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永,蒙炳儒,方禮濤
1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研究中心;2外生成礦與礦山環境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重慶市城口縣黑色巖系釩、銀、硒多金屬找礦前景淺析
楊洪永1,蒙炳儒1,方禮濤2
1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研究中心;2外生成礦與礦山環境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城口地區黑色巖系分布廣泛,在寒武系下統魯家坪組黑色炭質板巖中發現釩、銀等元素異常。本文通過施工槽探工程并刻槽取樣分析,確定為礦致異常,并初步劃分出三條礦體,有較大的找礦前景。
黑色巖系;釩、銀多金屬;找礦前景
據研究,黑色巖系富集較多的金屬礦床,不同地區,不同沉積環境產出不同的礦種。重慶地區礦產資源相對貧乏,勘查工作和研究程度較低,目前在全市范圍內很少發現釩銀多金屬礦床。城口地區黑色巖系分布廣泛,近年來在城口地區開展礦產調查,發現釩銀多金屬異常。隨著開展工作的深入,發現城口地區黑色巖系有一定的找礦潛力。本文嘗試對該礦的地質特征、礦床特征進行分析總結,并對找礦方向進行分析,以期對該區找礦有所幫助。
城口地區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地質作用,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認識該區域內的地質背景是研究各種成礦作用的重要前提,且是探討成礦規律,進行成礦遠景規劃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必不可少的條件。
城口地區在漫長的地殼演化過程中發生過多期次地質事件,各地質事件對測區的褶皺基底形成、蓋層演化和推覆造山起著不同的作用。中元古代早期,揚子克拉通北緣的陸殼受拉伸減薄作用,古老的陸核開裂,形成揚子地區北緣狹窄洋盆,并于中元古代中期—晚期,沉積了龍潭河組中基性火山—陸源碎屑建造。晚元古代早期,晉寧運動使裂開的揚子克拉通北緣殼閉合、碰撞,導致龍潭河褶皺造山,區域熱動力變質作用,形成寬緩橫彎褶皺和平臥褶皺及結晶片理,城巴深斷裂形成,最后轉入剝蝕—夷平活動。至此,褶皺基底形成。
城口地處大巴山腹地,以巴山—城口—高望—東安超深斷裂為界(簡稱城巴深斷裂),分為南北兩個大的地質構造單元,即城口基底逆沖帶與大巴山逆推帶兩大構造單元(詳見下圖)。兩單元中從前震旦系的龍潭河組至侏羅系地層發育程度各不一樣。以城巴深斷裂為界,分為斷層南西地層小區,為巫溪地層小區。斷層北東為城口地層小區,分布大量的黑色巖系地層。
采樣方法為刻槽法,剝開基巖30cm以下的原巖上刻槽取樣,斷面規格為10cm×3cm,長度為1米,連續刻槽取樣,樣品代表性好。
樣品由國土資源部重慶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分析測試,V使用ICP-AES法,Ag使用AAS法,Se使用原子熒光法,測試方法合理,結果可靠。
我國西部地區主要的鎳鉬釩礦床以巖漿硫化銅鎳礦床為主,且多共生或伴生鉑族元素。本文討論的城口沉積型釩銀多金屬礦床多產于魯家坪組含礦巖系中,賦礦巖性為炭質板巖,且多呈共伴生產出,另外還伴生硒、鋅等元素。釩銀礦呈層狀沿層面產出,產狀與圍巖一致。礦體與圍巖的界線靠化學分析來確定。
3.1礦石的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微細粒鱗片粒狀變晶結構、半自形-它形粒狀結構、包含結構、交代環邊結構。
礦石構造:板狀構造、條帶狀構造、星散狀-星點狀構造、微細脈狀構造。
3.2礦石的礦物成分
礦石呈黑色塊狀,含碳染手,礦物成分比較復雜。通過分析測試,基本查清了礦石礦物種類。礦石礦物組成及估計百分含量見下表。

礦石礦物組成及百分含量表
由礦物成分表可知,組成礦石的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伊利石、蒙脫石(?)、(葉)綠泥石等,其次為方解石、重晶石、黃鐵礦,再次為磷灰石、金紅石、獨居石等,金屬礦物主要為褐鐵礦,其次有黃銅礦、鉛的礦物等,另有機碳和石墨含量高。
3.3礦體特征
在魯家坪組含礦巖系剖面上,由下至上分為Ⅰ、Ⅱ、Ⅲ三個礦層,均產于魯家坪組中下部。Ⅰ礦層厚度為26~30米,V2O5含量為0.59%~1.20%,平均含量為0.88%;Ag含量為12.1~36.8g/t,平均含量為22.9g/t;Se含量為19.5~94.3ppm,平均含量為49.91ppm。Ⅱ礦層厚度為7~10米,V2O5含量為0.5%~1.22%;Ag含量為5.95~31.9g/t,平均含量為11.2g/t;Se含量為15.6~83ppm,平均含量為37.2ppm。Ⅲ礦層厚度為50米,V2O5含量為0.5%~1.27%,平均含量為0.84%;Ag含量為8.63~51.7g/t,平均含量為19.5g/t;Se含量為21.3~95.6ppm,平均含量為46.15ppm。
過去認為鉬釩礦是共生的,但是城口地區只有釩,沒有發現鉬礦,這為尋找釩礦拓寬了找礦視野。
在城口縣北屏鄉寒武系下統魯家坪組地層中發現的釩銀多金屬礦體,礦體與圍巖無明顯界限,需要靠分析結果確定礦層界限,釩的賦存狀態初步估計與炭質含量有密切聯系。城口地區寒武系地層黑色巖系出露面積大,河魚鄉至高楠鄉均有出露,找礦潛力巨大,有望形成一個大型釩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