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英++元元
摘 要:該文提出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出現的教學內容側重于操作技能,計算機基礎教育和學生專業應用脫節等問題。從指導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國內知名高校對計算機基礎教育開始的改革,以及計算機專家明確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三個方面闡述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同時,從改革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進行教學方法設計等方面給出了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專業應用 模塊教學 教學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096-02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服務于各行各業的重要工具,不論在是社會生產還是科研方面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專業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成為人們進入社會的必備素養與技能。作為人才搖籃的高校,已將計算機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開設成非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但是部分地方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現在進行的還是計算機知識的普及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與學生需求、社會需求脫節,并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計算機課程必須要改革,除了做好“著力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的計算機普及教育,也應該做好“面向專業應用、服務于專業需求”的計算機教育。
1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出現的問題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育內容側重于操作技能。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較為全面地講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中的一些基礎性知識和重要概念。但是各大高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更多的是單純地注重對操作技能的掌握,只講如何操作,沒有在更高的層次上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要想使學生在計算機的應用中游刃有余,除了單純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之外,也需要理論的支撐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當引導學生了解計算機,學習必要的基本知識,掌握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規律。
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一刀切”現象。大多來自城市的大學新生在初高中已經學習過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但高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從零起點授課。因此,很多學生覺得學過,引不起學習的興趣,覺得課程“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從農村來的大學新生之前從未系統的學習過計算機知識,又需要從頭學起。因此,目前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層次性不夠,不能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實際做到因材施教。
計算機基礎教育和學生專業脫節。大學的計算機基礎課,普遍存在著統一由計算機學院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大綱以及統一安排教學進度的情況[1]。也就是計算機專業的專家,在沒有院系專業教師的共同參與下,就已完全決定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什么,并且據此制定相應的課程規劃。各個專業需要用到什么樣的計算機知識,作為計算機專家是不能全面了解的,更無法針對學生的專業來安排課堂內容。所以對于學生來講,無法學習到與學生專業需求緊密結合的專業計算機知識。這就好比一個想學駕駛飛機的人卻在學習如何設計飛機,而并沒有學習到真正需要的知識。
2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8)》是指導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其中都提出不同專業應有不一樣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并強調要增強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高校也在越來越多的關注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例如北京大學自 2010年開始開展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并確立了“以應用為導向、突出文科特色”的教學理念,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分層次+模塊化”課程體系,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開展課程教學改革。
譚浩強在《面向計算機應用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在各個領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大力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大批計算機應用人才,推動各個領域中的信息化。”[2]
計算機已成為服務于各行各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不同專業和行業對計算機應用的需求是不同的,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需求,建立不同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同的知識模塊,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為解決實際的問題而學習使用計算機知識,而不是單純僅僅為了學習計算機。
因此,形成一套為非計算機專業服務的、以專業應用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已成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
3 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旨在使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充分面向專業。
首先,通過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需求以及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調研,構建服務于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包括體現知識分層設計的“知識普及教學模塊”和體現按專業分類的“專業應用教學模塊”兩大模塊。
(1)知識普及教學模塊設計。面向所有專業的知識普及教學模塊,采取“分層次+模塊化教學內容”的改革方案。主要涉及計算機基本應用、計算機維護、信息技術素養、信息安全等基礎理論。
(2)專業應用教學模塊。以專業應用為導向,整合專業應用類課程,按照專業應用需求,選擇與專業對接的案例進行項目驅動式教學。計算機專業教師和各院系專業教師的共同參與,相互交叉滲透,合力促進計算機在專業領域中更深入的應用。
其次,針對入學計算機操作水平差距大的問題,在學生入學后進行分模塊測試,根據測試情況,通過Moodle網絡互動教學平臺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輔導,逐步實行分層教學。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為了滿足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更深入需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生能力,讓學生能夠后在課堂外動手實踐。教師可以選擇現在國內外流行的慕課(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3]形式提供優秀的服務于專業的計算機基礎網絡學習視頻,作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可以采用模塊知識點類聚的方式,每個模塊劃分為多個主題,每個主題由相關的多個知識點的視頻教程構成,每個視頻設計時需注意:具備緊湊的知識結構和適度的時間,可以控制在15分鐘,可以讓學習者一口氣看完。endprint
教師也可以結合專業,開發基本型,提高型,綜合型項目的課外教學案例,將教學案例放置在互動平臺上。例如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在學習Excel教學模塊時,基礎型案例可以設計銀行存款情況數據清單,其中要求格式化數據,設置數據有效性,設置邊框和底紋美化數據清單。在數據清單的基礎上設計提高型案例,計算出存款人在五年后可以從銀行中提取的金額數。要求:分別使用行引用模擬運算表,列引用模擬運算表進行求解;雙變量模擬運算表求解。設計綜合型案例:物業管理收款收據及統計系統。要求根據管理方提供的住戶資料,制作完善收款收據及全部統計,管理方只需填寫住戶姓名(第一次使用時在1月份的住戶欄單元格填寫姓名,便在該住戶所應該出現的地方出現該住戶姓名,以后不再填寫,永遠使用)。填寫一個數據(1月份除外),便自動完成一個住戶全部的填寫、計算與統計。要求設計功能:預交金額設置;自動生成收款日期;票據格式按需調整;收據及統計全部自動計算;根據需要選擇使用違約金設置;交款金額不足整元的移至下月計算;人民幣生成的金額自動轉換成大寫形式;關閉時文檔自動備份到指定盤指定文件夾。
3)“知識模塊化,訓練項目化”教學方法設計。依據知識結構按階段進行模塊化設計。以綜合案例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主線,將綜合案例進行分解,分解為與相應知識模塊相配套的實訓項目,形成應用能力遞增驅動的“知識模塊化,訓練項目化”的教學方法[4]。改進傳統的“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邊模仿”的教學方式,創建適合學科課程特點教學方式。
進行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研究和改革非常必要,高校在研究和改革過程中,需要在深入分析各專業對計算機應用與實踐能力的要求的基礎上,從教學模塊的合理規劃,計算機基礎課程標準的修定,專業教師、專家及一線崗位工作者參與教學項目、案例的設計等具體方面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實踐,以滿足專業應用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張莉.中外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經濟基礎教育調研與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9.
[2] 譚浩強.面向計算機應用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4(7).
[3] 王穎,張金磊,張寶輝.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典型項目特征分析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4] 楊知玲.以就業競爭力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無線互聯科技,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