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君子
摘 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涉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按照學生入學的時間、學生活動的場所、學生的類型及學生事務4個維度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就事論事。要求輔導員自身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強化自身心理咨詢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技巧,懂得管理的藝術,真正為學生謀劃,真正發揮高職院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職能。
關鍵詞:高職院 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階段 多維度解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219-03
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日趨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作為高校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和服務的重要職責,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隊伍建設的好壞事關大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乃至國家的穩定和繁榮,輔導員工作可以說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很多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和管理未能及時跟上,嚴重地制約了人才培養與和諧校園建設,如何正確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教育界備受關注和廣為探討的問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由于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很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和管理未能相應跟上,在觀念和實踐上還存在種種誤區,教育效果不佳,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和諧校園建設,因此,正確剖析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對推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教育最基層的實施者,是保證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輔導員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抓住客觀環境和條件,深入把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涉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輔導員作為高職院學生工作的一線力量,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能是顯而易見的。在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的歷史條件下,教育環境和各種教育因素在不斷變化,面對當前社會的新形勢和新發展,輔導員必須力爭成為創新型教育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細致地開展學生工作,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參與者和關鍵力量,高職院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能夠圍繞高職院學生不同發展時期需求展開,也要能根據不同的問題導向和群體導向展開。
1 根據時間劃分學生階段心理特征
1.1 一年級:加速高職院新生入學適應性訓練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新生入學階段是一個極為敏感和特殊的時期,從軍訓開始就有著對新的地域環境和生活節奏不適應等問題,而產生焦慮甚至抵觸心理。隨著軍訓的結束,大學生活的正式開始,新的問題也會出現,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巨大,通過與高中同學間的聯系,比肩本科院校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對學校和專業的不滿和失落情緒,加之在新的生活環境下,生活節奏的變化、學習方法的改變會使有些學生會出現自我認知的偏差,這種偏差會產生壓力和矛盾感。同時,自我評價的失調會導致強烈自卑感,人際關系不協調容易引發孤獨感和壓抑感。這些問題大多是共性問題,也是高職院輔導員在新生入學階段就應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一系列的適應性訓練展開。充分的陪伴是建立信任的前提,建立信任是正確認識學生的前提,認識學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問題的解決依賴引導和帶動。輔導員與新生的接觸應從入學前就開始,提前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緩解學生的陌生感和內心的茫然。調和好三組關系是加速新生適應高職院學習和生活的關鍵:(1)成長背景和當前氛圍的關系-——幫助學生協調新型人際關系,邀請老生介入新生的日常管理,訓練學生的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能力;(2)理想境遇和現實環境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當前的選擇,增強學生奮斗的信心;(3)學歷定位和職業目標的關系——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正確審視學歷定位,打通學生學歷、職業發展雙通道;(4)專業認識和職業認同的關系——向學生剖析專業課程和實習政策,幫助學生將學習和實習正確地認識為專業和職業的紐帶。
1.2 二年級:培養高職院學生職業化素養養成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的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約2年,在基本適應大學生活后,也就是一年級的下學期至二年級的上學期,很多學生會進入學習倦怠期,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成績下滑,自律性下降,這時輔導員應引導學生從日常的學習中挖掘職業理念,扎實基本功,通過專業目標和學業目標的樹立激發學生的潛力。這個階段,輔導員要注重班級、團隊活動的多元化導入:(1)導入項目課程的課外調研——邀請專業教師作為班級活動指導老師,增強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力;(2)導入學生干部和校友資源——通知組織競賽激發學生斗志,通過了解行業現狀幫助學生堅定專業信心,修正職業規劃;(3)導入企業模式的培訓課程——通過模擬企業培訓的活動,了解行業組織機構和運作,幫助學生緩解因認識偏差而導致的壓力和矛盾;(4)導入職業化演繹的班級管理——將企業的崗位角色融入學生群體,通過對職業的演繹達到強化職業認知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從業興趣。
1.3 三年級:幫助高職院畢業生解決實習、就業、升學困惑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的畢業生階段多在實習期,2年的在校時間,通過公共課程的學習,已經取得語言、計算機等基本能力,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已經能夠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并且意識到職業生涯中重點和難點,為第3年的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一旦面臨實習,學生也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因習慣了自由的大學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而產生的抵觸心理;因實習工資與預期的差距而產生的失望心理;因校企管理制度不同及實習管理機制而產生的焦慮心理;因實習工作的枯燥重復而產生的倦怠心理;因扎根基層的實習工作一知半解后變產生了浮躁的心理。在實習前后,輔導員的心理疏導應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工學一體的教育管理模式入手。輔導員經過與學生2年的朝夕相處,是學生最信任的人,在實習前建立信息點,始終保持與學生的聯系,及時發現出現的個別問題,借助網絡平臺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宣傳職場溝通技巧。除此之外,學生焦慮困惑的根源是就業,未來的職業發展是學生最為關心的內容,因此,輔導員除了防微杜漸班級整體的心理問題、結合點對點疏導個別學生實習前后出現的突發狀況外,還要抓住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作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師,為其實習雙選、就業雙選提供參考意見。
2 利用環境氛圍疏導學生心理問題
校園是教育的環境、是育人的環境、是無聲而又時時顯效的特殊課堂、是一種影響人、塑造人的綜合教育力量。高校的校園環境如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高職院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將學生個體比喻成單個細胞(點),其所在的校園環境中的不同場所即是線、面和立體網絡,這些場所本身對學生個體的心理構成一定的影響,環境的變化也會引發學生情緒的變化,輔導員如何選擇合適的場地,如何利用合情的環境氛圍,對教育、疏導和引導學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1 學生個體是點,在一對一溝通中建立信任和信心
輔導員與學生都是點,溝通的前提是要建立信任和適度的親密程度,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來說,往往需要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而這樣的場合一定不能是公共的場合,因此,當輔導員有針對性的與學生個體建立溝通時,應選擇較為放松和相對孤立的場所,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同時,保護了學生的隱私,也有助于輔導員老師排除干擾,建立學生個人狀態“檔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摸底和談話。輔導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談論話題選擇談話的場地,走進宿舍、坐在食堂、圖書館的閱讀時間、咖啡廳的下午茶,操場上的晚自習,籃球場的對角、校園漫步都可以成為合情合理的環境氛圍。
2.2 學生宿舍是線,串聯學生細胞,在家庭氛圍中培育良性人際群落
宿舍既是學生學習、生活、休息的地方,又是同學們思想碰撞,人際交往頻繁的重要活動場所。如果說學生是點,宿舍環境就是線,串聯一部分學生。建立如家一樣的親情氛圍,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夠補償學生離家的失落感,穩定情緒;宿舍成員間的人際交往,在社會知識與行為規范方面起著交流和促進的作用。輔導員利用串聯的線條,培育一個個良性發展的個性群落,充分運用宿舍成員間的優勢互補和一致愛好,通過良性競爭和互幫互助,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宿舍內部的互幫互助有助于改變心理教育輔導員“單打獨斗”的窘境,一位老師同時深入關注近百名學生不切實際,心理輔導的效果也難以體現,借助宿舍的特有氛圍,可以使宿舍成員學會愛人和被愛。
2.3 班級課堂是面,鋪陳學生組織,在學生活動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說宿舍是一個半公開的群落,那班級則是完全開放的場所,則是所謂的“面”,這是一個進行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的優質平臺,有共同專業目標和學習定位的學生被聚集在班級、課堂中,通過專業課程的引導樹立大學學習的信息,建立未來職業生涯的愿景。在班級的面中,通過有效的班委建制和管理機制,健全危機干預體系,通過開展集體性的健康咨詢,及時把脈敏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2.4 借助立體網絡環境,虛擬平臺觸發學生真實情感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是中國社會“網絡化”的發展前沿。廣大學生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信息迅捷的同時,也面臨這網絡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問題。網絡平臺既是大學生溝通聯絡、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的平臺,也是“心理病毒”的源頭和傳播途徑。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心理養成處于活躍期的大學生而言,思想收到巨大沖擊,容易出現認知失衡、人際交往能力下降、戀愛心理扭曲等問題。對于高職院輔導員來說,網絡既是與學生溝通聯絡的優質平臺,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陣地,同時又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災區。正確認知網絡平臺,有助于減少與學生之間的溝壑;合理運用網絡平臺,有助于擴展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的區域;有效地區分網絡信息,有助于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輔導員應借助立體網絡環境,營造真實人際交往,借用營銷“O2O”理念,將網絡背后的積極意義最大化。
3 圍繞學生群體和學生事務2個維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輔導員除了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履行心理教育的職能外,根據學生類型的“量體裁衣”也尤為重要,高職院學生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1)針對90后群體心理引導;(2)針對貧困生的個體關愛;(3)針對赴外研修和中外合作班學生的思想教育;(4)針對學生干部的素質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因人而異,又要事易時移,輔導員要能準確甄別事件的因果關系,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由戀愛問題引發的婚戀觀引導;由學生矛盾引發的擇友觀引導;由家庭矛盾引發的幸福觀引導;由違紀現象引發的人生觀引導;由實習糾紛引發的就業觀引導;由公益活動引發的價值觀引導。
輔導員在參與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確保自身的價值中立,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首先要建構好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認識上擺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不強加觀點的同時理解自己的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學會從他人的視角看世界,尊重實施,尊重文化差異、尊重民族差異、尊重地域差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正確引導學生。在擺正心態的同時也要強化自身心理咨詢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技巧,懂得管理的藝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認準心理教育職能的維度,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學生群體維度及學生事務維度出發,即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情的情景針對特定的人群和事件說合理的話,移情、換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為學生謀劃,真正發揮高職院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職能。
參考文獻
[1] 劉冠森,王燕.高職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2(6):71-73.
[2] 吳蕊.論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員工作的有機結合[J].科技信息,2012(32):230.
[3] 劉玫星,孫凡,王香英.輔導員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09(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