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博
近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
毫無疑問,飽受詬病的帶病提拔現象已經對選人用人提出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透過十八大以來制度性建設的軌跡,我們可以發現,中央正在通過不斷加強黨內法規建設,扎緊用人制度的“籠子”,而在落實上更是務求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完善制度著眼于體系建設
2014年1月15日頒布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在修訂過程中增加了“動議”一章,進一步細化誰來提名、設定如何提名、落實提名責任;要求在考察干部過程中樹立“雙向思維”——既考察優點又了解問題,還要評估用了之后會有何不良反映;改變“不考察不去了解干部、不提拔不與干部談話、不調整很少與干部接觸”的現象,提高“體檢”質量……這些新規定具有很鮮明的指向性。
2014年8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涉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諸多內容尤為引人注目——方案中提出的26項改革舉措,有一半涉及干部人事制度,涵蓋了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管理監督、教育培訓、激勵保障等相關方面和主要環節。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高新民認為,從體系的層面來設計制度,有助于從多角度入手解決干部“帶病提拔”問題。從中央已經出臺和即將出臺的文件來看,在干部錄用、升職、獎懲、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考慮到了如何防止“帶病提拔”等問題,體系的嚴密性與制度的協調性正在顯現。
“逢提必查”將成為新常態
2014年1月,中央組織部印發《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辦法(試行)》,對抽查核實報告工作的原則、項目、對象范圍、方法、結果處理和紀律要求等問題予以明確。
根據中央要求,隨機抽查每年集中開展一次,按一定比例進行,主要是對擬提拔的部分考察對象、擬列入后備干部人選的對象、巡視工作中需要核實的對象,以及群眾舉報反映的對象等進行重點抽查。抽查核實的個人事項主要包括領導干部個人以及子女的婚姻、出國等方面情況以及房產、工資、收入等財產方面的情況。對未如實填報的,一律要求領導干部本人做出說明;有意瞞報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備干部名單;存在違規問題的,責令其限期改正;涉嫌違紀違法的,將問題線索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調查處理。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2014年,中央組織部直接抽查核實中管干部、省部級后備干部等1550名,全國各地對6萬多名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情況進行抽查核實。截至去年12月,已有五名擬提拔的中管干部、數十名擬提拔的廳局級和縣處級考察對象,因個人事項報告材料存在問題被取消提拔資格。
今年2月以來,天津、北京、上海、江西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相繼部署了2015年領導干部個人事項抽查核實工作,對干部選任將嚴格執行“逢提必查”,并結合巡視、舉報等工作做好重點抽查核實。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隨機抽查” “重點抽查”到“逢提必查”,從嚴把關的新常態正在形成。
責任倒查將逐漸發力
在實際工作中,當初提拔“問題干部”的相關責任人員極少受到追究或處理。然而,隨著中央一系列新舉措的出臺,這樣的情況將發生改變。
2014年1月,中央組織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的意見》提出,建立倒查機制,強化干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其中規定,凡出現帶病提拔、突擊提拔、違規破格提拔等問題,都要對選拔任用過程進行倒查,存在隱情不報、違反程序等失職瀆職行為的,不僅查處當事人,而且追究責任人,一查到底、問責到人;建立干部選拔任用紀實制度,全流程實錄與干部選任有關的會議紀要、民意調查等所有信息。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表示,建立干部選拔任用紀實制度,可以有效預防 “考察”“討論決定”這兩個關鍵環節出現無法追責的問題,“‘干部選拔任用紀實制度是全流程實錄——比如‘討論決定,在黨委常委會上,每一名常委發言時對擬提拔對象講了些什么;比如‘考察,負責考察的工作人員向哪些人了解了情況,這些人都反映了什么……全部錄檔,記錄在案。如果日后這名被提拔的干部出了問題,就可以根據記錄,追查誰沒有遵循干部選拔任用程序,誰隱瞞了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