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慧
廊坊東方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我國市場的競爭環境也逐漸變的激烈起來,而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我國企業也相對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但是現在,我國企業在對于財務管理的工作上仍然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這樣就會導致我國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方面產生很大的約束,因此,為了使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順利,就必須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采用可行的措施和手段來保障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
現在很多企業對財務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產生了很大的忽視,從而使企業中各種財務活動的行為得到難以控制的情況。第一條,由于財務現金管理制度做的不夠完善,致使現金周轉不開,不能存量現金,從而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大的降低了。第二條,企業內部欠缺各種定額管理、內部牽制、成本核算、財產清查和財務收支審批等制度。第三條,不能合理配置資金結構,導致不能及時周轉應該收到的賬款,產生很大困難回收資金。第四條,對于存貨管理控制的措施不合理,使很多企業存貨量比較大,導致出現資金周轉不開的情況。第五條,缺乏有效管理原材料、半成品等固定資產,致使出現資產嚴重流失的狀況。
第一,由于企業管理者對于管理的觀念比較固化,缺乏較多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很多企業的管理者不夠重視財務管理,未能把企業管理當做重要的事情,所以才導致缺少對財務管理工作上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失去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第二,很多企業至今仍是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使它們仍局限于傳統的束縛中,使企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都呈現同一個主體,導致企業內部的職責不明確、財務監管不力等不好的現象。
一方面,由于我國有很多企業沒有足夠的投資資金,而企業的運行資金一般都是來源于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可是企業在平常的情況下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即使獲得貸款也往往因為擁有很高的風險和高額的貸款利率,使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斷的增加,導致企業更加困難。另一方面,是因為太過于注重短期的目標,缺乏對投資決策和可行性研究長遠的規劃,而且占據企業總資金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貸款,所以企業面臨著很大的風險,而由于企業又希望快速的把投資成本回收,就導致流失大量的資金,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大的降低。還有就是沒有投資的方向,過于盲目的投資使很多企業的投資存在比較大的問題,使投資項目失敗,企業的資金也變得脫節等。
企業的領導和管理者需要把財務管理的工作放到議程上,并且使各個部門和財務部門了解企業法和財務制度等,企業生產和經營必須遵從內部控制制度,并且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保障企業的財務工作基礎運行正常。企業的財務人員和領導者需要對傳統的算賬和報賬的觀念進行突破,還需要加強和重視思想觀念,這樣才能有效的做好財務的管理工作。
第一,投資的方式主要是以對內為主,并且以投資內部的新產品的加強為重,把機械設備的更新和改造需要加強的投資,還需要投資人力資源管理等。第二,采取合理穩健的理財方式,并且運行專業的經營管理制度,企業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選擇合適的經營方式,全面朝向優勢發展,從而集中資金,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三,企業要有明確的投資方向和目標,而當企業有實力充分的資金和技術管理的情況,可以明確的借鑒成功企業的經驗和制度,并且做好實施戰略的跟進,有效防止投資的風險。
①財務管理主要是強化以人為本的觀念,并且實施明確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使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②穩健理財和風險理財的意識需要不斷地加強,使用科學的方法預測未來發展的途徑和及時能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降低資金投入和運營的風險,使利益的最大化得到保證。③把理財的意識樹立起來,現代化的經濟時代第一生產力是信息化,所以企業必須時刻保證市場的信息得到掌握,使理財意識的信息得到很好樹立。④企業穩健的發展和逐漸變強需要強化融資管理,并不能只是單單地依賴自家優劣的自己管理模式,最主要是把資金成本有效的運行,使融資意識逐漸的樹立起來,資金的組織結構不斷的進行優化,從而使企業的經濟收益和資金效能得到最大化的成長。
最后,本文明確的說明了企業綜合管理的核心就是企業的財務管理,這些在企業生產和運營的過程中有著非常大作用。開展有效的財務管理創新工作的模式,可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可以使各種財務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適當的調整和更新投資方案,財務管理應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樣才可以最大化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展。
[1]馬海波.淺談信息時代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0):265.
[2]謝蘭芳.淺議推進財務管理創新提升企業管理水平[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2):169.
[3]梁寶龍.試析網絡環境下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途徑[J].中國經貿,2012,(8):256-257.
[4]李永福.堅持財務戰略創新促進企業持續發展[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2,(4):54—55.
[5]馬曉梅,賀春霞.我國財務管理發展趨勢的探討[J].現代審計與會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