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航

摘 要: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難始終是制約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和應用,為小微企業貸款提供一些新的融資機遇和融資途徑。在普惠金融背景下,政府應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運作及監管體系,商業銀行應積極參與針對小微企業的產品創新,不斷擴大正規金融與小額貸款公司合作領域,適度拓展微型金融業務范圍,有序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從而實現小微企業的自我成長和普惠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的協同發展。同時,金融機構和非金融的微型金融業務也要切實防范經營風險,從而使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關鍵詞:小微企業;普惠金融;金融創新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作為世界性難題,貸款難成為制約小微企業快速發展的首要瓶頸。由于小微企業自身存在企業經營波動性大、規模小、組織結構簡單且易變動等特點,商業銀行愿意貸款給資金相對充裕的大企業,而更渴望獲得貸款支持的中小微企業,與現行的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放貸要求無法實現順利對接,導致服務小微企業的資金供給主體缺失,與融資體系不匹配。而現有金融體系內的改革,無法從本質上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而普惠金融理念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也為制定新的資金配送標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普惠金融體系的完善和適度的金融創新以“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方式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打開一扇窗。
一、理論綜述及國外實踐
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就提出了金融服務、教育和醫療等基本權利的消失會導致貧困的觀點。隨后Galor、Zeira(1993)和Clarke(2003)等通過對金融與貧困關系進行研究表明,全社會階層覆蓋的金融體系有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指出金融市場應該更多服務于窮人。普惠金融這一概念是2005年聯合國小額信貸年時廣泛運用的詞匯,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建立信貸模式和金融制度的創新,使那些長期被排斥在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之外的困難群體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和發展機會。普惠金融是微型金融和小額信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最終目的是將零散的金融機構結合成一個整體系統,并將這個系統有效的為小微企業服務。孟加拉鄉村銀行創始人尤納斯教授甚至將窮人的信貸權利提高到人權的高度,提出“信貸權是人權”的觀點。國內較早倡導“普惠金融”理念的是“中國小額信貸之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杜曉山教授。普惠金融的提出,將使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較為寬松的貸款政策,為小微企業提供了相對寬松包容的融資環境。隨著不同層次的金融機構及中介組織形式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金融產品設計創新及金融行業軟實力得到不斷提高,傳統商業銀行自設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服務效率及作用將得到提升,同時以微型金融、互聯網金融、民間金融等形式參與小微企業融資的金融形態得到發展,一個以整合的普惠金融系統將滿足不同層次和類型的中小微企業的需求。
在國外,以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亞、玻利維亞、巴西等國家為代表的普惠金融思想得到了較為成功的實踐。孟加拉的鄉村銀行模式已經發展形成一個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兩個專業性機構,三個兼營性非政府組織的普惠金融框架,初步構建了以兩個基金項目為支持,以鄉村銀行為核心的孟加拉國服務小微群體金融體系。印度的富登信貸模式和小組信貸模式除了在貸款機制、產品多元化、結構連鎖化、服務專業化特點外,該公司建立分權授信系統。傳統商業銀行一般采用集中化的授信管理,有較為固定的信用評分體系,分行擁有審批權力,不符合信用評分的客戶難以得到信用支持。富登模式對銀行的授信系統進行了分散處理,通過對口客戶信用服務,提高其貸款的獲得率,從而縮短了貸款審批的時間,也能夠有效地降低壞賬產生的可能性。印度自助小組模式主要服務的是印度的農業和農民,在專業發展銀行的支持下,印度自助組SHG通過開展SHG-銀行聯結項目為貧困婦女提供微型金融服務。印度尼西亞的人民銀行鄉村信貸部模式是正規金融機構從事小額信貸的成功模式之一。小額信貸以盈利為目的,以生產生活困難、無不良信用記錄、有自我成長力的個人或小微企業為服務對象,貸款利率市場化水平較高,但是可以得到政策性補助。根據客戶對流動性的不同需求,可以提供多種儲蓄產品,在貸款規模決定、期限和抵押,執行貸款發放與回收,儲蓄利率確定等方面給予了商業銀行營業部的自主權利。巴西中央銀行與巴西財政部、社會發展部等部門在普惠金融制度框架建設,發展小微金融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十分注重普惠金融創新和推廣,代理銀行業務模式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巴西允許代理銀行在更為廣泛的領域,為目標客戶提供多樣化多品種的金融服務。“信貸票據”的推出使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提前獲得相應的生產周轉資金。政府扶持和培育的強制性小額信貸支持體系,為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低利率的支持資金。玻利維亞的私人小額信貸銀行模式成功嘗試成立了第一家專門提供小額信貸的私人商業銀行。通過相互擔保和小額信貸征信制度的完善實現私人小額信貸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 同時小額信貸機構都可以吸收存款,通過存貸利差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經營。
二、普惠金融發展與中小微企業成長性的內在邏輯
國內外研究表明,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企業是否能夠成功獲得資金支持是由其內部和外部的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受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等因素影響,外部融資成功與否取決于公司所需融資項目是否具有一個可行可信的融資方案,同時也取決于企業的內部治理、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透明度。融資障礙對于小企業的發展有顯著抑制作用,通過金融準入原則進行的融資似乎是制約企業成長最重要因素。本文通過構造簡單投入產出模型,分析融資障礙與普惠金融兩種狀態下的小微企業的收益及成長性問題。
1.基本假設
(1)假設一個需要融資的小微企業存在兩種狀態:存在融資障礙A狀態和享受普惠金融服務B狀態,經營周期設為t期。
2.模型推導
以上推導和對比顯示,在普惠金融體系支持下,企業在t 個生產經營周期內不斷獲得信貸支持,在項目平均收益和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小微企業能夠獲得長足發展,企業財富值增加從而擺脫了小微企業發展難,自我發展能力差的惡性循環。在現有商業銀行為主導的傳統信貸渠道下,降低金融準入壁壘,尤其有利于小企業的發展。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金融支持給小企業帶來的幫助往往要比大公司大。在投資環境較差的地方,小企業比大企業有更多的障礙更為顯著。
三、基于普惠金融的創新思路
1.加快完善多樣性、多層次的普惠金融體制
普惠金融如今已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雖然明確的表述只有六個字“發展普惠金融”,但這足以表明普惠金融已上升為國家規劃。而普之城鄉、惠之于民這一夢想成為現實,就要求加快完善原有普惠金融制度。與國際先進經驗相比,我國在普惠金融戰略的頂層設計和政策統籌方面略顯不足。基于國情,制定合理的普惠金融發展戰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發揮政府財政支撐和引導作用,明確普惠金融供給主體成為推動普惠金融深度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鼓勵多種形式的金融機構參與到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設中,形成多方參與,多種模式互補發展,構建多層次的普惠金融體系。建立以大型商業銀行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微型金融、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適度發展,傳統普惠金融與新型普惠金融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普惠金融體系。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嚴格控制過剩行業產能,逐步提高地方政府和大企業融資效率,從而形成資金“擠出效應”,盤活資本存量,使資金能夠更多地流向成長性高、創新性強的小微企業。不斷完善普惠金融監管評價體系,有效指導普惠金融實踐,形成嚴格高效的全方位監管格局,建立以協會“一行三會”為監管核心、金融機構內控為基礎的金融風險監管系統,央行應該大力推進普惠金融業務的開展,并對其業務承擔監督責任。通過協調大型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互補及對接機制,引導金融資金及金融服務在弱勢群體間的均衡配置,努力將多樣化的需求主體都納入到普惠金融體系中,從而保障普惠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2.鼓勵商業銀行破壞性創新的嘗試
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創新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途徑。在政府支持力度大,社會關注度高,貸款需求量大的現狀下,在小微企業信貸方面,商業銀行存在破壞性創新的可能。破壞性創新是指將產品或服務透過科技性的創新,并以低價特色針對特殊目標消費群體,突破現有市場所能預期的消費改變。在小微企業的融資過程中,小微企業各自的基本素質是不相同的,符合商業銀行授信條件,且經營效益較好風險較低的企業成為小微企業中的高端客戶。綜合微型企業融資需求表現為時間短、頻率高、放款快等特點,在缺少足額抵押物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采用風險管理理念,引入信用保證等多種保押方式進行靈活的組合搭配,有效降低貸款準入門檻,為小微企業提供標準化、便利化授信品種。由此,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存在破壞式創新主體。小微企業高端客戶的風險低于低端客戶且收益可觀,各個銀行都極力營銷小微企業中的高端客戶,較高的利潤回報成為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資金增值的動力,這促使商業銀行將更多信貸資源配置給小微企業的高端客戶,同時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中的中大客戶表現了一定程度的依賴性,因此,存在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破壞式創新的可能。當小微企業高端客戶對信貸需求得到滿足后,商業銀行將更多地關注低端客戶尚未引起重視的次級屬性,針對小微企業低端客戶的特點研發出相應產品變的迫切,產品在設計研發上應具有成本低廉、流程簡便和準入門檻較低的特點,在標準化產品研發的基礎上,開發滿足小微企業個性需求的產品,例如以產品的授信循環額度為基礎,在核定授信循環額度項下,可根據自身經營需求,靈活機動地申請用款,當歸還用款后,額度自動釋放出可用空間,又可循環使用,逐漸培育自己的高端市場客戶。
3.有序推進正規金融與小額貸款公司合作
正規金融與小額貸款公司合作主要有三種形式:轉貸款形式、擔保貸款形式和合作貸款形式。正規金融與小額貸款公司開展合作具備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政府支持,正規金融在貸款資金供應量和技術研發等方面有明顯優勢,而小額貸款公司則在貸款靈活性和便捷性等方面有明顯優勢,雙方的合作可以取長補短,使普惠金融多渠道多方式的得到實踐。通過建立自評體系和第三方評價等方法,正規金融機構實現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授信,使小額信貸公司獲得批量資金。具有擔保資質的小額貸款公司可以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從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性。由于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和經營狀態以及不同金融機構融資要求和風險評價的不同,使合作形式的金融創新成為可能。正規金融機構與小額貸款公司的進一步合作表現為,正規金融機構的相關部門與小額貸款公司共同組建小額銀團,由小額銀團進行評級和守信,共同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及其他金融服務。
4.適度拓展微型金融業務范圍
微型金融在為弱勢群體提供持續小額金融服務方面獨樹一幟,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方式成為傳統金融體系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微型金融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蓬勃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困難群體及小微企業廣泛信用評級差、獲得商業銀行貸款難度高,而微型金融在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提高小微企業自我成長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無論在產品設計上還是產品優化上,都有一定創新成果。例如設計考慮季節因素的信貸產品,創新設計了“季節性貸款”,因此,結合微型金融信貸需求、周轉期、盈利空間等特點,通過存款、貸款、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的優化組合及關聯増信,為小微企業提供復合性,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這樣能夠有效防范違約風險,提高盈利能力,例如可以嘗試向借款者推出“小額儲蓄+貸款+保險”、“貸款+基金+保險”等產品組合。隨著小額信貸發展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微型金融可以可以嘗將微型保險、微型證券等金融業務引入我國微型金融市場,隨著業務的成熟,業務范圍拓展到小額儲蓄、小額保險、匯款等領域,從而改變產品開發創新少,品種單調且小額信貸產品的期限與生產周期不協調等問題。
5.構建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協同發展體系
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領域中的熱點,當前正是風生水起,其提倡公平與分享價值取向與傳統組織體系的等級制度不同,是普惠金融體系一個有益和必要的補充。一定程度來說,互聯網金融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為普惠金融提供新的契機和突破口。同時互聯網金融與實體金融機構有機結合,可以助推民間金融參與普惠金融體系構建和發展。對小微企業融資創新發展,金融互聯網可以大幅度提高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交易速度,“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全智能化”“互補共贏”的互聯網金融新模式,讓更多的小微企業參與進來。互聯網金融的繁榮,加快了商業銀行金融功能和金融服務多元化建設進程。同時,提升原有服務能力,降低服務成本,調高速率,精準地、有效地提供全球全天候的金融服務。合理引導金融機構發展互聯網金融,介質金融,充分利用電話、網絡、移動設備,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從,更大可能的激發更多更有效的金融需求,發揮其“長尾效應”。
四、結論
文章在對普惠金融的相關理論整理的基礎上,分析了普惠金融與小微企業成長性的內在邏輯,通過借鑒國外普惠金融理念在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研究經驗和實踐教訓,提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在普惠金融理念下的金融創新思路,指出加快完善多樣性、多層次的普惠金融體制,加大商業銀行改革力度,合理有序推進正規金融與小額貸款公司的合作,適度拓展微型金融業務范圍,構建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協同發展的金融體系是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獲得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于珊珊.正規金融與小額貸款公司合作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12(5).
[2]胡雪琴.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國際經驗借鑒及啟示[J].中國物價,2010(7).
[3]謝升峰,朱小梅,徐洪波,王鸞鳳.金融普惠統籌城鄉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8).
[4]Chakrabarty.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banksissues and Perspectives, UNDP (The United NationsDevelopment Programme) Seminar on Financial Inclusion:Partnership between Banks, MFIs and Communities[EB/OL]. New Delhi, 2011,14 October.
[5]金雪軍等.從橋隧模式到路衢模式[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6]張麗.普惠金融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2(8).
[7]胡國暉,雷穎慧.基于商業銀行作用及運作模式的普惠金融體系構建[J].商業研究,2012(1).
[8]戴宏偉,隨志寬.中國普惠金融體系的構建與最新進展[J].理論學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