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1 背 景
2014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闡述了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提出了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等7項重點任務。近年來,長江航運發展勢頭強勁,2013年長江干線完成貨物通過量近20億t,穩居世界第一;長江水系完成的水運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分別占沿江全社會貨運量的20%和貨物周轉量的60%。目前,長江航運不僅是沿江綜合運輸大通道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沿江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沿江產業帶聚集的重要引擎。
江西沿江擁有152 km長江黃金岸線,境內多條江河縱橫,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六;擁有101條通航河流,航道總里程 km,位列全國第八;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等五大河流匯聚,注入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經湖口融入長江。擁有得天獨厚水運優勢的江西,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時,應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著力建設以長江干線航道為主干通道,鄱陽湖、贛江內河航道為支撐,以沿江的九江港為主樞紐,南昌港等為配套的港口體系,以現代服務、綜合物流和信息化為基礎,與沿江綜合運輸體系相協調的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航運體系,從而實現全力服務我國經濟新支撐帶建設綠色崛起的新路徑。
2 重大發展機遇
《指導意見》的出臺標志著國家級新戰略塵埃落定,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地位躍然而出。沿江港口及綜合立體交通建設成為此次《指導意見》及《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中著墨最多的部分,因此,江西水運業迎來重大利好。《指導意見》要求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治理,以整治、浚深下游航道來有效緩解中、上游瓶頸,改善支流通航條件;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發展江海聯運和干支直達運輸,打造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黃金水道。在優化港口功能布局上,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提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江蘇沿江港口功能,加快蕪湖、馬鞍山、安慶、九江、黃石、荊州、宜昌、岳陽、瀘州、宜賓等港口建設,完善集裝箱、大宗散貨、汽車滾裝及江海中轉運輸系統。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統籌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設,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和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加快多式聯運發展。
2006年11月,原交通部和沿江七省二市共同簽署了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方案,合力推進長江水運現代化建設,掀開了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嶄新的一頁。在沿江省市的合力共建下,江西水運建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尤其自2011年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3次會議以來,江西省緊緊圍繞國務院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三大國家戰略,以長江為依托,以沿江開發為龍頭,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推出新的政策措施,水運建設成果豐碩。2009年至2013年,江西省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九江沿江開發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意見》等多項利好政策,從財政、金融等方面支持和推進水運發展。“十二五”期間,江西抓住“國務院加快內河水運發展”“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機遇,以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全面推進航道、港口建設,水運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此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增強干線航運能力、改善支流通航條件、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等規劃,坐擁152 km長江黃金岸線、處在長江中下游結合部的江西,將在這一輪經濟發展大潮中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
3 發展的新動力
在國家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和區域經濟增長格局發生重大轉變的背景下,江西省提出了“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16字發展方針,明確“綠色崛起,水運優先”的指導思想。為對接長江經濟支撐帶規劃,打造以水運建設為重點的江西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江西水運必須立足“十二五”建設基礎,著力抓好頂層設計,加快實現中遠期水運發展藍圖。
3.1 發展目標更加明確
重點建設干支相通、層次分明的江西內河航道體系。加快推進贛江、信江高等級航道建設,到2018年,贛江606 km航道達到Ⅲ級及以上通航標準;重點建設南昌、九江2個主要港口,大力推進南昌港與九江港一體化,建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港口體系;完善運輸和支持保障體系;建設全省統一的航道、港口、船舶、船員的數據中心,港航執法監管綜合應用系統,水域動態監控系統;建成信息暢通、監管有效、反應快速、處置得力的江西省水上搜救應急體系和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形成功能完善、覆蓋面寬、技術先進、適應水運發展需要的支持保障系統。
3.2 2個支撐更加突出
江西中遠期水運發展目標以著力推進九江沿江開發和開放、九江港與南昌港一體化為2個支撐,發揮2個支撐對江西內河水運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彰顯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功能,挺起江西水運發展脊梁。優化并完善九江港總體規劃,依托沿江152 km岸線資源,積極構建“一個龍頭、三個聯動”的港口戰略格局,即以上港集團為龍頭,連接南昌港、彭湖港區和赤碼港區,以長江黃金水道、贛江高等級航道建設為依托,構筑(南)昌九(江)戰略驅動軸。推動南昌港、九江港兩港聯動和一體化,研究謀劃九江港、南昌港集疏運體系,充分發揮“雙核”的集聚效應,優勢互補,整體提升港口核心競爭力,確立水運在強化(南)昌九(江)“雙核”承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輻射橋頭堡作用中的支撐地位。
3.3 與綜合交通體系銜接更加到位
通過贛江航道高等級化、南昌港與九江港一體化雙輪驅動,提升江西內河水運質量和層次,完善黃金水道建設;研究謀劃九江港、南昌港集疏運體系,實現九江港與京九鐵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的順暢銜接,提升九江港樞紐功能;將南昌港建成水、公、鐵、空等4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的現代化交通物流基地和承東啟西的綜合運輸樞紐。打造高效、暢通的江西水運體系和南昌核心增長極,支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九江沿江的開發和開放,策應長江經濟支撐帶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江西區域經濟發展與長江經濟支撐帶的無縫對接。
4 “綠色崛起”的新路徑
面對長江經濟帶建設為江西水運帶來發展升級的新機遇,江西水運將進一步彰顯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實現“兩個振興”,即振興贛鄱內河水運、振興千年中國南北水路交通大動脈,以發展的眼光、開放的理念科學規劃江西水運發展,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崛起”的新路徑。
4.1 全面提升江西水運整體服務功能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九江沿江開發及九江港、南昌港公共基礎設施、港口集疏運通道、港口物流園區、五河高等級航道等建設。同時,創新江海直航及各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形成多式聯運一體化的大港口、大產業、大物流、大交通新格局。建成以億噸南昌港、超億噸九江港為軸心,以長江黃金水道、京九鐵路、高速公路、國際空港為高速網絡的集新興產業、現代物流、多式聯運于一體的“長江中下游綜合交通運輸主樞紐”,實現江西內河水運升級發展。
4.2 構建暢通、高效的內河航道體系
以贛江、信江高等級航道納入國家高等級航道網規劃和列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國家戰略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標志,加大“五河一湖”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力度,航道建設跨入高等級航道新時代。到2015年底,全省內河高等級航道將達637 km,高等級航道達標率超過63.3%,實現千噸級船舶從贛江上游直達長江。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以“兩橫一縱”國家高等級航道(長江江西段、贛江、信江)為主骨架的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現代化江西內河水運體系。到2030年,建成以長江黃金水道(江西段)Ⅰ級航道為依托、贛江南昌到湖口Ⅱ級航道為主軸、五大河高等級航道為支撐的通江達海的水路交通高速大通道。
4.3 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港口發展質量和效益
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合理規劃新城區的港區功能及布局。到2015年,以九江港、南昌港為重點,兼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港口群建設,初步形成集裝箱、散雜貨等專業化運輸系統;到2030年,建成以南昌、九江雙樞紐大港口為中樞軸,高速公路、京九鐵路、國際空港、長江黃金水道為綜合交通高速網絡的國際門戶港。
4.4 提高航運綜合競爭能力
優化長江內河、江海直達船隊結構,促進船舶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提高船隊現代化水平。以優化船舶運力結構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江西水運服務能力,大力推進船型標準化,基本實現客船、危險品船等重點船型標準化。此外,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全面推進覆蓋水上安全、港航管理等13個港航信息化項目建設。
4.5 推動安全綠色水路運輸發展
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效益的關系,建立健全水運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監測、考核制度,積極構建低碳水路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舊船舶,提高船舶節能減排技術水平;大力提升港口裝卸工藝和裝備的節能水平,完善港口接收、處理污染物的設施,推動港口設備“油改電”和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技術改造;積極推廣再生能源利用,有效降低港口生產環節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4.6 創新理念,自覺對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 試驗區
上海自貿區對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無疑是最大的利好,再造長江經濟帶應當與自貿區緊密對接。江西水運應以沿江港口建設為重點,關鍵是完善港口設施、推進港口聯動、發展港口物流等。充分利用黃金水道、深水岸線、港口優勢和發揮國家一類水運口岸的作用,將九江港打造成為上接武漢、下聯洋山,帶動全省、輻射周邊的重要樞紐港口,使之成為長江中下游重要的億噸大港;加快九江沿江、環鄱陽湖港區與南昌港區聯動式發展,形成對外“通長江、達上海”,對內“上連吉贛、下通鄱湖”的大通關格局;同時加強水運與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銜接配套,形成多式聯運的發展格局,將九江建設成為連接長江三角洲、輻射湘鄂皖、服務長江全流域的物流樞紐。
4.7 推動南昌港與九江港一體化發展,構建昌九新區
著力構建南昌港與九江港一體化,積極推進兩港聯動,是江西崛起“雙核”戰略的重要抓手。圍繞兩港一體化發展規劃,依托南昌、九江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探索建立昌九擴大開放試驗區,待條件成熟時積極申報江西的自由貿易區,并融入國家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這一區域將是振興“千年贛鄱黃金水道”的核心區域,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重要腹地,對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兩大國家戰略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系九江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長、高級經濟師,中國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