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吾賽·阿曼 再努熱木·阿不都外力
摘 要:《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作為課程理論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重要的作用,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嚴謹科學的作風;加深和鞏固對理論內容的理解;訓練專業基本技能,為今后臨床實踐打下基礎。為了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以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為根本,改革以往的實踐教學方法。《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的改革應從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開展實踐課課前培訓、改革教學方法、開展實踐討論課和開展社會調查入手,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遺傳與優生學基礎 實踐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138-02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是遺傳學與優生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性的學科,用遺傳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的發生、傳遞規律、診斷、治療、預防及優生優育的一門遺傳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征。《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作為課程理論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重要的作用,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嚴謹科學的作風;加深和鞏固對理論內容的理解;訓練專業基本技能,為今后臨床實踐打下基礎。但是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課時數少,基本不能滿足現代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其次教學內容單調,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目前的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只能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做到簡單的重現,無法做到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對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進行了以下改革。
1 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往年的實踐教學內容相對滯后、單調、沒有系統性,達不到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形成內容系統、主線明確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是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了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內容,具體做了以下調整:刪減《觀察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觀察細胞的有次分裂過程》《人類皮紋分析》等傳統實驗,增加了《人類外周血染色體制備和G顯帶技術》《優生咨詢》《遺傳病和先天畸形的調查》《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頻率的分析》等臨床密切相關的實驗,體現了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在臨床醫學中的基礎和橋梁作用。
2 開展實踐課課前的培訓
根據往年的實踐教學,我們發現剛入學的學生因為受到中學教學模式的影響,表現出動手能力差、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實踐課過程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上課主動性差,不愛動手;在不了解也不聽老師講解示教時擺弄藥品、儀器和設備或不按規范,隨意操作;不聽從實驗教師統一安排,亂動;對于一些操作不規范、錯誤處,雖經教師反復強調仍不改正;學其大概,重結果不重過程,或者只重過程而不重結果;有的是只管做,只管觀察,但缺乏認真的態度。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實踐教學開設之前安排了1~2學時的實踐課課前培訓。內容要包括實驗室守則、實踐課的重要性分析、對待實踐課的科學態度、實踐課的紀律、分組情況和實驗報告書寫要求等。經過培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明白實踐課的重要性和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實踐過程和結果的同等重要性,讓同學們懂得:任何發現都是從實踐中得到,只有經過實踐才能理解理論并有新的發現,操作性的實踐對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3 改革教學方法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常見疾病的發生機制、傳遞方式、治療與預防,同時加深優生優育的基本知識,為以后的臨床課學習乃至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抓好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遺傳與優生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實踐教學中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比如,上實踐課《人類外周血染色體制備和G顯帶技術》時采用了PBL教學法。實踐課前一周讓學生參觀校遺傳咨詢中心,通過觀看在遺傳咨詢中心儲存的21三體綜合征等染色體病患者的照片和電競觀察染色體標本片,了解21三體綜合征等染色體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和染色體核型特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21三體綜合征等染色體病患者臨床診斷的依據是什么?21三體綜合征患者細胞中為什么多了一條21號常染色體?那么,你想學習診斷方法嗎?以上問題引起學生對實踐課的興趣和求知欲。一周內學生分組討論本次實踐課的目的、原理、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分析21三體綜合癥發病機制、傳遞規律及臨床表現等。在實踐課時老師先聽各組學生的討論結果后進行總結,然后組織學生做實驗。在問題的提出,討論、操作和總結過程中,學生學到了知識和操作技能。又如,上實踐課《優生咨詢》時,采用角色扮演法。學生扮演《優生咨詢》過程中熟悉遺傳咨詢的一般程序與方法,學會正確填寫優生咨詢送檢申請、婚前檢查登記表、新生兒體檢登記表等有關表格,了解優生咨詢門診應具備的條件。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
4 開展實踐討論課
觀察以前學生交的實驗報告發現抄襲現象較嚴重,可以看出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改革后我們決定增加實踐討論課。每次實踐課結束,各組學生根據實踐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在討論課時各組選一名代表匯報實踐情況、實踐結果與分析及遇到的問題等。全班學生的討論結束后,老師根據學生在實踐課的表現及討論情況打實踐考核分,體現實踐課重要性。通過實踐討論,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認識,真正實現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訓練。各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實驗操作、討論及總結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5 開展社會調查
遺傳與優生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學科,但學時數少,嚴重影響實踐教學質量。因此,課后組織學生到婦幼保健醫院、兒童福利院等結構進行社會調查是遺傳與優生學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社會調查學生可以學到遺傳病和先天畸形的調查程序、系譜繪制與分析,了解到本地區遺傳病和先天畸形的種類及典型疾病的臨床表現。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向社會宣傳遺傳病的知識,為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優生優育做了一些實際工作,使學生學以致用。在實際應用中學生的遺傳學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
6 結語
通過遺傳與優生學基礎實踐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了理論知識、為今后的臨床課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和困難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牢固掌握本專業的理論和實踐技能外,還需要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這無疑會促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今后我們繼續完善遺傳與優生學實踐教學,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適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蔡曉明,劉云,梁素華,等.醫學遺傳學教學改革的研究[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3):207-209.
[2] 黃鋼,王燕,白云.情景模擬教學在八年制遺傳咨詢課程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2):81-82.
[3] 蔣澤群,趙鳳鳴,詹秀琴.醫學遺傳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9):93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