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理智

11個展覽、10余個畫種,9月下旬以來,第12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以下簡稱全國美展)自北而南在北京、天津、石家莊、盤錦、西安、太原、武漢、杭州、嘉興、廣州、福州等全國11個城市掀起觀展高潮。綜合畫種·動漫、油畫、壁畫、版畫、雕塑、中國畫、水彩粉畫、陶藝等13個分展區以密集的陣勢相繼拉開帷幕。
據了解,此次全國美展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因此本屆美展無論從組織規模還是參展人數以及最終的入選作品上都盛況空前。有消息稱,本屆全國美展比起以往,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將現有的藝術形式、表現語言都包括進來了。此外,本屆美展特別強調中華本土文化、強調中華文化的精髓,這也展示出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一種自信。
以天津為例,據悉,本屆是全國美展首次在天津舉辦。據不完全統計,自9月26日開幕后,短短的20天時間內,在天津美術館的“12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就已接待了觀眾20余萬人次,其中外地客人接近半數。特別是在國慶黃金周期間,許多港、澳、臺地區的同胞及外國友人和內地的許多畫家、美術愛好者云集津門,每天前去參觀的人流絡繹不絕。原定于10月15日的閉幕,應觀眾的強烈要求,只好延展至10月19日。
杭州是本屆美展“油畫展”的展區,為配合“12屆全國美展油畫作品展”,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全山石藝術中心、賽麗美術館等展館同時舉辦了“我們在繪畫中──中國油畫國美之路油畫展”、“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國家美術館典藏菲欽作品展”、“西方大師百幅油畫原作展”、“江南風情──浙江、上海油畫邀請展”等美展的平行展。此外,主辦方還召開了“國美之路:本體語言與本土重建”、“媒介與場域”、“觀看與技藝”、“歷史與詩性”等一系列油畫主題論壇。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一邊是第12屆全國美展的熱烈進行,另一邊,一些不同的聲音也不絕于耳。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屆美展在參賽作品的水準與內容上比起上屆依然沒有什么改進。那些作品描摹的痕跡雖然逼真,造型準確,卻讓人感覺不到中國畫最高貴的書卷氣。而且,入選名單中有不少體制內的畫家,讓人質疑作品評選的公正性。某些畫家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僅僅是把人民當素材簡單地搬上畫面。因此,有人士直言:現在整個社會對繪畫意義的理解、期許與要求都在降低。
有評論人士指出,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本來應該屬于中國藝術界的盛典,但大部分題材局限于農民工、公務員、歷史人物等,顯得題材單一,觀念落后。藝術家們能否打開眼界,真正做創作而非“迎合”與“搬照”,全國美展折射出的這種現象值得業內重視。
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現在整個社會對繪畫意義的理解、期許與要求都在降低。人們判斷一位藝術家的成績和藝術家是否讀書、讀多少書沒有關系,而是看畫價的高低、官位的大小。藝術家在這樣的氛圍里,就會竭力地去搞社會關系,因此不可能有時間去讀書,有理想去提升文化修養,有責任去面對藝術問題。
我期望的第12屆全國美展能夠看到在各門類與上一屆有什么樣的不同。如果僅僅是不同的作者,或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顯然是不夠的。5年雖然短暫,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總該有一些與時俱進的內容,或者是一些新的話題。近日看到評論說國畫寫意不足,就是老生常談,也說明此前談而無用。
方增先(著名畫家):
在美展評審人物畫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我看到,運用毛筆、宣紙、水墨、寫意等傳統元素的畫作很少,我看中的更沒有幾幅。大部分人物畫,輪廓是準的,線畫得比較細;但不用宣紙,而用處理過的紙,在上面反復磨、不斷改,明顯是慢慢描出來的。中國畫傳統的線、點、皴、擦、染等技法蕩然無存。參考照片不是不可以,可是你要畫出來而不是描出來。
許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這次全國畫展出現構圖最多的就是“躺在沙發上的女性”,起碼8張以上,這還是我們篩選以后的結果。還有向日葵,原來有十幾張,最后留下五六張。還有吃早餐的作品,因為上屆金牌作品是吃早餐的題材。這個現象值得思考。這些繪畫主題和照片畫頻頻出現,值得反思。繪畫應該不斷接近事物的本質,激發觀眾的感受力,這是繪畫的靈魂以及時代依然需要繪畫的原因。
我覺得不少參展畫家對生活的思考還不夠,構思重復,畫面重復,手機時代的表象畫、淺表畫等所有弊端都在這次畫展的作品中有所體現。另外一個問題是對著照片創作的照片畫很明顯,如果是寫生,隨著光線的變化,看到的物體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不只有年輕畫家這么干,有些畫家對著照片畫甚至連打稿都不愿意打,讓學生描線后他來上色,就變成他的作品。
陳傳席(著名美術評論家):
拼湊的畫太多,現場有幾十張,太多拼湊的。有的大畫里面是由很多小畫拼接起來的。小畫多了,重復的也就多了。重復是最忌諱的。
我認為最大問題是教育問題。招學生只畫素描和色彩、石膏像,這是西洋畫的基礎,不是中國畫的基礎。你在西洋畫的基礎上怎么能開出中國畫之花呢?教育上要改革。學畫、學傳統必須要有“童子功”。當代教育有一條,必須要學外語,學外語我認為是對的,應該學。但我認為古代詩詞也要學、文言文也要會、書法也要會、傳統著作也要讀。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畫就可以提高了。
看了入選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的中國畫作品圖片,我想說當我抱著虔誠之心欣賞完后,一刻鐘無語,接著感覺很悲哀。我們的全國美展到底在挖掘培養畫家,還是在糟蹋畫家?那些作品描摹的痕跡雖然逼真,造型準確,卻讓人感覺不到中國畫最高貴的氣息——書卷氣。畫家在當代淪落到僅僅需要工匠的精細認真精神就夠了么?
據說這次實驗藝術展區不設獎,這就意味著,最終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展沒有實驗藝術的位置,可見實驗藝術在全國美展中依然是“二等公民”。當代藝術(包括實驗藝術)在中國,絕不應該如本屆全國美展這樣僅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板塊,而應該是它的主體。雖然就目前看,這還是一個遙遠的夢,但它是我的夢。
每次評什么獎,像評級加工資一樣,到處都是“裁判員下場踢球”的現象。學術腐敗實在令人切齒痛恨!《中國青年報》上有篇抨擊學術腐敗的文章說,如今已到了“肆意踐踏公平原則的時代了”,我亦有同感。據我所知,許多有才華、有實力的畫家們鐵了心不參加什么大展和評獎活動。
縱觀美展作品,數量不少,但總體質量很差。幾乎是清一色的工筆大作,然而這些“大作”基本都顯現出繪畫技能生澀,功力淺薄,表達內容貧乏空洞;寫意作品也筆墨膚淺,思想內涵平淡,藝術性極差。通過這些作品,不難看出大多數作者文學修養極差,文化水平不高,綜合知識貧乏,真正能表達思想內涵語言的繪畫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