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王彬 馬驍 李興忠 楊飛
摘要:為篩選防治火龍果莖斑病有效殺菌劑,以6種殺菌劑不同濃度處理進行火龍果莖斑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為88.21%,其次是24%腈苯唑懸浮劑 1 200 倍液,平均防治效果為82.20%。因此在生產上建議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和24%腈苯唑懸浮劑1 200倍液交替使用。
關鍵詞:殺菌劑;火龍果莖斑病;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81+.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2-0140-02
收稿日期:2014-04-04
基金項目:貴州省重大科技專項[編號:黔科合重大專項字(2012)6006 號];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編號:2012GB2F20040)。
作者簡介:鄭偉(1980—),女,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植保研究及推廣。E-mail:zwwb2008@163.com。火龍果又名紅龍果、仙密果、情人果等[1-3],屬仙人掌科(Cactaceae)植物[4-5],是一種新興的熱帶、亞熱帶果樹,集水果、花卉和蔬菜為一體,具有保健功能和很高的經濟價值[6-9]。火龍果花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含有大量的藥效成分[10]。火龍果是貴州省最近幾年大力發展的精品水果之一,據調查在火龍果園發生火龍果莖斑病普遍,且發病程度逐年加重,發病率為20%~30%,個別果園的發病率達50%以上。由于病蟲害的發生,導致火龍果產量和品質下降,進而影響火龍果種植的效益,嚴重影響火龍果產業的發展。目前,國內外對火龍果莖斑病的防治報道較少,為了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蔓延,急需篩選高效、安全的殺菌劑,并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藥技術供生產上應用,為此我們選用6種殺菌劑對火龍果莖斑病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旨在為控制火龍果莖斑病的流行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處理設計
火龍果莖斑病田間藥效試驗設計見表1,試驗共設19個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每小區選擇長勢、樹齡、大小基本一致的火龍果樹3株,隨機排列。表1供試藥劑及其使用濃度
序號藥劑生產廠家稀釋倍數A大生M-45可濕性粉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500、600、700B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浙江威寧達化工有限公司800、1 000、1 200C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800、1 000、1 200D 24%腈苯唑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800、1 000、1 200E50%乙蒜素乳油淅川宏運化工有限公司800、1 000、1 200F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以色列馬克西姆化學公司400、600、800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5月22日晴朗無風時第1次施藥,以后每隔15 d噴1次藥,即6月6日、6月21日施藥,共施藥3次。噴藥時以枝條上藥液不下滴為度。分別于噴藥前、第一次噴藥后15 d、第2次噴藥后15 d和第3次噴藥后15 d調查病情指數。
1.3調查方法及計算公式
每小區調查3株火龍果,按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掛牌標記2個當年生新梢,調查新梢發病數,記錄各級病枝數。根據病斑分級標準(表2)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數=[∑(各級病枝數×該級代表值)/(檢查總枝數×最高級代表值)]×100;
病指增長值=施藥后病情指數-施藥前病情指數;
防治效果=[(對照區病指增長值-處理區病指增長值)/對照區病指增長值]×100%。
2結果與分析
2.16種殺菌劑的防治效果
從表3可以看出,6種供試藥劑在試驗濃度下對火龍果莖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1次用藥后15 d,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為88.34%,其次為24%腈苯唑懸浮劑1 000倍液,防效為82.33%,50%乙蒜素乳油800倍和1 000倍液防效最差,只有37.63%和4099%。第2次用藥后 15 d,24%腈苯唑懸浮劑1 2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200 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為89.00%和88.83%,其次是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效果為77.83%,50%乙蒜素乳油1 000倍液和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效果最差,防效只有39.00%和44.33%。第3次用藥后15 d,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為93.63%,其次是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1 200倍液、大生M-4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效果為分別為8764%、87.45%、87.45%、87.45%,防效最差的是50%乙蒜素乳油1 200倍,防效僅為43.82%。從平均防效來看,防效最好的是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為8821%,其次是24%腈苯唑懸浮劑1 200倍液,防效為8220%,防效最差的是50%乙蒜素乳油1 200倍液,只有48.60%。
2.26種殺菌劑對火龍果生長發育的影響
試驗過程中,各處理均未出現火龍果植株生長異常,各處理火龍果樹的株高、枝條顏色和長勢與清水對照一致,均無藥害影響,表明6種藥劑在試驗劑量下對火龍果樹生長安全。
3結論
火龍果莖斑病是貴州火龍果樹上的幾大病害之一,給火龍果生產帶來極大的危害,其防治也是生產上的重點。通過對火龍果莖斑病的大田藥劑防效試驗結果看出,在供試的6種殺菌劑中,防效最好的是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防效為88.21%,其次是24%腈苯唑懸浮劑1 200倍液,防效為8220%,防效最差的是50%乙蒜素乳油1 200倍液,防效只有48.60%。因此在生產上建議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200 倍液和24%腈苯唑懸浮劑1 200倍液交替使用。
參考文獻:
[1]鄭良永. 海南島火龍果豐產栽培技術[J]. 熱帶農業科學,2004,24(4):36-41.
[2]陳杰,龐江琳,李尚德,等. 火龍果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4,11(5):56-57.
[3]曾建飛. 中國植物志:第52卷第1分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82.
[4]Mizrahi Y,Nerd A,Nobel P S. Cacti as crops[J]. Hort Rev,1997,18:291-391.
[5]Anderson E F,Barthlott W,Brown R. The cactus family[M]. Portland:Timber Press,2001.
[6]王彬,鄭偉,韋茜,等. 火龍果的保健價值及發展前景[J]. 廣西熱帶農業,2004(3):19-21.
[7]王彬,鄭偉. 火龍果在貴州南亞熱帶地區的發展前景[J]. 福建果樹,2004(1):36-38.
[8]王彬,鄭偉,李興忠. 鋁浸種對火龍果種子萌發的影響[J]. 種子,2005,24(11):25-27,33.
[9]王彬,鄭偉,蔡永強,等. 火龍果種子萌發特性研究[J]. 種子,2007,26(5):16-19.
[10]夏杏洲,鐘日初,郭茵薇. 火龍果花保健飲料的研制[J]. 廣州食品工業科技,2004,20(4):69-71.樊連梅,房經貴,原永兵,等. 黃河三角洲不同果園土壤理化狀況及其對葡萄生長發育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2):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