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陜西省消防總隊 惠穎莉
市場經濟體制的日漸完善離不開中小企業一直以來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并且,隨著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這份貢獻的意義愈加重要。然而,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其財務活動也面臨著不計其數的風險,如何對未來的財務風險做到較準確地預測,如何對這些可能到來的風險進行轉移、規避和控制,是中小企業管理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為了保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穩定性,需要不斷擴充資本、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及時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完善企業的財務制度、加強內部控制。
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可測性和不確定性,即根據經濟主體的信息預測其可能在未來出現怎樣的狀況,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具有一定的概率值。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黃有光曾經說過,風險與決策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有些風險參與者可以管理,有些參與者無法管理。風險的不確定性就是第二種風險的最主要表現。那些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是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出現差異的產物,它或與破壞親密擁抱,或與收益相偎相依,在一定程度上,風險帶來的破壞和收益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企業在籌資、投資、資金回收與收益分配等多個環節中都要借助財務杠桿來發揮財務管理作用,在這個發揮財務杠桿作用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因素摻入其中,從而為財務工作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企業的財務工作必須要面臨許多風險。具體分類見圖1。
1.2.1 客觀性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所要面臨的財務風險都是一直存在的,或大或小,無法被完全消除。企業只能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將風險造成的破壞約束在一定程度內。財務風險所具有的客觀性正是這樣一個道理,無論企業如何約束,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財務風險,只是當環境變化較大時,所引發的財務風險更大更強烈而已。

圖1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類
1.2.2 復雜性
財務風險本身就具有復雜特性,這與它受到的影響有關,不但外部的市場環境會對它造成影響,企業內部的經營狀況也會對它造成明顯的影響,這些影響有的是有形的、可以衡量的,也有些是無形的、無法衡量的,有些是直接的影響,也有些是間接的。正是因為這種復雜的特性,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也同樣非常復雜,管理者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所面對的難度也有高有低,差異明顯。
1.2.3 不穩定性
財務風險的出現離不開多方面不確定因素的干擾,它雖然不一定會出現在對應的階段或者是對應的環境中,但就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而言,隨時會隨機地發生。風險所帶來的后果是好是壞,是破壞還是機遇,也有一定的概率。盡管風險帶來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但為了降低結果的破壞性,提高風險帶來的利益,中小企業還是應該積極面對風險,在不影響收益的前提下盡可能削弱風險帶來的破壞性。
1.2.4 風險收益性
前文已經多次提到過,風險不僅僅會帶來破壞,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收益。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與風險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平穩的經營過程固然能夠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這種收益也非常平穩,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若要創造巨大的收益,則必然要勇于積極應對風險。雖然風險和收益有時是一同出現的,但是風險程度的高低還是要顧慮,適當難度的風險,在企業的承受能力之內,企業積極迎上,可以帶來令人可喜的收益。但若風險過大仍要迎頭面對,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能力,那么企業所獲得的就不是風險收益而是風險破壞了。
國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整體環境還是行業環境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國家的信貸政策與外匯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銀行的匯率以及利率總是會上下波動,貨幣的發行和流通狀況也會導致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現象產生。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國家政策與外部經濟環境時,中小企業因為規模不大很容易受到這些外因的影響。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也許會加速財務風險的到來,也許會減緩風險來臨的速度,無論如何,企業管理者和財務管理人員都要對外部因素加以重視。
一個企業具有多少償債能力,這要看這個企業具有多少流動現金以及這個企業能將資產變為現金的能力有多強。若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多少流動現金,需要將資產變為現金時又很難實現,那么可能到來的財務風險將有很大可能從潛在形態變為現實,企業因此而深陷于財務危機中難以擺脫。
財務風險來源于企業的負債經營與融資行為。完全不負債的經營方式在古代社會或許是存在的,但在現代的經濟體制環境下,每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負債。負債經營有利有弊,有限的負債經營,可以幫助企業有效節省資本成本,股東因而獲得更高的利益;然而,若負債不合理,就會使企業的負債規模擴大,財務成本因此而明顯上升,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企業破產或倒閉。若負債無限度,更會加速企業破產倒閉。
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發展目的,在本身資金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就要進行資金籌集,而資金籌集也需要科學的決策、制訂合理的籌資方案。若籌資方案不合理,企業經營狀況不良,在面對到期償還的債務時,會使企業財務狀況加速惡化,進而導致財務風險更快地到來。
以西安某醫藥集團下屬的三個子公司為例,本文暫將其分別命名為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這三所子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總公司向下撥放的款項,二是自身經營所得利潤,三是銀行的放貸。由于銀行規定的還貸期通常都比較短,放貸的金額也不大,就導致三個子公司一直處于高負債率的經營狀態。三個子公司成立十余年來,在注冊資本同樣為500萬的情況下,現有資產均在1100萬~2300萬之間。這樣的現有資本看似非常輝煌,然而,這三個子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都在80%以上,資本結構太過偏斜于某一種資本。由于負債率過高,導致這三個子公司在每個月都要付出很高的貸款利息,阻礙了企業的總體發展速度。
上述實例就是當前國內中小企業所發生財務風險的現有表現。
首先,分析融資難的問題,由于規模有限,中小企業在融資時就缺少足夠的渠道,融資起來難度非常大,資金難以補足經營的需要。而且商業銀行也不會積極給予中小企業以足夠的貸款金額,數額少且期限短,這使得中小企業的負債運營的壓力極大。還是因為規模有限,中小企業的管理難以做到科學完善,長期如此運營會導致資本結構的不合理,這又進一步加劇了資金的匱乏、負債率的偏高,中小企業因此不得不面對越來越高的財務風險。
其次,分析政策的不支持。國家目前的政策體系更加偏重于大型企業,如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對于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不能說一條都沒有,而是太少,而且缺乏針對性。如稅收優惠以及土地政策,幾乎沒有中小企業的份兒。而且,中小企業面對的稅收壓力很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政府更是隨意決定中小企業要承受的稅收壓力,使中小企業的負擔更加沉重。
最后,企業缺乏足夠的內部控制理念。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那樣有科學合理的內控結構,一般是由最高管理者來決定。這種個人決定具有極為鮮明的隨意性,若管理者對于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將其輕視為簡單的記賬或算賬,那么就會導致內部控制完全無法落實。財務管理企業涉及對風險的控制,許多公司對此沒有科學的觀念。如認為風險控制工作一般是瞬時進行,不是連貫的,就不采取持續性對策,這就使得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大幅度降低。也是由于管理者輕視財務管理,從事內部控制的人員很大比例上都是非專業人士與其他崗位的兼職者,這些人缺乏風險觀念,難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和真實,對機會成本、資本成本、風險成本等概念認識的缺失,使得財務控制僅僅停留在核算階段,而無法將會計信息作為決策的有力依據來實現。
企業財務管理者需要對風險秉持著承認與勇于面對的態度,立足于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防范機制。而為了保證風險機制的有效性,就必須立足于市場,通過準確掌握財務信息來對風險進行預測,并反饋給財務管理者,使其對企業進行內部控制,進而做到盡可能完善的風險防范。
籌資行為是企業經營行為的初始點,籌資措施是否正確關系到企業在籌資環節將會遭遇的風險是高是低。中小企業籌資有限,在負債經營時更要重視風險的不確定性,因此要對這一環節加強管理與控制。
籌集了資金后要進行投資,然而不是所有投資都一定會獲利,若投資不當將會加大負債負擔、降低企業的盈利,許多投資周期非常長,這樣更容易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投資風險的控制。
投資后要將資金進行回收,在此環節應收賬款是否全部收回是造成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其帶回利潤的同時也加速了現金的流出,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流動資金的支出,對應收賬款企業必須進行控制。
為了規避和轉移風險,企業需要建立健全財務預警制度。首先,要對現金流量的預算建立短期的財務預警機制,對企業的資金流動變化進行監測,并制定精確的預算表,通過頻繁地比較和分析使企業一直處于高度預警的狀態,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緩沖或化解風險。其次,要基于企業償債能力建立長期預警體制,兼顧盈利指標和資產指標,結合企業特點對風險難度進行預測。最后,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通過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工作來實現現金流的合理規范,平衡資產負債率,優化會計核算,加強會計監督。
中小企業因為資本結構不合理、融資難度大、負債率太高、外部環境動蕩等原因而不得不面對財務風險,本文首先結合圖文對財務風險的分類和特征做了詳細的介紹,又對導致財務風險的幾個原因進行了總結,并以西安某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作為典型實例分析了國內中小企業當前所面對的具體的財務風險,最后基于風險形成原因探討了規避、轉移、控制財務風險的幾條措施和建議,旨在分析財務風險的破壞性和風險利益性,希望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可以科學地做出正確決策,緩解財務風險帶來的破壞,將風險當作機遇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1] 劉海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分析與應對策略探討[J].中國商貿,2014(31).
[2] 王靜.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分析與防范對策[J].北方經貿,2011(11).
[3] Xian-feng Z.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J].Value Engineering,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