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坤
近年來,國家對醫療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許多醫院的醫療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包括醫院的辦公環境、醫療器械,甚至各種國際先進的設備得到普及和推廣,這對廣大民眾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是,設備總量的激增也為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所謂醫院的固定資產指的是單個價值在一定數額以上,具有超過一年的使用年限,且使用過程中物質形態能夠基本維持原狀的資產總額,或者,雖然物質的單個價值未能達標,但是數量滿足一定規模,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之上的同類物資也屬于醫院的固定資產之列。一般來說,醫院的固定資產包括醫院的房屋建筑、醫療器械等,是一個醫院維持正常、高效運行的物質基礎,也是一家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對提高醫療水平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固定資產的管理應當作為醫院日常管理的一部分,針對管理中出現的制度殘缺、認識薄弱等問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在確保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努力實現醫院資產的完整、安全和保值,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持病患滿意度和醫院整體收益的平衡,才能不斷推動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穩步前進。

進一步加強對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具有顯著的實際意義。一方面,固定資產作為從事醫療活動的物質保障,對其強化管理可以保證醫院發展的長久生命力,即實現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實際上,醫院不僅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醫療職能,其還承擔著從事科研活動和教學工作的社會職能,同樣地,固定資產的支持是進行這些活動的物質基礎,不僅如此,固定資產的數量和規模是評估醫院醫療水平和實力的有力指標,這對于病患的就醫選擇或者醫院引進外部投資具有重要的影響,也關系到醫院的長遠發展。因此,基本上所有的醫院每年都會預留大量的資金不斷完善、維護醫院的固定資產配給和管理,特別是對于許多消耗性的國際先進的醫療器械,這樣不僅不會造成浪費,還是一種長遠的投資,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維護和管理既可以維護現有設備最大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務于醫療和科研等工作,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增加病患的滿意度,在實際上又節約了大量的維修的資金,這與管理費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隨著醫院各種資產配給持續增加,管理難度加大,醫院對固定資產強化管理實際上與實現醫院的成本控制不謀而合,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運行成本的降低是行業的必然趨勢,是增強醫院企業競爭力的必要舉措。不僅如此,優化資產管理還可以實現醫院節約行政成本的目標,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國家對醫療事業投入加大必然會同時加強監督和管理,實現行政和資產管理成本的雙降低是對國家“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有力回應,也是醫院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
隨著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的逐年加大,醫院之間競爭日益變的劇烈,許多醫院為了改善醫療水平,不斷加大對醫療器械等固定資產的購置,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存在盲目攀比的情況,資產購置開始變成各個醫院之間愈演愈烈的“硬件戰”。例如:某地級市醫院為了向當地一流醫院看齊,同時本著用高端儀器檢查費用來填堵醫院支出的目的,只經過簡單的橫向比較,并未進行深層次的論證和考慮后續的成本回收問題,就一次性購進了多臺昂貴的進口儀器設備,然后將醫院本來仍可以正常使用的設備提前報廢,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而后由于對新設備操作的不熟悉,使用初期造成了極大的損耗,后續維護也需要醫院負擔高昂的費用,且因為該設備檢查費用超出大多數就診者預期,導致使用者寥寥無幾,連成本的回收現在都存在問題。這種情況的存在不是個例,存在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為審批和監督醫院固定資產購置的政府主管部門沒能盡到職責,無形中放縱了醫院間這種盲目攀比的行為;其次,醫院管理人員盲目跟風,未能充分調研,論證購置設備和資金回收的可行性,便大肆購進昂貴的醫療器械,在選購過程中存在著“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地現象;最后,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許多醫院在創建一流醫院的過程中操之過急、急功近利。
在現階段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廣泛存在著管理機構不健全,或者管理機構交叉重復、辦事效率低下的亂象。固定資產管理機構的設置是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又包括相關責任人的安排以及管理責任的劃分等。許多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機構的設置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相當一部分醫院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重視,所以無論從制度還是機構設置上都敷衍應付,它們往往沒有設立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專門機構,而是將職責劃分給其它部門的一些人員,更沒有安排專門的監督和管理人員,許多都是身兼多職,管理起來也力不從心。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多頭管理的問題,具體說來就是醫院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使用科室各自為政,有的管理資產賬目,有的管理資產實物,由于責任劃分不明確,這中間往往存在管理的交叉或者空白,且醫院資產數量龐大、類目繁多、流通頻仍,在管理過程中各部門處理不一致的情況經常發生,從而導致賬目不符。此外,由于管理職能分散,各部門明細賬設置不健全,在出現管理問題時,往往會相互推卸責任,這是醫院管理機構獎懲制度、責任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會影響醫院各部門工作人員之間的和諧和團結。
制度是執行的保障,對固定資產管理來說同樣如此。現階段固定資產制度建設存在著以下問題:首先,許多醫院對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維護等過程沒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健全同樣引起有關人員責任劃分的模糊,這就導致一系列問題發生,比如醫院的先進設備因為操作或者維護不當而造成損毀等,或者報賬過程出現問題,不能及時入賬、按時查賬的現象普遍發生,導致新購入的設備不能入賬、已報廢的設備不能銷賬,賬面與醫院的資產價值實際嚴重不符。另外,在許多醫院陸續制定了相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以后,卻仍面臨著執行困難的問題,這是因為管理制度的制定太過籠統,對資產的使用、維護等缺乏具體的操作細節,可行性較差,這也使得一些管理人員只能束手無策,有的甚至借此推卸責任,這其實給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隨著醫療設備等使用強度和年限的不斷增長,將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醫院在購入資產時應當考慮長遠,時刻保持風險意識。設備購置前應當充分了解其使用功能和后續需面臨的維護情況,同時準確掌握設備的價格、購入渠道等情況,然后結合醫院現有的設備水平,考慮資金的回收情況以后,提出設備購置可行性分析報告,避免盲目跟風,一味追求設備的先進,造成醫院不必要的損失。醫院在購入設備以后一方面需要加強維護和保養,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讓其發揮醫療和科研價值,許多醫院雖然引進了先進的設備,但是為了節約成本仍然使用老舊的儀器,這其實是一種更大的浪費,對于確實落后的設備應該堅決淘汰,對于仍有使用價值的可以與新購入設備配合使用。此外,對于醫院的采購部門來說,應當嚴把設備的質量關,且與設備的使用部門進行協商,兼顧使用性和經濟性,大型設備的采購應當履行公開的招標程序,根據當前階段的市場行情,合理篩選投標企業的產品,確保購入設備的質量、實用和經濟。
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應當交由專門的機構負責,確保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防止權力和義務的交叉重疊。為此,可以逐步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由上而下的三級機構,這樣可以明確職能歸屬,避免責任漏劃。,例如某縣級醫院通過以下舉措,使得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大為提升:第一級,醫院設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中心,作為管理工作的統籌領導機構,這個機構需要從宏觀上把握固定資產的購置、管理維護等工作,同時需要在整個醫院不斷強化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深刻認識,使得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都能夠做到愛惜單位財務,該機構的領導人員應當由醫院院長或者財務和后勤部門管理人員擔任。第二級建立相應的職能執行機構,承擔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監督落實的具體工作,該部門的地位極其重要,應當選拔責任心強的人選擔任,這樣才能切實落實監督管理規劃,保證資產的核算真實有效,為設備等的維護、估價等提供可靠的參考。第三級涉及到醫院的許多科室,即資產的領用機構,應當在其中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資產管理工作,落實責任到個人,確立一定的獎懲制度,另外還應該安排固定的檢查人員,監督管理工作的落實,檢查資產管理的成效等。
從制度上保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就是要形成管理規范,書面上細化管理細則和責任劃分,從而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實際可行性。醫院應當從單位的實際出發,以提高管理效率、節約成本為目標,以三級管理機構的確立為基礎,試圖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分級責任制度。就是要把資產購置立項、采辦、使用、維護的全過程劃分給各級主管機構,密切監督各個環節的執行,按照相應的操作規范落實管理工作,如果出現一定的問題,應當及時問責相關責任人。
固定資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一個醫院的醫療條件,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確保醫院的先進設備等長久保持高效利用,這不僅可以為醫院創造利益的最大化,也是對病患負責的行為。
[1] 毛菊霞.淺談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2).
[2] 田惠香.淺談如何應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會計師,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