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樹春



摘要:本文將財政支出劃分為生產性財政支出和非生產性財政支出,以1994年至2010年的數據為例,就中國不同性質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具有促進擠入的作用,而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則具有擠壓的作用。
關鍵詞:財政支出 居民消費 生產性財政支出 非生產性財政支出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一)中國財政支出與居民消費概況
從1994年至2010年,中國財政支出與居民消費支出的變化如下圖。
從圖中可以知道,財政支出、生產性財政支出和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占GDP比重幾乎都是逐年上升的;生產性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增長幅度比較平緩,在2006年到2007年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占GDP比重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在2004年至2005年有所增長。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在西方經濟學中,曾普遍認為政府的財政支出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居民消費支出。但是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我國財政支出的性質與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的理論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中國的財政支出以投資為主,投資所占比重較大。不同性質的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差異如下:
(1)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生產性財政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交通事務費支出、支農支出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4年至2010年,生產性財政支出和居民消費支出都是逐年遞增的。從上圖中可以看出,生產性財政支出占GDP比重曲線是緩慢上升的,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大致呈遞減趨勢。因此,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支出有較明顯的擠壓作用。
(2)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包括教育、文化、國防、社會公共支出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4年至2010年,非生產性財政支出與居民消費支出也都是逐年增長的。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在2002年到2006年之間,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占GDP比重曲線出現平緩下降的態勢;與此同時居民消費占GDP比重也呈現下降的趨勢。而在2004年至2005年,兩者同時出現增長的態勢。因此,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也有擠入的作用。
2.實際意義
政府的財政支出既會即期影響消費,也會影響就業,了解不同性質的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可以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從而達到防范經濟危機和財政危機的目的。
(1)政府可以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使中國財政存有盈余;(2)增加公共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3)適當增加生產性財政支出比重,增加政府收入。
二、文獻回顧
2005年的《不同類型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認為不同類型的財政支出會給居民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社會文化教育支出和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的影響比較明顯,國事防御和行政管控支出相對影響較小,國事防御和行政管控的支出及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刺激了居民的消費需求,而文化教育支出與居民消費支出有代替功用,會抑制居民的消費需求。然而,因為三類財政支出會相互抵消,其效用并不顯著。
2008年的《我國財政支出對民眾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認為:首先,基本建設支出、挖潛改造資金、科技經費等三項費用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與居民消費之間不滿足協整條件,長時間的均衡關系被打破,與刺激居民消費的目的相去甚遠;第二,農業支出與民眾消費之間沒有長期平衡關系,刺激居民消費更無從談起,但扶持農業的支出與民眾消費之間擁有長期均衡關系,對居民消費需求是一種良性的刺激;第三,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支出、行政管理費、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對拉動居民消費增長有著積極意義。從總量上看,財政支出對促進居民消費增長作用是正向的、積極的,且短期內對居民消費的作用程度不會有大的波動。從結構上來看,各項目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作用效果不同,存在調整、優化空間。
2012年的《我國財政支出結構與居民消費異質性動態關系》一文中提出一種模型:即通過構建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DSGE),并進行數值模擬,用于分析財政支出結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總體來看,無論長期還是短期,財政支出結構對居民消費都是擠入效應。而利用我國31個省市2007-2010年度頻率數據進行的面板分位數回歸分析表進行統計,由此可以看出:財政支出結構對居民消費整體上是擠入效應,但不同區域、不同消費人群對財政支出結構的反應顯示出差異化特征。
三、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簡析
當前雖然我國經濟保持著高速增長,但是國內消費水平普遍不高。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的現象可謂屢見不鮮。擴大國內消費需要,利用消費拉動經濟已成為當前政府努力的新方向。
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建立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將擴大內需作為國家經濟的戰略制高點,并刺激居民消費是未來五年的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財政支出和居民消費間存在互補的關系,如何利用財政支出刺激居民消費,是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四、消費習慣對財政支出效應的城鄉結構性差異影響解析
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對當前消費的影響要比城市居民大,這種消費習慣差異擴大了財政支出效應的城鄉結構性差異。經分析和研究,城鄉和農村居民的消費參數分別為0.1868和0.4607,都達到了10%的統計水準。數據說明城鄉居民和農村居民的當前消費都受到歷史消費水平的影響。然而與城鄉居民相比,農村居民消費要受其消費習慣的影響。當城鄉和農村上期消費增長一個單位時,當期消費分別增長0.1868和0.4607個單位,這說明城鄉居民決定進行本期消費時,農村居民更傾向于往日的消費水準,而由于受到本期的外來沖擊力度不夠,消費比較穩定;反之,城鄉民眾消費策略受到歷史消費水準的影響較少,更易受到外來沖擊的影響,各時期的消費會產生波動。研究時,可以將財政支出看做是對農村民眾消費策略的外來沖擊,而城鄉居民對該沖擊的反應要比農村居民大,就是說,當政府實行擴張性策略時,由于消費習慣“作祟”,農村民眾當期消費增長和降低的幅度比城鄉居民要少很多。顯而易見,消費習慣是財政支出效應城鄉構造性差異產生的根源。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1.結論: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有擠入作用,而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則有擠出作用。
2.政策建議:(1)增加支農支出,增加農業支出力度,調整農業支出結構,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2)適當削減以投資為主的經濟建設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3)加大科學技術方面的支出,調整產業結構,實行產業創新,刺激居民消費;(4)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行業的支出,提高社會保障性支出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居民的預防性儲備,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居民消費水平。
參考文獻:
[1]黃耀軍.不同類型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
[2]王麗娜.我國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沈陽大學學報,2008(4).
[3]李建強.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異質影響[J].商業研究,2012(1).
[4]李廣眾.政府支出與居民消費:替代還是互補[J].世家經濟,2005(5).
[5]李春琦,唐哲一.財政支出結構變動對私人消費影響的動態分析——生命周期視角下政府支出結構需要調整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10(6).
[6]Ram R.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A new frame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 and time-seriesdata.The American Economist.1986.
[7]FC Graham.Fiscal Policy and Aggregate Demand:Comment.The American Economist.1993.
[8]T sung-wu Ho.The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on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1(10).
[9]Riccardo Fiorito,TryphonKollintzas.Public goods,Merit goods,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Privateand Government Consumtion[J].European Review,2004,48(6):1367-1398.
(作者單位:四平市財政資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