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偉建 王妮妮 彭傳圣 李睿瑜
【摘 要】 靠泊船舶使用岸電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存在投資收益失衡、大氣污染管理缺陷、節能減排政策的限制、用電增容審批難及使用岸電的收費方式和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解決電力增容問題;明確使用岸電的付費方式和標準;完善大氣污染物管理制度;完善節能減排考核制度;明確節能減排效果歸屬;有序推廣船舶使用岸電技術。
【關鍵詞】 靠泊船舶;岸電技術;節能減排
0 引 言
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是船舶在靠泊期間利用岸上的電源替代船上的柴油發電機為船舶用電終端進行供電的形式。就目前我國火力發電能耗和船用發電柴油機能耗狀況而言,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技術可以使能耗下降6.7%,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分別降低67%和45.9%。[1] 此外,由于在靠泊船舶使用岸電關閉船上的發電柴油機后,船舶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為零,從而可以大大改善港區附近的空氣質量。正因如此,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技術得到了交通運輸部的極大重視,在《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指導意見》《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 《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試點工作方案》等文件中均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
目前,《港口船舶岸基供電系統技術條件》 《港口船舶岸基供電系統操作技術規程》中關于靠泊船舶使用岸電的技術標準已經實施,為船舶使用岸電掃清了技術障礙。由于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涉及港方、船方、供電、結算等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還需對岸電推廣應用過程中存在的投資收益、大氣污染物管理、電力增容、節能減排效果確認等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
1 推廣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技術存在的問題
1.1 投資收益失衡
靠泊船舶使用岸電設施的投資支出包括碼頭岸電設施、船舶接岸電設施、電力增容等費用,港方投資較大。船舶在使用岸電的過程中,可以節約船上的燃料成本、管理成本和維護成本,成為岸電設施的受益者,而作為實施岸電設施建設的主要投資方,港口企業卻無任何收益,這與我國制定的“誰污染,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原則相違背,因此,港方與船方在岸電技術應用方面存在著投資收益失衡的問題。
1.2 大氣污染物管理缺陷
我國現行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限制大氣污染物排放(具體包括控制大氣物排放濃度和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征收排污費2個方面。環保部門在核準碼頭企業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時,并未考慮船舶靠港期間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種類和數量。雖然靠泊船舶使用岸電可以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但是靠泊船舶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未納入碼頭企業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內,現行的大氣污染物管理制度未能起到引導碼頭企業積極應用岸電技術的作用。
1.3 節能減排政策的限制
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大部分省市都加強了港口企業節能減排的管理,并提出了明確的考核指標,考核指標一般采用萬元產值單耗。靠泊船舶使用岸電必然造成港方用電量的增加,而對其產值影響甚小,使碼頭企業萬元產值單耗指標上升,增加了碼頭企業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壓力。因此,碼頭企業在追求節能減排目標時,會放棄靠泊船舶使用岸電建設的主動性。
1.4 用電增容審批的難度
在靠泊期間,船舶用電負荷較大,尤其是裝載較多冷藏集裝箱的船舶,其用電負荷更大,而碼頭變電所負荷有限,如果港方為船舶提供岸電服務,一般情況下需向電力部門申請用電增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23條規定,企業申請增加用電容量時,供電企業沒有不予供電的合理理由的,應當供電。由于國家實施節能減排政策,使“油改電”情況增多,造成部分地區供電緊張,從而增加了用電增容的審批難度,進而影響靠泊船舶使用岸電的推廣。
1.5 使用岸電的收費方式和標準不明確
碼頭企業向船舶提供岸電實際上是港口向船舶轉供電,在船舶使用岸電后向誰付費,是由電力部門收取還是由港方代收,需要進行研究。此外,靠泊船舶使用岸電設施的建設和日常維護需要一定的費用,這些費用需要由港方承擔,因此,船舶使用岸電的收費標準適當高于國家規定的電費標準是合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44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按照規定執行。該法原則上允許加收一定的服務費,但需要相關配套規定作為支持。
2 推廣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技術的建議
2.1 有序推廣船舶使用岸電技術
靠泊船舶使用岸電的推廣應結合碼頭類型、噸級、投入回報、船舶電制等因素,采取逐步推廣的形式。新建碼頭、掛靠班輪的碼頭、噸級較大的碼頭、集裝箱碼頭、散貨碼頭、國內航線的碼頭等在船舶使用岸電方面較為方便,利用率高,效果明顯,應優先實施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技術。
2.2 完善大氣污染物管理制度
船舶靠泊期間的發電柴油機的排放量對港區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貢獻較大,高于碼頭企業的排放量[2],但此部分的排放未納入碼頭企業的排放范圍。建議將靠泊期間船舶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納入碼頭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總量計算中,并對其進行考核,這將有利于加強碼頭企業的環保責任意識,進而提高碼頭企業實施船舶使用岸電技術的積極性。
2.3 完善節能減排考核制度,明確節能減排效果歸屬
在使用萬元產值單耗指標考核港口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時,如果將船舶使用的岸電計入港口的能耗,會影響考核指標的科學性。建議對船舶使用的岸電量單獨統計,不納入碼頭企業的能耗范圍。
靠港船舶使用岸電產生的節能減排效果的分配應體現“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岸電設施不但需要對碼頭進行改造,根據岸電上船的電壓不同,對船舶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造,因此,港方和船方均需要有相應的投入。船舶使用岸電的節能減排效果按照船方和港方的改造投資比例進行分配,也可以簡化為雙方平均分配。
2.4 解決電力增容問題
推廣靠泊船舶使用岸電技術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港口電力增容。隨著岸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各港口地區的電力增容問題會較為突出。因此,建議提前對靠泊船舶使用岸電的容量進行預測和規劃,保證有充足的電力滿足靠泊船舶使用。
2.5 明確使用岸電的付費方式和標準
由于船舶在靠泊期間需要與港方發生費用結算,為方便起見,建議由港方代收船舶使用岸電的費用。此外,相關部門應出臺法規明確船方在使用岸電時除支付必要的電費外,還應向港方支付一定數額的岸電服務費,用于補償港方岸電設施的投資和日常維護開支,服務費的收費標準應考慮船舶使用岸電設施的型式、容量、使用岸電的數量及船方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赫偉建,黃曉光.船舶使用岸電技術節能減排效果的探討[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2(1):69-71.
[2]彭傳圣.靠港集裝箱船舶岸電技術的應用[J].集裝箱化,2011(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