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石油大學 張震宇
蘋果、微軟等科技型企業在市場上興起,這些企業的發展在企業界和學術界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這些企業自身并不具備強大的科技基礎,但是總能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要素并且迅速發展壯大,繼而占領市場,使一些老牌的擁有著雄厚科研實力的企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現象是不能夠用傳統的理論來解釋的,所以專家學者們進行一系列的研究之后,開放式自主創新的理論出現了。
新興的企業就是將自主創新與技術合作研發相結合走上成功的道路的。但是,雙方利益的相互作用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合作的雙方既存在著相互合作又可以相互監督和制約,都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為首要目的,這樣的合作就變得有些復雜。對于開放式自主創新合作模式的本質,可以理解為一種對接的方式,應該在劃分合作模式的時候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關注。
這種模式是通過市場交易對知識和技術進行轉移的方式,這種方式既快速又簡單,也就是說企業可以通過一次性的購買來得到所需要的知識。這種模式不需要一些組織來管理,所以成本比較低,也比較方便。這種模式對企業內部技術基本沒有什么要求,所以在一些技術水平比較低的企業里是十分常見的,這種模式能夠將產品開發的風險降到最低。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企業購買的知識技術能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是一個未知數,企業能不能吸收這個知識也決定著企業的效益。
(2)在購買這些知識技術之前,企業還需要進行一些投入,比如價格評估方面和技術分析方面的成本。
(3)這些知識和技術畢竟是別人提出的,企業是通過購買才得到的,所以不能夠成為企業的核心技術。
這個模式就是在企業不具備比較強的研發能力的情況下,與一些研發能力比較強的企業或者組織機構進行合作,這些企業或者組織機構在研發的時候所需要的技術資金要由企業來出。在這種模式下,這些研發機構和企業就必須具備比較強的科研水平,并且和委托企業之間不存在競爭的關系,所以在高校和一些企業之間經常會見到這種模式。
委托研發模式有一定的優點:企業可以通過委托給組織機構的研發項目中獲得適合自身企業的知識和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成為企業的專利,進而成為企業的核心技術,這種技術是不能夠被輕易模仿的,所以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但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企業的技術水平一定要達標,并且要與研發機構之間做到充分地信息共享。而且創新的技術是具有不確定性的,“道德風險”方面的問題是需要被重視起來的,這種風險在委托代理關系中是比較大的風險。
這種模式就是企業尋找一些有同樣需求的企業和其他的組織機構,對一些研發中的投入進行合作,減小了各個企業的投資風險和利潤。這個模式是截至目前來說比較好的一種合作方式,這樣的模式使企業合作加強,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強烈的依賴關系,增強了合作研發模式的穩定性。此外,這種合作研發的模式能夠提高合作方的信任程度,使各個合作方都能夠從中得到好處,以達到共贏的目的。但是這種合作研發的模式一定要保證能夠持續地合作,也就是說合作要有穩定性,所以合作各方的利益一定要協調好。
這三種合作的模式在開放式自主創新的合作中廣泛地存在著,但是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和高校、科研結構之間的合作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委托研發的模式,這是因為,從企業的角度出發,高校和科研機構比較有科研開發的能力,但是他們對市場不熟悉,而且在研究成果失敗的時候不愿意承擔風險。所以高校不愿意采用合作研發的模式。
另外,知識交易的模式也是企業中不常用的,這種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這是因為企業需要的技術并不是一定能從一些別的企業或機構那里輕松得來的,有的技術和知識不是現有的,并且有些企業和機構也不愿意將自己的知識轉讓出來,即使愿意轉讓,也是一些無足輕重的技術,一般的企業對這種技術含量比較低的技術是不看重的,所以沒有必要花錢去購買,如果成功購買了比較具有價值的技術,那么企業就會面臨受制于人的困境。
委托研發模式是企業委托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對企業所需的科技成果和產品進行開發的一種合作模式。在委托研發模式中,校企雙方都要對一些資金和成果以及相應的監督懲罰機制進行協商,這種模式是委托和代理的關系,企業是委托方,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代理方,在這種委托和代理的關系中,道德風險問題是很重要的,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委托人也就是企業必須設計出一套成熟的機制,能夠對代理人產生激勵和約束的作用,促使代理人能夠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將委托人的利益也考慮在范圍內,這個機制是雙方能夠融洽合作的關鍵機制,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企業和高校的委托開發合作模型公式:

其中T是高校對科研產出一個預期的投入,比如資金和人力物力等;P是高校的收益,這個收益是由企業支付的;e是高校在研發過程中的消極程度,這個程度要在0和1之間,如果e為0,說明高校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如果e為1的時候,就說明高校和科研機構沒有認真完成科研任務,這樣高校就要用其他方面的資源來增加效用;V(x)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是高校的投入為企業帶來的效用,x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投入,在這里x=(1-e)T;U(x)也是一個函數,表示高校本來應該在研發項目上的投入但是放到了其他方面產生的效用,x是高校挪用到別處的本應投入到研發項目上的資金,在這里x=e T;C為一個常數,是企業為了防止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消極合作而支付的成本措施;Y(x)是企業發現高校采用消極合作時對高校進行的懲罰函數,x是高校將企業的委托資金挪用到別處的數值,在這里x=e T。
綜上所述,采用了監督措施之后,高校和科研機構如果有消極合作的行為就一定會被企業發現。對于企業來說,當研發項目確定了之后,企業就可以根據以上模型對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監督,一旦發現消極合作的行為就可以進行懲罰,并從中獲益,但是企業并不希望這樣,而是希望高校和科研機構能夠將全部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研發工作中去,研發出比較有價值的成果,使雙方的合作能夠達成共贏的目的,所以只有在e=0的時候,這種目的才能夠實現。
校企合作模型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所以仿真工具選擇了Net logo4.1.1方針平臺,對模型進行仿真模擬。首先要根據實際條件,對模型中的公式中一些參數進行數值設定,將預期的科研成果所需要的資金設為15,即T=15;高校的收益,需要企業進行支付的資金設為25,即P=25;企業支付的為了防止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消極合作的成本設為3,即C=3;高校的投入成本為企業帶來的效用的函數V(x)值為X0.6;高校挪用到別處的本應投入到研發項目上的資金產生的效用的函數U(x)值為X0.3;企業發現高校采用消極合作時對高校進行的懲罰函數Y(x)值為Xi,i為懲罰的參數值,在仿真模型中是可調節的變量,用punishment-parameter表示;將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合作中的消極程度值e控制在0和1之間,在仿真模型中用optimumnegative-parameter表示。
可以看到仿真界面中出現了4個顏色,這四種顏色是由淺入深的,分別代表了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合作時的參與程度。如果企業在不對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監督的情況下,就會發現二者會逐漸采取消極的態度來進行合作,這樣的情況就說明企業會遭受到道德的風險。然后在試驗中加入懲罰機制,將監督的成本設為C=3,將i設為1,可以發現,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會逐漸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來。但是當punishment-parameter滑塊滑到0.4的時候,這個時候Y=U,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懲罰機制對高校和科研機構沒有任何影響,所以高校和科研機構就會一直維持著之前在合作剛開始時的選擇。
現在,開放式自主創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就要協調好各個方面的合作關系,企業在和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建立研發合作關系的同時,雙方就已經建成了委托代理關系,在這種復雜的關系中,道德風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高校或者科研機構在進行科技研發的過程中出現了消極合作的現象,那么最終失敗的結果只能由企業自己承擔。所以,要建立合理的懲罰機制,使代理方的的消極合作率降到最低,使雙方都能夠獲得效益,達到共贏的目的。
[1] 徐雨森,蔣杰.基于界面管理視角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機理研究——以大連理工大學校企合作研究院為例[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04).
[2] 馬彤兵.裝備制造企業提升管理自主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A].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文集[C],2010.
[3] 肖川.設立福建高等職業教育特區構想——以海峽兩岸高職院校的合作辦學為主要特色和途徑[A].黃炎培與中國職業教育——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
[4] 范慧穎,康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校企聯合培養[A].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
[5] 顧艷紅,張大紅.林業合作組織中合作關系的演化博弈分析——以“公司+林業合作組織+林農”模式為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6] 肖志雄.知識冗余對知識吸收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來自服務外包企業的經驗證據[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
[7] 潘云華,丁祖國.構建重裝企業冷加工系統工藝人才快速培養體系[A].2011年“天山重工杯”全國機電企業工藝年會暨第五屆機械工業節能減排工藝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
[8] 張繼良,劉曉輝.產學研合作的基本理論、國際經驗與啟示[A].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年度報告(2006—2007)——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與品牌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
[9] 施余兵,王洪霞,楊曉菲.完善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幾點思考[A].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秀論文專輯[C],2010.
[10] 齊 現 偉,辛 全 倉,楊 輝,董 林,張 云 健.基 于 思 科 網絡技術學院項目的校企合作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探 討[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Vol.1[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