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聰穎
內(nèi)容摘要:語文課堂既要重視言語習得,又要指向?qū)W生的終身發(fā)展;課堂性質(zhì)的定位既要精準,又要穩(wěn)定持久,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策略的選擇。
關鍵詞:課堂性質(zhì) 定位 策略
現(xiàn)實的語文課堂形式多樣,這源于授課者對教育教學理念的理解以及落實的側重點的不同,也就是說對語文課堂性質(zhì)的不同定位,決定了他們的教學策略的選擇與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語文課堂性質(zhì)的定位話題。
首先,我們不妨鎖定一下原則思想:1.言語習得。語文教育學家洪鎮(zhèn)濤堅持認為語文教學的語言本體論,這符合語文工具性的特點。很顯然高中語文課堂不可忽視語言的品味、訓練。孔慶東也曾特別重視語言能力的積累,戲稱玩轉(zhuǎn)語言游戲。高中學生如果做不到使用整散結合的語句構段,不能驅(qū)遣豐富的語言材料,不能熟練地使用各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也就意味著高中語文教育并沒有完成任務。因此言語習得是語文課堂永恒不變的主題。2.指向終身。語文課堂,被應試備考、急于求成、忽視長遠的思想沖擊得只剩下講解和應付低效的試卷型練習。而語文課程標準的頂層設計卻把語文課堂定位在指向?qū)W生終身發(fā)展的高度上。我們需要極力接近這個高度,為此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語文課堂應當是師生對話交流、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的場所,應當是學生有機會裸讀、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有權利設計指向終身發(fā)展的閱讀內(nèi)容和選擇活動的場所,應當是老師為學生服務的場所,而不是變成老師一廂情愿地展示的場所。
有了對課堂性質(zhì)的再思考和再定位,我們就可以自然地設計和優(yōu)化出種種教學策略,從而從根本上革新語文課堂,吸引學生親近語文,熱愛語文,為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提供精神動力。
一.對話策略
對話策略即營造自由、民主和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運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和促進教師、學生、文本、文本作者、教材編者,甚至和一切存在對話的語文課堂活動的方式。對話的前提是師生平等地擁有資源、學習機會和表達的權利。教師的最佳角色即是一個對話者,或者通俗地稱之為一個課堂的聊天者,而不是一個好為人師、賣弄權威的講解者。
筆者教讀《沁園春·長沙》時,我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先去閱讀,仔細地記錄下自己的閱讀體驗,然后和同樣自讀的學生一起交流。當我把原始疑問提出來后,學生回應者不少,因為我的這些問題和他們接近,于是課堂教學就在親切、輕松、自然的交流氛圍中就此無聲無息地展開了。毛澤東什么時候“獨立寒秋”,為什么感受到“萬類霜天競自由”,“糞土當年萬戶侯”中“糞土”是什么意思呢?這首詩和毛澤東的另一篇詞作《沁園春·雪》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嗎?……這一系列問題如果不從讀者或者學生的角度去審視,就不可能提出,也就無法顧及學生的閱讀體驗,和他們一起真正的對話。所以對話策略正是基于新課程理念而相機產(chǎn)生的。
二.讀寫策略
讀寫策略即是一種通過閱讀揣摩寫作規(guī)律,打通閱讀與寫作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語文課堂活動方式。這種方式越來越受到語文老師的重視。語文言語習得很大程度上即通過有效的閱讀與寫作活動達到目的的。根據(jù)閱讀活動隨機展開寫作訓練,有利于為學生找到切實可以效仿的生動例子,使得作文教學靈活而不枯燥。當然,讀寫策略要落實到寫,以寫后的交流促進寫、讀。交流活動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過因為它往往出現(xiàn)在所謂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就成了強弩之末。其根本原因還是教師輕易地動搖了言語習得的課堂定位,這是運用讀寫策略需要竭力避免的。
三.備選策略
備選策略即指一種語文老師努力開發(fā)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多種形式,適應不同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閱讀需求的語文活動課堂方式。這種策略更為鮮明地指向?qū)W生的終身發(fā)展。課程標準從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板塊分別闡述了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使用,并且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教材開發(fā)的要求。可惜的是,我們許多課堂卻走了樣,并沒有把新課程這一重要的思想切實落實到位,課堂活動缺乏定力,往往就流于空泛,學生所得必然少了許多。
當代教育家李希貴開發(fā)了自修課堂,修建了自修樓,專門供學術性學生自主學習之用,而老師僅作必要的引領和精當?shù)狞c撥,但效果卻出奇地好。李希貴自己介紹說:“說起喜歡學校的理由,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把能夠不受約束地在自修樓里自修列為第一”。當然課堂形式并不限于此,只要指向?qū)W生終身發(fā)展,一切課堂教學策略均可選擇。這是我們語文課堂要努力突破的。
通過以上粗淺地分析,筆者認為課堂性質(zhì)的定位既要精準,又要穩(wěn)定持久,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策略的選擇。
(作者單位:江蘇睢寧縣王集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