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果穗數>種植行距;影響番茄產量的因素大小順序為留果穗數>種植密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葉林 張光弟 李建設 崔文麗 雷亞珍
摘要:為探尋日光溫室秋茬番茄高效高產栽培技術模式,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研究日光溫室番茄種植密度、留果穗數、種植行距對番茄莖粗、始花節位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影響番茄莖粗和始花節位的因素大小順序為種植密度>留果穗數>種植行距;影響番茄產量的因素大小順序為留果穗數>種植密度>種植行距;產量最高(144 270 kg/hm2)的栽培技術組合為種植密度60 000株/hm2,留4個果穗打頂,種植行距80 cm,較對照增產2162%。同時日光溫室番茄密植矮化栽培可使番茄提早集中上市,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日光溫室;番茄;密植矮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 S641.20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2-0162-02
收稿日期:2014-04-05
基金項目:寧夏自然科學基金(編號:NZ1112);寧夏設施日光溫室固膜防風減災智能控制系統示范應用項目(編號:2010GA880007);寧學農花卉、蔬菜新品種培育與銷售有限公司科研項目(編號:12CHY03);2011年度日本島根大學獎勵補助基金;2011年寧夏大學農學院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
作者簡介:葉林(1977—),男,蒙古族,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設施園藝植物生理生態。E-mail:yelin.3993@163.com。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我國各地主要栽培蔬菜作物之一[1],在我國大宗蔬菜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2-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設施農業迎來大跨躍發展,北方地區建了許多以日光溫室為主的現代化示范園區。日光溫室造價較高,為取得高產出、高效益,就要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溫室栽培面積和栽培空間進行生產[4]。日光溫室多以滿種和立體栽培為主[5],同時配合短期套作,從而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生產效益[6-7]。北方地區日光溫室番茄栽培分為3種栽培茬口,春茬、秋茬和冬春一大茬[8],春茬和秋茬這種短期栽培茬口一般留果穗數在7~9個果穗之間,而冬春一大茬這種長期栽培茬口留果穗數在12~16個果穗之間[9]。目前,關于日光溫室番茄栽培技術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多從施肥[10]、水分管理[11]、溫室環境調控[12]、病蟲害防治[13]等方面研究其對番茄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目前,利用正交試驗設計研究種植密度、留果穗數、種植行距等農藝措施對番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鮮有報道。本驗采用正交設計,研究種植密度、留果穗數、種植行距等農藝措施對番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獲得日光溫室秋茬番茄最佳高產栽培模式,為番茄高效生產,技術改進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番茄品種為倍盈,由壽光先正達種子有限公司提供。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新三營村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固膜防風日光溫室中進行。該基地共建165棟溫棚,其中科技示范棚20棟,試驗在9號節能日光溫室示范棚進行,該溫室長85 m,脊高4.2 m,跨度8 m,全鋼架結構,拱間距1 m,無立柱。土質為黃壤土,肥力中等。番茄苗于2012年8月6日定植,2013年1月16日結束試驗,基肥施腐熟農家肥 75 000 kg/hm2、磷酸二銨300 kg/hm2、硫酸鉀 375 kg/hm2,深翻30~40 cm。田間管理同常規,適時追肥,單稈整枝。
1.3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試驗設計[7]。3因素分別為:(1)種植密度(A),A1:50 000株/hm2,A2:60 000株/hm2,A3:70 000株/hm2;(2)打頂留果穗數(B),B1:留3穗打頂,B2:留4穗打頂,B3:留5穗打頂;(3)種植行距(C),C1:60 cm,C2:70 cm,C3:80 cm。設9個處理,3次重復,常規栽培(種植密度:33 000株/hm2,留8穗打頂,種植行距:70 cm[14])作對照(CK)。
1.4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DPS 7.0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作圖和統計分析[15]。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番茄莖粗的影響
從表1可知,影響番茄莖粗的因素依次為:種植密度>留果穗數>種植行距,說明種植密度對番茄莖粗起主要影響因素,其次為留果穗數,再次為種植行距。處理1(種植密度 50 000株/hm2,留3個果穗,種植行距60 cm)番茄莖粗最粗,平均達2.2 cm。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1與處理8和處理9差異顯著。
2.2不同處理對番茄始花節位的影響
由表2可知,對日光溫室秋茬番茄栽培始花節位影響最大的是種植密度,其次為留果穗數,影響最小的為種植行距。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9(種植密度70 000株/hm2,留5個果穗,種植行距70 cm,番茄始花節位最高,為10.57節,而處理1(種植密度50 000株/hm2,留3個果穗,種植行距60 cm,番茄始花節位最低,為6.2節,種植密度和留果穗數對番茄始花節位影響達到極顯著。
2.3不同處理對番茄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影響番茄產量的因素為留果穗數>種植密度>種植行距。種植密度(A)中,A3比A2、A2比A1 分別增產3.96%、17. 26%,均達顯著水平,A3比A1增產22.25%,達極顯著水平;留果穗數(B)中,B2比B1和B3分別增產
2.4不同處理對番茄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4可知,番茄密植矮化后比常規栽培對照(CK)提前上市13~15 d,病蟲害防治費用為7 500元/hm2,較常規栽培對照(CK)減少農藥花費50%。常規栽培對照(CK)種苗花費為9 900元/hm2。綜合經濟效益分析,處理5產值最高為288 540元/hm2,其次為處理8,為261 750元/hm2,分別較常規栽培對照(CK)增收23.9%和9.8%。endprint
3討論
密植矮化栽培可以在增加栽培株數彌補單株產量的不足,使番茄縮短生產周期提早大量集中上市[6]。試驗結果表明影響密植矮化番茄莖粗的因素大小順序為:種植密度>留果穗數>種植行距,說明種植密度對番茄莖粗粗細的影響最大,其次為留果穗數,再次為種植行距。影響密植矮化番茄始花節位的因素大小順序為:種植密度>留果穗數>種植行距,說明種植密度對番茄始花節位的影響最大。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番茄始花節位有上移,密度越大番茄植株間生長競爭越激烈,需要的光照和養分越多,可能是造成始花節位上移的主要原因。影響密植矮化番茄產量的因素大小順序為:留果穗數>種植密度>種植行距,說明留果穗數對番茄產量的影響最大。
綜合考慮,日光溫室番茄密植矮化栽培的最優栽培組合是A2B2C3,即種植密度為60 000株/hm2,留4個果穗,種植行距80 cm時,番茄產量最高(144 270 kg/hm2),較常規栽培對照(CK)增產21.62%,經濟效益最好,較常規栽培對照(CK)增收23.9%。
參考文獻:
[1]袁麗萍,米國全,趙靈芝,等. 水氮耦合供應對日光溫室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8(2):69-73.
[2]張振賢,喻景權. 蔬菜栽培學[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3]張福墁. 設施園藝學[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
[4]劉西存,梁玉春. 設施蔬菜栽培技術[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
[5]鄒志榮,邵孝侯. 設施農業環境工程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6]吾建詳,程林潤,周小軍. 高密度栽培對大棚番茄生育和產量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2008(5):538.
[7]李文甲,李建設,高艷明,等. 寧夏日光溫室番茄高密度早熟栽培研究[J]. 北方園藝,2010(2):62-64.
[8]朱晉宇,溫祥珍,劉美琴,等. 不同茬口日光溫室番茄干物質生產與分配[J]. 園藝學報,2007,34(6):1437-1442.
[9]李式軍. 設施園藝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10]賀會強,陳凱利,鄒志榮,等. 不同施肥水平對日光溫室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7):135-140.
[11]孫健,成自勇,王鐵良,等. 日光溫室春夏茬番茄灌溉模式試驗研究[J]. 節水灌溉,2011(6):1-3,6.
[12]李天來,顏阿丹,羅新蘭,等. 日光溫室番茄單葉凈光合速率模型的溫度修正[J]. 農業工程學報,2010,26(9):274-279.
[13]韓澤群,姜波. 加工番茄病蟲害中長期預測方法[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3,18(4):91-95.
[14]李天來. 設施蔬菜栽培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15]唐啟義,馮明光. 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王玫,陳洪偉,劉克鋒. 外源GR24對一串紅生長發育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2):164-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