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瑤
2014年,汽車品牌英菲尼迪突然就火了。在那檔有著高人氣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明星老爸和萌娃們不論去哪兒,都坐著英菲尼迪的豪華七座SUV。
戴雷正是這一切的幕后推手。作為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似乎很懂得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這位25歲就來中國讀書的德國人,如今已經在中國成家,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是一位地道的“中國通”。他喜歡喝鐵觀音勝過咖啡,博士論文關注的是中國的區域發展與區域差距。
剛從寶馬到英菲尼迪時,他就判斷,中國豪華車市場雖然已經有20多年快速的發展,但競爭格局還沒有完全定下來。“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個性化。”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的目標客戶主要是年輕心態的高端消費者,不只是年輕人,也包括心態年輕的50后、60后等所有人。
這一細分定位果然奏效,他們迅速打開了市場。
2014年,英菲尼迪在全球的銷量都有大幅提升,在中國內地銷量超過3萬臺。盡管這個數字在豪車品牌中并不耀眼,但在華同比增長高達76%,這對于一個年輕的豪車品牌來說,預示著可觀的前景。對于另外老牌德系“三駕馬車”, 2014年在中國內地銷量增長率分別是,梅賽德斯-奔馳同比增長29.1%,奧迪為17.7%,寶馬為16.7%。
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給英菲尼迪帶來了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間。英菲尼迪誕生于1989年,2006年正式進軍中國市場。2014年,英菲尼迪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而在2013年,這個數字還不到1%。對于這匹年輕的“黑馬”來說,它的中國故事才剛剛開始。
“熊出沒來了”,戴雷在朋友圈寫著。2015年1月16日下午,他在朋友圈發布了一組照片,那是英菲尼迪在一個商場做的展臺。車身上,印著中國動畫片《熊出沒》的許多主角,展覽現場,也有一只憨厚的大熊被小朋友們圍得團團轉。
這是英菲尼迪向來堅持的“年輕化”營銷戰略。決定從華晨寶馬營銷高級副總裁進入英菲尼迪中國擔任總經理時,戴雷就想得很清楚:英菲尼迪的產品在美國市場是非常成功的,在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被人所熟知,定位不夠清晰。他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塑造這個品牌。”
那時戴雷什么也不著急做,先給英菲尼迪找“定位”。在他看來,一個豪華品牌首先需要有一個吸引目標消費者的品牌定位。他判斷,中國豪華消費這幾年發生了快速的變化,年輕消費者不僅希望擁有好的產品, 而且希望品牌能與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產生共鳴。此外,年輕消費者對新的前沿科技、特別是互聯科技也十分感興趣。
很快,英菲尼迪推出了“敢·愛”的品牌精神。之后的營銷,都十分注重與品牌精神的契合。“首先是要真實,我們不管做什么,一定要追求真實的情感。”他舉例說,《爸爸去哪兒》和《極速前進》都是這樣的節目。“第二個原則是參與性,我們讓經銷商自己安排一些活動,讓消費者都來參與、互動,這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英菲尼迪不僅成為了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的贊助商和《極速前進》的聯合出品方,更成為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唯一的豪華汽車品牌贊助商。
英菲尼迪提供的兩款車型的確可以稱得上是高端且環保,比如QX60 2.5 Hybrid搭載2.5升機械增壓高性能混合動力系統,動力性能媲美3.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并以8.4L/100km的最低油耗傲視同級,續航里程超過800公里。與同級別車平均12L/100km油耗相比,QX60 2.5 Hybrid能夠節油30%。
通過英菲尼迪去年的表現,戴雷顯得很有信心,“英菲尼迪選擇的(品牌)方向是對的。”談及更長遠一些的規劃,他表示希望有合理的提升,“實現2018年中國市場銷量10萬臺的中期目標”。

攝影/董潔旭
對于豪華汽車品牌來說,如何更好地實現在中國的“本土化”,始終是極其重要的命題。
自2014年7月份以來,英菲尼迪Q50車系一直保持銷量冠軍,12月環比增長57%。11月才上市的首款國產車型英菲尼迪Q50L 在12月的零售銷量占該車系銷量近七成。可以看出,國產車型對英菲尼迪產品線市場競爭力的拉動效應不斷凸顯。
2005年前后的寶馬也曾出現相似的情形。當時,中國大陸成為寶馬集團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BMW品牌的銷量達23595輛,增長52.4%,其中15300輛由華晨寶馬生產,增長76.7%。
在戴雷看來,盡管看起來英菲尼迪現在的市場規模與那時的寶馬相似,但是中國汽車的市場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跟十年前對比,現在要想快速發展絕對要面臨更大的挑戰。”
2005年前后,中國豪華車市場規模相對較小,而如今,主要的豪華車品牌都已進入中國,競爭異常激烈。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對于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變得更高。
據戴雷介紹,2015年英菲尼迪的國產車型會全面進入市場,包括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車型Q50L和另一款QX50。后者會在3月份上市。事實上,除了車型,2012年5月,英菲尼迪已經將全球總部遷至香港,宣告中國成為英菲尼迪繼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在中國,英菲尼迪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斷升級。
在網絡建設上,去年英菲尼迪新增加了19個經銷商,達到85家。2015年,英菲尼迪計劃增加25到30個新的網點。
因其良好的售后服務,品牌滿意度也不斷攀升。來自第三方機構JD Power的研究顯示,2014年,在中國售后服務滿意度研究中,英菲尼迪在豪華車領域排在第三名,而中國汽車銷售滿意度研究中,排在豪華車領域的第二名,均高于行業標準。
不久前,英菲尼迪在四川瀘州開了一家經銷店。兩三年前,整個瀘州的豪華車保有量只有幾百臺,但現在,那里每年豪華車消費已經突破兩千多臺。戴雷說,“三四線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僅對于汽車行業是個很重要的動力,也是中國整體GDP增長的很重要的動力。”
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以及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升級,中國豪華車市場未來十年在一二線城市的增速會放緩,然而在三四線城市還會有快速的增長,豪華車市場仍然會實現持續的增長。
在戴雷看來,本土化是一種思路,也是一種哲學。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英菲尼迪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本土化。”
中國豪華消費這幾年發生了快速的變化,年輕消費者不僅希望擁有好的產品,而且希望品牌能與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產生共鳴。
工信部1月23日發布了2014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累計生產汽車2372.29萬輛,同比增長7.3%,銷售汽車2349.19萬輛,同比增長6.9%,產銷量保持世界第一。盡管如此,去年的銷量增長為6.9%,前年增長為14%,增速與去年持平,與前年相比整體出現下滑。
然而據中國汽車協會1月22日預測,2015年中國國內汽車市場需求仍將達到2583萬輛。對于汽車生產商來說,中國的汽車市場前景仍然被看好。
在這樣一塊巨大蛋糕的爭奪戰中,新的技術正成為新的制高點。戴雷很敏銳地感受到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車的智能化、車聯網和新能源汽車。
據戴雷介紹,東風英菲尼迪所屬的雷諾-日產聯盟計劃于2020年推出第一款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雖然在市場環境和法律方面中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但是從汽車的技術本身來說完全可以達到這一水平。“未來也會改變我們對交通概念的理解。如果實現了自動駕駛的突破,汽車之間實現互聯溝通,我們就可以避免堵車,避免事故,這是非常值得去追求的目標。”
互聯網前沿的技術進入汽車行業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帶來了更高的挑戰。IT行業的研發方法與傳統汽車行業完全不同,因此,傳統汽車行業和IT行業的融合對汽車企業的整合研發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去年11月出席一場會議時也曾進一步表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汽車領域商業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基于汽車的應用服務和信息消費的增長。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不容小覷。長期以來,零排放就一直是汽車行業的夢想,新能源汽車的目的正是降低油耗和排放。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瓶頸仍然存在,比如成本上與傳統動力汽車相比競爭力還不夠大,以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等。
戴雷嗅到了未來的挑戰與機遇,“現在對每個車企而言,這三點如果不做好準備,很可能就要被淘汰。所以顛覆性的變化就是如此,一定要抓住機會。如果你能抓住機會,你就可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得到提升。”
獲獎理由
他曾是全球最大豪華汽車品牌的中國營銷負責人,在創造了8年15倍的增長奇跡后,他毅然轉身,帶領新銳的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國再次創業。2014年,盡管行業增速放緩,他帶領英菲尼迪逆勢實現了76%的強勁增長。以打動人心的品牌體驗、創新的產品內涵和全價值鏈扎根中國,為中國豪華車消費者重新定義價值,為不斷變革的汽車行業樹立創新風范,更成為國際品牌成功本土化和中國汽車市場國際化的最新典范。
戴雷
1973年5月23日出生,經濟學博士,2005年任寶馬大中華區業務發展主管,2013年5月任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2014年9月,擔任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