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弋
2014年,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依舊保持中高速增長。作為“經濟晴雨表”的港口運輸生產,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而相應波動,但總體增長仍比較平穩,各項主要運輸生產指標符合預期。
1 內需提振有限,港口貨物吞吐量 溫和增長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11月,規模以上港口(以下簡稱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02.3億t,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了4.6個百分點,與宏觀經濟GDP 7.5%的增速相差甚遠。這說明隨著宏觀經濟的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陣痛”,港口運輸生產將告別“高增長期”,開始進入“溫和增長期”。2014年上半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為5.2%,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4.9個百分點。進入下半年,降幅開始擴大,7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一度下降到1.8%,處于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增速;9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盡管小幅回升,但仍維持在3.2%的低水平;隨著國家“穩增長”的再加碼,一批重大基礎建設項目落地,需求開始增多,港口貨物吞吐量快速反彈,10月份增速回升到5.2%;11月份繼續保持強勁回升態勢,增速達到5.9%,初步擺脫了前期過度下滑態勢。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呈現“V”形走勢。
2014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仍來自于外貿貨物吞吐量。1―11月,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達到6.1%,高出整體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1.3個百分點,但第四季度增速已明顯放緩,對港口貨物吞吐量的拉動效應開始減弱。7月份內貿貨物吞吐量已降至1.0%的低位,但隨后逐月反彈,11月份強勁回升到9.1%,成為下半年整體港口貨物吞吐量反彈的主要動力,但全年內貿貨物吞吐量增速仍低于外貿貨物吞吐量,其增速為4.2%。
受制于內貿下滑,2014年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已經開始進入“低速期”。1―11月,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1.6億t,同比增長2.9%;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0.6億t,同比增長5.7%。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9%,較上年的7.5%大幅下降了3.6個百分點,其中,火力發電更是呈現負增長,同比下降0.3%。工業生產活動的減少致使用電量下降,以前依賴高耗能、低成本環保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受到制約。國家將主要通過鼓勵科技創新、新能源、高端制造業、信息化等手段來提升經濟質量,提高第三產業對GDP的拉動,傳統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受到一定的限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港口貨物吞吐的主要對象(初級產品及工業原料)必然受到牽連。由于大宗商品需求的降溫以及龐大的港口貨物吞吐量,2015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2 增速高位回落,外貿貨物吞吐量的調整尚未結束
雖然2014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滑,原油、鐵礦石、煤炭價格已下降了30%~40%,有些甚至跌至50%,但由于國內調整經濟結構及需求有限,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從上年的兩位數高位回落,尤其是第四季度下降速度加快。1―11月,外貿貨物吞吐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其增速放慢4.1個百分點,創下近十年來最低增長速度。
與2013年外貿各貨種進口量全面增長的局面不同,2014年,煤炭在需求及內貿價格雙面夾攻下,出現自2009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嚴重拖累整體港口的外貿水平。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11月,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64億t,同比減少萬t,下降9.4%,跌幅近10.0%;尤其是自8月份以來持續的負增長,是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放緩的主要負面因素。外貿貨物吞吐量貢獻率最大的貨種依然是鐵礦石,1―11月,累計進口量為8.5億t,同比增長13.4%,較上年同期增加了近1億t,占整個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量的52%;但11月份進口量下降了13%,后續高增長態勢恐難持續。外貿貨物吞吐量貢獻率增長最快的貨種是鋼材,1―11月,累計進口萬t,同比增加萬t,增速為47%;11月份鋼材出口量已接近萬t,再創歷史新高。
11月份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已降至1.3%,雖然其降幅與上年基數較高有關,但煤炭和鐵礦石前兩大進口貨種吞吐量的回落,必將影響2015年外貿貨物吞吐量。隨著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開工率降低,投資意愿下降,對大宗貨物需求造成影響,2015年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下滑將不可避免。
3 需求穩定,集裝箱吞吐量平穩增長
2014年,集裝箱是港口運輸生產中增長較快而又較為穩健的貨種。交通運輸部統計顯示,1―11月,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萬TEU,同比增長6.1%,較上年同期僅下降1.3個百分點,降速與上年基本持平。2014年除7月份外,各月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長幅度波動不大,基本維持在5.0%~7.5%,尤其是在5月份首次跨入萬TEU后,一直平穩運行,8月份和11月份為最高,達萬TEU。集裝箱吞吐量完成情況好于預期,其主要歸功于全球經濟貿易量的增長,尤其是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貿易量的回升。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1―11月,我國出口總值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4.4%;在雙邊貿易中,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貿易量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分別為8.9%,5.2%,7.1%。中歐貿易量的較大反彈及美國強勁的經濟復蘇,均為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平穩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前10個月,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增幅為6.1%,與總體增長水平一致,其中:中歐航線增幅為9.3%;中美航線增幅為3.4%,較上年有所回落。
鑒于低于預期的經濟增長及疲軟的進口需求,近期世界貿易組織下調了全球貿易增長預測,將2015年的貿易增長幅度從之前預測的5.3%下調至4.0%。全球經濟的不明朗將影響到我國2015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水平,但由于國家延續實行外貿“穩增長”政策,人民幣匯率已形成雙向運作機制,避免了單邊運作帶來的成本上揚,對外貿出口企業形成一定利好。2015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以穩為主”,下降幅度預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