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福


今年黃賓虹作品的市場行情有了明顯增長,黃賓虹熱也成為業內討論的話題,但是黃賓虹的藝術真正被人們所理解了嗎?黃賓虹熱究竟是市場對學術的回歸,還是把黃賓虹作為又一個熱點來進行炒作?
被市場低估的大師
蔣再鳴(收藏家、策展人)
我是從1985年、1986年開始收藏黃賓虹先生的書畫作品的。當時我生活在杭州,聽聞很多藝術大師和收藏界的前輩們對黃賓虹先生的藝術推崇有加,自己雖然還很難讀懂和理解其作品,但是因為相信他們的評判而開始收藏。
記得我收藏的第一張黃賓虹先生的作品大概有兩平方尺多一點,當時是論張賣,花了8000元。后來陸續有買也有賣,慢慢地也開始了解和理解先生的創作。先生的水墨畫基本功也許在其同輩書畫家中算不上佼佼者,但其作品所蘊含的內美、韻律,是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之上,再堅持運用自己對畫學的研究,結合在金石學、詩學、文字學等諸多領域極高的學術修養而產生的。這種高雅的格調、剛健古樸的氣息,尤其是在綜合素養方面的體現都是其同輩書畫家中的翹楚。在技巧方面,黃賓虹主要的貢獻是對運墨、運筆等的集大成和融合創新。比如,他用的很多色彩顏料和墨汁都是自己研制的,開一代風氣。記得十多年前購買他的畫作時,那上面還帶著一股賓虹自制墨特殊的味道。
但黃賓虹一直是一位被市場低估的大師。因為他的作品從來不求取悅于任何人。雖然現在市場上已經悄然興起,今年先生的畫作也達到了6000多萬元的成交記錄,不久之后肯定還會有所表現,但不少收藏家追捧他都是聽人介紹才入手的,也有不少藏家為了完善其中國書畫收藏體系才購買他的作品,真正理解、讀懂黃賓虹書畫的人并不多。
要想真正理解黃賓虹的創作絕非易事,因為這要求藏家自己要有很高的修養。
不過,從投資的角度來講,現在只要是收藏有黃賓虹真跡的人肯定穩賺。但人們對黃賓虹的關注不應僅僅停留在價位上,我們更多應該在學術上研究他。因為不管是誰的作品,其市場的持續發展都需要學術的深入研究做支撐。
行情在穩步攀升
謝曉東(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正因為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在悄然興起黃賓虹熱,所以2014年的北京匡時秋拍也將推出黃賓虹專場,約四五十件作品,題材涵蓋黃賓虹各個時期的山水;另有其花卉作品四五件及篆書、行書和對聯等書法作品。
其實在幾年前,黃賓虹先生的代表作就已經有數千萬元的成交記錄。當然,這與齊白石、徐悲鴻和張大千等進入億元俱樂部的近現代書畫家來說,還有一定差距。之所以有如此差距,在我看來是因為出現在市場中黃賓虹先生的書畫作品,題材較少,以山水為多,而且重筆墨,作品表面上看都有點像,且黃賓虹的書畫與大眾層面的接受度相距較遠,不像其他近現代書畫大師,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和類型都很豐富,吸引了大眾藏家的目光。所以黃賓虹藝術作品的行情雖然在穩步升高,但特別明顯的高價位卻沒有。但毫無疑問,其作品后市表現會越來越強勁。
另外,隨著中國當代水墨熱潮的興起,并受到國際關注,人們在探討中國水墨畫未來的發展和特色時,黃賓虹的創作和畫學理論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而在鑒定界,如今大家討論的難點問題—近現代名家的書畫鑒定也要在筆墨上著眼,這與黃賓虹一直強調的筆墨不謀而合。多種原因的集合促成了黃賓虹熱的興起。正因如此,黃賓虹在未來的中國書畫界會比其同輩書畫家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