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
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醫學護理系
在門診志愿者活動中增強中職護理專業新生的職業認同感
張 寧
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醫學護理系
目的:通過開展門診志愿者活動提升中職護理專業新生的職業認同感。方法:選取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1 3級中職護理專業2個班中104名新生,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和隨機訪談的方法調查中職護生職業認同感,分別在入學時、相關理論培訓后、志愿活動實踐一年后3個階段實施。結果入學時僅10.1%愿意選擇護理專業,相關理論培訓后20.2%表示會自愿選擇護理專業,志愿活動實踐一年后32.0%認為護理是個崇高的職業并愿意為患者服務;中職護理專業新生職業認同感與其就讀護理專業的原因、學生的生源、中專學歷的制約、當前的醫療環境及社會對護士的偏見等諸多因素有關。結論:中職護理專業新生職業認同感起點較低,但呈現逐漸上升的態勢。學校新生入學的第一年教學中應加強護生專業思想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結合護理學科發展加強專業理論和技能教學。在此基礎上,通過參加醫院門診志愿者活動,盡早接觸醫院是穩定并提升中職護理專業新生職業認同感的有效途徑。
中職護理專業新生;門診志愿者活動;職業認同感
護士職業認同感,即護士本人對護理職業的積極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己積極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1]。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形成開始于專業教育階段,在校專業學習期間是培養護士職業認同感的的關鍵時期[2]。中職護理專業新生是指入學一年內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本次選取的研究對象大多為獨生子女,平均年齡在15~17歲,正處在青春期,自我意識較強,缺少奉獻精神和愛心,入學初期人際關系緊張。通過調研,發現這些學生基本都屬于普通教育中的成績不夠優異者,她們對所學習的護理專業及未來要從事的工作認識不夠清晰。普遍存在良好習慣的缺如,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人相處時沒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本研究擬探索通過參與醫院門診的志愿者活動對中職護理專業新生的職業認同感等職業教育提供參考。
1.1對象2013年10月-2014年7月,選取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13屆中職護理專業新生104名,其中男5名,女99名。
1.2方法
1.2.1前期招募與培訓
成立志愿者服務小組,對志愿者活動以講座、橫幅、宣傳畫等形式開展宣傳與招募,并在志愿者活動開始前對參加活動的新生進行嚴格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志愿服務內容的相關知識、責任培訓、自我保護以及人文倫理等方面,包括志愿者服務宗旨、服務精神、服務環境、醫院規章制度、就診流程、服務禮儀、溝通技巧、志愿者風險規避及法律責權等方面[3]。
積極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青年志愿者服務精神,在校內以各種形式開展志愿服務宣傳,并邀請醫院志愿者負責同志、門診部護士長等對醫院志愿者服務精神及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介紹,幫助中職護理新生更直觀的感受醫院文化及志愿服務精神,樹立其履職、奉獻的職業理念,進一步加強中職護理新生的職業認同感。
1.2.2人員分配與時間安排
培訓結束后,將參與活動的104名新生隨機分組,設12人為一組,從中推選出兩名組長,合理協調本組人員志愿服務的時間與服務中遇到的特殊問題,有序推進志愿服務活動。每組護理新生的志愿者門診服務活動時間安排為1周。志愿者活動中,根據醫院門診實際工作要求,門診部把志愿者活動分為3個時間段,為07:00~09:10,9:10~11:10,14:30~17:00。每個護生在不同時間段內根據崗位需求被安排到不同的門診區域,并按照醫院門診工作需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1.2.3合理安排志愿服務內容
本次中職護理專業新生的門診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包括:對就醫患者做好陪同檢查、根據患者需求進行導醫導診服務、就醫診室的地點指引、協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并能夠進行簡單的針對性的健康指導、能夠和患者良好的溝通并給予必要的心理安撫等服務。其中,應著重陪同老、弱、殘疾人員就診,現場幫助有需要的患者及時解決問題,對人流量大,服務需求高的區域安排兩至三名志愿者參與醫療護理的輔助服務。通過參與門診志愿者活動,使學生們能夠認識到門診護理的服務內容,能夠接觸到專業疾病的診療流程,能夠體會到“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的核心理念,從而樹立中職護理新生對護理職業的認同感,認識到在學校的各門學科中相關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有助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1.2.4注重志愿服務過程評價
志愿者服務活動采取到達地點后,首先到門診部護士長辦公室報道,在第一時間內簽名,領取工作任務。兩名學生組長在每天的工作時間里對學生志愿者服務的規范性不定時檢查、登記;醫院的門診部老師、醫院的志愿者每天進行流動式跟班隨機調查,及時指導并反饋志愿服務中存在的不足,并在現場加強專業培訓,及時改進學生們的服務態度,深化門診志愿服務內涵。參與志愿服務的中職護理新生在每天離開各自服務診區的時候,對工作時間、工作內容等進行確認簽名。
2.1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及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內容主要包括:①中職護理新生對護理職業了解情況;②中職護理新生對志愿服務工作內容了解情況;③中職護理新生對職業的自我認同感。問卷分三期發放,分別在參加志愿活動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分次填寫。利用班團活動機會,由問卷設計者統一發放調查表,并進行調查內容及填寫方法的指導,現場答卷并現場回收。每個條目均按1~5分計分,各緯度分值為其包含的各項目分值之和,分值越高,職業認同感越好。
2.2根據統計結果,運用統計學方法,所得結果如下:

表二

表一
中職護理專業新生入學時對職業認同感起點較低,通過門診志愿者活動盡早接觸護理崗位是穩定并提升中職護理專業新生職業認同感的有效途徑。通過表二顯示,第一個月中職護理新生的職業認同感較低,很多學生反映不能正確面對患者咨詢,對很多問題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到了第三個月,隨著中職護理新生對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對比第一個月的得分略有提高,學生們表示,因為掌握的部分專業知識,能夠對患者提出的部分問題作出解答,但是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今后努力學習,可以有能力幫助更多的患者;最后第六個月的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們的職業認同感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們在一個學年的學習中,基本掌握了醫學基礎的知識,基本能夠正確解決志愿活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同時因為對醫院門診的環境以及門診工作人員有了認識和了解,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地非常順利,同時在幫助就醫患者的過程中,學生們心理上享有一種認同感、滿足感,對自己即將從事的護理職業表示自豪!
4.1重視培訓是做好護理新生門診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
本人曾在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工作近二十年,后調入學校從事護理專業教學工作。正是因為這樣的工作經歷使我認識到護理專業的良好發展需要從業人員一定要具備強烈的職業認同感,而一個優秀護理人才的培育必須從護生時代抓起。
通過本研究,我認為,中職護理專業新生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專業認知等活動,也必須重視以人文教育為基礎,加大各種培訓力度。中職護理新生正處于青春期,世界觀、人生觀尚處于塑造和培養階段,他們往往存在許多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會影響中職護理新生對職業不認同感。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正確的心理教育指導,能夠引導中職護理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加強中職護理新生的職業自我概念。
在這次志愿活動服務初期,我們先和本地三級綜合醫院的志愿者團隊聯系,對參與活動的中職護理專業護理新生志愿者進行相關知識的理論培訓,并專門組織現場實踐跟班培訓,也就是現場參觀醫院門診志愿者一天的志愿活動內容,并聆聽講解,熟悉工作流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們更快地熟悉醫院志愿者的工作內容,幫助學生們能夠在志愿活動中從容面對患者的一般咨詢,幫助學生們以一個良好的姿態在志愿者的崗位上展現新時代護理新生的志愿風采。
4.2參加門診志愿服務活動是中職護理專業新生提升專業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一學年的門診志愿活動,我校中職護理專業新生對于護理專業有了初步的認知。學生在思想上對所學專業從好奇到有了專業的了解與認識。在志愿者活動過程中,通過接觸患者,了解疾病,增加了對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欲望。
本次志愿者活動是以我校中職護理新生團隊的形式參與,各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精誠合作,互相幫助互相督促,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能夠尊重醫院各位老師,遇到問題知道虛心請教,積極參與,具備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訪談與調查,參與活動的學生普遍認為活動提升了個人價值感與助人為樂的滿足感。
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明顯提高。表現在與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和任課老師的良好溝通,平時遇到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地處理。
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同學們在相互協作中自身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和發展,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總之,整體看來,學生們更懂事了,學習更認真了,溝通更順暢了,做人更自信了。
[1]田云霞,朱繼紅,張琳.寧夏護生職業認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1):69—70.
[2]劉雅玲等.在校護理本科生職業認同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3,15(3):168-169.
[3]鄒英.姜麗.楊益門診志愿者隊伍建設與管理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1(7):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