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牧
從2013年的滬語話劇《永遠的尹雪艷》到2014年的原創話劇《大商海》,徐俊導演繼續著他擅長的海派寫意藝術風格,《大商海》融合民國時期上海的年代氛圍和江南地帶酥軟韻長的吳儂軟語,將一個民族資本家在時代洪流中的故事娓娓道成了一段津津有味的傳奇,其精神內核更凝結成了一根剛強的脊柱,樹立了堅實筆挺的滬商形象。
徐俊導演的戲總帶有一絲特別的上海風味。《大商海》講述了以申霽航為代表的滬商們在經歷了民國初期、抗戰、解放等各個歷史時期的危機與機遇后,初心不改,堅持奮斗的故事。編劇和導演兼于一身的徐俊為這部劇賦予了獨特的藝術氣質。舞臺一角的琵琶樂者與說書人手中的三弦一唱一和,讓歷史教科書般的劇情化為了起承轉合俱全的一段說書,使這部血氣方剛的男人劇留存了海派戲劇唯美的悠然余韻。
從人物形象刻畫的角度上來看,這部話劇最大的特點體現在對申霽航、吳慕用和席耀宗三兄弟的塑造上。申霽航所代表的正義和理想,吳慕用所代表的應變和靈通,以及席耀宗所代表的利己和現實,仿佛是將一個完整的商人拆分成了性格鮮明的三個人格。兄弟中的每一個都代表了上海商人群體中一種普遍的特質。申霽航是一個擁有夢想、志向遠大的追夢人。他志存高遠、正義凜然,既擁有敏銳的商業頭腦,又不會在上海紙醉金迷的環境里迷失自我、喪失原則。而席耀宗則代表了商人人格之中并不討喜的一面。在商言商、以利益為上,這使得他在緊要關頭放棄了做人的原則。與申霽航不可妥協的使命感形成了對比。吳慕用則居于兩個極端之間,起到了調和平衡的中間人的作用。他是一個善于察言觀色,人脈四通八達的商人。雖然沒有申霽航那么正義凜然,但他人情練達、廣結商緣,是人情商人的一個代表。
從三人性格迥異的行商之道上來看,申霽航、吳慕用和席耀宗三人顯然是分別代表了滬商人格之中的三個側面。事實上,申、吳、席三人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極為純正,單向的,他們各自呈現完整人格之中的某個部分。每次舞臺燈光分成三束照射他們的時候,都好像一個人的不同人格在互相角力和協商、互相制約和調停。在危難當頭時,三人的選擇與去向也是截然不同。導演巧妙地運用三個性格互補的人物來呈現一個完整的滬商形象,并且通過三人之間的聚散離合、對話沖突來呈現歷史背景下的價值觀碰撞。并且最終凸顯申霽航的個人原則,歌頌了上海商人的誠信和自律。
劇中的其他人物,也完整了群像劇中不可或缺的補足功能,狼子野心的湯秋稻、市井滑稽的邱阿根、溫柔堅定的翠珍等等。該劇在劇情上往往安排一整幕時間來呈現一個特別的配角,每一個配角都決定了這一幕的戲劇基調,令整部劇的劇情跌宕起伏,有笑有淚。導演巧妙設計了申霽航的第二人格:翁承志。深明大義的他是配角中的亮點,作為源鴻昌店中的副手,翁承志人如其名,繼承了申霽航正直的人格和果斷的頭腦,時時刻刻披著申霽航為人處事的影子。在危難時刻,也是他毅然決然代替申霽航為國捐軀,慘死在日寇的刺刀之下。這一人物形成了申霽航的一個人格倒影,不但反映了申霽航的商道人道對后輩的強烈影響,也幫助觀眾從外圍角色的行為投射來理解申霽航做人的原則。
《大商海》的舞美沿襲了徐俊導演執導《永遠的尹雪艷》時的空靈和華麗。道具精簡,舞臺寬闊,契合了宏偉的敘事風格。色調對比強烈,戲劇感強。而布景道具中的紅木家具,刺繡屏風和房內燈籠又具有海派古典的東方氣質,兩相結合,令整部劇更具歷史的史詩感和時代的滄桑氣息。
舞臺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可以給人以即時的,不可逆轉也無法復制的心靈震撼。《大商海》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和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自古以來,申城就是中國內地商業氣息最為濃厚,受到西方文化熏陶最為深入的城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展以及上海自貿區的穩步推進,上海日益成為亞太地區以至于全球的金融貿易重鎮,這座城市永遠覆蓋著一道商業化的穹頂。長期熏陶在這樣的契約精神之下,“冷漠”、“勢利”、“自私”等標簽被一一扣在滬商的頭上,似乎只要談到上海商人,大家就想到精明算計、錙銖必較的小商人形象。整個時代正在邁入一個淡忘準則和真誠的階段,但是《大商海》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不同的上海商人的藝術形象。或者說,《大商海》所描繪的,才是符合實際的,深藏在觀眾心中的滬商的影子。《大商海》沒有呈現一個高大全的滬商,而是展現了缺點與優點并存的滬商群像,他們既不像人們刻板印象中所存在的那樣冰冷狡詐,也不像偶像劇里的模范生一樣完美無缺,他們也擁有彷徨,也擁有畏懼,也會陷入夢想和現實的兩難抉擇,然而最終,申霽航從所有人之中脫穎而出,掙脫了時代的枷鎖,守護了上海商人最后的風骨和氣節,成就了一段佳話。
如果說《永遠的尹雪艷》是徐俊導演對于上海柔情一面的寄夢,那么《大商海》就是他對上海陽剛硬朗的另一面的追問,在不斷的堅持之中樹立了新海派戲劇獨樹一幟的風格特點和藝術表達。節奏步調日益加劇的上海和這個充滿商業化的時代需要新一代海派藝術的治愈,需要舞臺的演繹來告誡世人。我們不應忘記前輩的理想和奮斗,我們需要戲劇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讓上海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