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化的發展,數字環境下的圖書館不僅要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要不斷地創新服務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文化需求。衡量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標準不僅僅是藏書和設備的數量,更注重服務理念、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是否適應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體的社會信息時代的需要。
一、傳統圖書館的服務現狀
1、服務模式單一。現在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仍處于傳統服務模式,只能滿足到館讀者的簡單借閱和咨詢服務。如何在數字化環境下滿足讀者多樣化的信息需求,是目前圖書館創新服務必須探索的課題。
2、服務范圍有限。服務對象和服務時間的有限性,導致閱覽人次減少,圖書流通量下降,圖書館資源利用率降低。
3、只局限于紙質館藏。紙質文獻無法滿足眾多讀者在同一時間的閱讀需求。所以數字化資源的利用與服務已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主要趨勢。
4、館員專業素質不高。多數館員從事的是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具備計算機操作、數據庫知識、網絡開發的圖書館專業人才不多,難以適應信息時代圖書館的發展。
二、數字化環境下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關鍵
無論是服務理念、服務手段、服務模式、服務內容的創新都需要較高素質的服務者。要提升服務水平與質量,人的素質是非常關鍵的,只有提高服務素質,才能提升服務層次,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因此,開展創新服務需要一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圖書館員。但對于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員而言,除了掌握必備的圖書館學知識和經驗外,還要及時掌握信息知識和信息技能,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網絡技術,不斷提高對網上資源進行開發的能力。所以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特別要引進圖書情報、自動化、數據庫知識、網絡開發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斷創新服務內容。
三、數字化時代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內容
1、服務理念的創新。
2、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圖書館創新的服務理念,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自覺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以讀者的利益和需要為出發點,尊重讀者,理解讀者,以滿腔熱情為讀者服務,不斷進行知識挖掘和整理,更好地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知識化的高質量文獻服務。
3、大力開展數字信息化服務。從圖書館發展趨勢來看,大力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是現代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數字化信息需求將會成為今后讀者信息需求的主體,讀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隨意讀取信息。其次,數字化信息資源將會改變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使圖書館信息服務走上現代化之路。最后,數字化信息傳遞的特點使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成為可能。數字化信息的交流傳遞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得館與館之間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數據交換,為現代圖書館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技術手段。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好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咨詢服務。
4、服務手段的創新。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是利用卡片式,書本式目錄索引以及文獻等檢索工具,通過手工操作為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這樣服務效率低,文獻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從而延長了讀者查閱資料的時間。所以建立數字圖書館、開展數字化文獻信息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環境下的圖書館主要職能是搜索、保存和傳遞數字化文獻信息,并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滿足多樣化、深層次的知識服務。這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必須推進自動化建設,推出“一卡通”服務,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讀者。現代化服務手段的利用,包含資源建設、用戶服務及資源收集與整理等功能,可指導用戶有效地利用資源,還可節省讀者上網查詢的時間。此外,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應開發本館的專業資源和特色導航庫,提高館藏利用率。積極購買電子出版物,將紙制文獻轉化為數字化文獻,購買或免費試用較為成熟的國內外數據庫等。還可以開設虛擬參考咨詢服務,讀者可以通過電子郵件、QQ、微信、博客等現代化手段與工具進行網上參考咨詢服務。
5、服務模式的創新。
6、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制度既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也是管理上的一種創新行為。學科館員制度是近年高校圖書館加強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針對性,為師生利用信息建立快速導航的一項新舉措。
7、創建自助服務模式。在數字化環境下,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應該由傳統的直接提供服務逐漸上升為以讀者為中心的自助式服務。在一個開放的網絡環境里,讀者可以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直接面對圖書信息,利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處理信息,從而實現信息服務的個性化。
8、服務內容的創新。
9、推行圖書薦購系統,優化資源建設。為了提高文獻資源建設的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圖書館推出了“圖書薦購”服務平臺,使校內職工和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教學科研需要在網上進行新書推薦。
10、挖掘優勢資源,建立特色文獻數據庫。特色館藏建設和特色資源服務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重點和趨向。隨著圖書館向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文獻資源特色化建設尤為重要。只有各圖書館擁有的信息資源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圖書館從網絡獲取的資源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根據自己學院的專業特點,建設具有其專業特色文獻數據庫,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其在網絡時代賴以生存的資本。
11、參與資源共享,保障文獻提供。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量與日俱增,圖書館面臨著文獻指數劇增與圖書館經費緊縮,用戶文獻需求日益增長與圖書館資源有限的兩大尖銳的矛盾,因此,文獻資源共享成為一種迫切需要。館際之間資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文獻的互借傳遞不僅能大大滿足讀者需求,更是傳播知識的有效途徑。各圖書館要進一步加強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優質服務目標。
12、加強主頁建設,利用本館資源。讓讀者通過主頁,充分利用本館資源。學院圖書館應設立虛擬課堂、網上電子公告牌等,為讀者提供討論空間。
13、加強電子閱覽室的服務。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圖書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館藏信息資源顯得越來越重要。傳統的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擁有大量的電子資源。包括各種電子出版物和一些隨書光盤。它們的出現改變了原來的服務模式,圖書館必須將文獻查詢、檢索、閱覽融為一體。并為讀者提供如:中國知網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等各種數據庫。讓廣大的師生在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獲得最新、最快、最準的信息。
14、加強圖書館人才隊伍的培養。在數字化環境下,圖書館人員應當是信息資源的管理者、信息資源的提供者和傳播者、信息資源的分析者和信息利用的引領者。圖書館員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信息服務層次和質量。在數字化環境下,圖書館員只有更新知識結構,加強繼續教育和培訓,掌握網絡化、數字化信息服務技能,才能夠為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圖書館應制定詳細的人才培養規劃,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在職培訓和崗位訓練,優化現有人員的知識結構。同時加大高素質人才引進的力度,要把那些學有專長的高學歷、高素質優秀人才引進圖書館,并為他們創造寬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努力造就一支適應服務工作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總之,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必須要堅持數字化的發展方向,要與社會的發展以及讀者的需求相適應,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積極轉變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盡可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朱淑華.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J].圖書館論壇,2001(1):71-73;5.
[2]許鑫,蘇新寧,姚瑤.數字化校園一卡通平臺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5)
[3]唐定海.圖書館虛擬參考咨詢服務的內容和方式[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3,(5).
[4]王曉清.“學科館員”制度與圖書館創新服務[J].煤炭高等教育,2005,(3):102.
[5]羅志慧,陳平華.以特色建設促進高職圖書館特色服務[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4):100.
(作者簡介:何秀蓮(1983.3-)回族,學士學位。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