村糧食生產功能區內進行,供試土壤為青紫泥田。試驗水稻品種為寧88,供試肥料為40%施大壯復合肥 (高氯,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為18%,10%,12%),40%利祥復合肥 (高氯,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為20%,8%,12%),48%洋豐復合肥 (中氯,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為18%,12%,16%),常規復合肥 (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為15%,15%,15%)。
試驗設4個施肥處理:處理1為常規施肥作對照 (CK),基肥施碳酸氫銨600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鉀120 kg·hm-2,第2次追肥施常規復合肥300 kg·hm-2,第3次追肥施尿素75 kg·hm-2,折合純 N 250.5 kg·hm-2,P2O5102 kg·hm-2,K2O 117 kg·hm-2;處理2為48%洋豐復合肥,基肥施洋豐復合肥750 kg·hm-2,第2次追肥時施洋豐復合肥300 kg·hm-2,第3次追肥時施尿素45.6 kg·hm-2,折合純 N 210 kg·hm-2,P2O5126 kg·hm-2,K2O 168 kg·hm-2;處理3為40%利祥復合肥,基肥施利祥復合肥750 kg·hm-2,第2次追肥時施利祥復合肥300 kg·hm-2,折合純N 210 kg·hm-2,P2O584 kg·hm-2,K2O 126 kg·hm-2;處理4為40%施大壯復合肥,基肥施施大壯750 kg·hm-2,第2次追肥時施施大壯300 kg·hm-2,第3次追肥時施尿素45.6 kg·hm-2,折合純N 210 kg·hm-2,P2O5105 kg·hm-2,K2O 126 kg·hm-2。小區面積80 m2,隨機排列,重復3次。各小區用田埂隔開,并用地膜包裹,單排單灌。試驗設置保護行。7月5日播種,7月29日拋秧,8月4日第1次追肥,8月10日第2次追肥,9月6日第3次追肥。
莖蘗數。每小區固定10叢,從拋秧開始,每5 d進行1次分蘗數調查,直到抽穗期結束。
生育期。調查記錄播種期、移栽期、分蘗始期、分蘗盛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
考種與計產。每小區用于分析分蘗動態的10叢苗,收割時調查有效穗,取樣考查穗粒結構;分小區實割,曬干后測定產量。
從連作晚稻營養生長期間的施肥情況看,處理1 的施肥水平是 N∶P∶K 216∶102∶117(kg·hm-2);處理2的施肥水平是 N∶P∶K 189∶126∶168(kg·hm-2);處理3的施肥水平是 N∶P∶K 210∶84∶126(kg·hm-2);處理 4的施肥水平是 N∶P∶K 189∶105∶126(kg·hm-2)。表 1 表明,最高苗是處理4最多,為524.55萬·hm-2;其次為處理1和3,處理2最少。從各處理的施肥水平看,處理4的肥料施用量,能滿足連作晚稻在營養生長期間對氮、磷、鉀的需求。處理1磷水平與處理4接近,而施氮高出 27 kg·hm-2,鉀減少 9 kg·hm-2,最高苗反而有所下降,說明此處理,氮有浪費,鉀稍有不足,影響了連作晚稻的生長。處理3與處理4比較,鉀用量一致,氮高出21 kg·hm-2,磷減少24 kg·hm-2,最高苗也較少,說明氮有浪費,磷顯不足。處理2與處理4比較,氮用量一致,磷高出 21 kg·hm-2,鉀高出42 kg·hm-2,不但沒有促進生長,反而最高苗少,說明該處理是對磷、鉀肥的最大浪費。

表1 各施肥處理的水稻營養生長情況
在生殖生長期,處理1追施了折純量75(kg·hm-2)的尿素;處理2追施了折純量45.6(kg·hm-2)的尿素;處理3沒追施;處理4追施了折純量45.6(kg·hm-2)的尿素。產生的結果 (表2)是在有效穗上,各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處理4最高,處理3最低。每穗實粒數,處理4最多,與處理1和2在同一水平,均顯著高于處理3。這可能與處理3沒有施孕穗肥有關。千粒重差異不顯著。產量處理4最高,為9 254 kg·hm-2,與常規比較,增產6.11%;處理2居次位,為8 994 kg·hm-2,增產3.13%;處理3為 8 535 kg·hm-2,減產2.13%。從實際產量與施肥水平來看,處理4是恰當的,總純氮量210 kg·hm-2要比處理1施用250.5 kg·hm-2的效果好;處理2、3雖總純氮量也為210 kg·hm-2,但由于磷、鉀施用量高于或低于處理4,產量表現不佳。特別是處理3的產量最低,是因為所有肥料都用在前期,且磷、鉀肥用量偏低,造成后期養分供應不足。

表2 各施肥處理的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子
從表3看出,各處理肥料成本最低的是處理1,處理3和處理4居中,處理2最高。以處理1為對照,計算經濟效益。處理4的肥料成本居中,但因稻谷增產,實際產值高,凈收益最高,為1 524.0元·hm-2;處理2的肥料成本最高,但是得到的凈收益較低,只有105.9元·hm-2;而處理3雖然肥料成本居中,但凈收益最差,為負825.9元·hm-2。這充分表明,在施用水稻專用復合肥時,必須對各種肥料的養分配比情況加以選擇。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和栽培品種的不同,依據水稻生育各階段對氮、磷、鉀的實際需求,科學地分配專用復合肥或與單質肥搭配施用,是減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

表3 各施肥處理的經濟效益比較
具體的做法是,如果經試驗知道本區域的連作晚稻要達到目標產量9 000 kg·hm-2需要純量氮、磷、鉀為210,105,126 kg·hm-2。若是選擇了肥料為40%施大壯復合肥 (高氯,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為18%,10%,12%),就可采用處理4各階段的肥料品種及用量;要是選擇48%洋豐復合肥 (中氯,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為18%,12%,16%),就需要對處理3作調整,在第2次追肥時,只要施洋豐復合肥120 kg·hm-2,減少的氮素,用70.5 kg·hm-2尿素補充,這樣既減少了肥料浪費,又節約了成本。
市面上提供的不同養分配比的水稻專用復合肥,不一定適合本地區水稻栽培需要,不加選擇地盲目施用,并不能節本、增效;有時還會造成成本增加和肥料的浪費,甚至還會降低產量。因此,需要根據當地的土壤肥力、水稻品種特性、目標產量等情況,明確水稻生育各階段對氮、磷、鉀的需求,對不同配比的水稻專用復合肥加以選擇,選取最合適配比的復合肥施用。
水稻專用復合肥作基肥施用,是適合連作晚稻的。因為連作晚稻在高溫下,返青后長勢旺盛,對養分要求高[1],而水稻專用復合肥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同時還能降低氮肥的用量,減少氮素的損失。在施用追肥時,就不能再單一使用水稻專用復合肥,而是通過與單質肥的合理搭配,發揮專用復合肥的優勢。
[1] 鄒長明,秦道珠,徐明崗,等.水稻的氮磷鉀養分吸收特性及其與產量的關系[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2,25(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