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瑤

圖/受訪者提供
提名理由
英特爾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曾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余承東正是這樣的鐵腕硬漢。歷時三年艱難轉型,2014年,他帶領的華為終端業務終于排除非議,證明價值,不僅在國內市場異軍突起,更成為一支可與國際品牌相抗衡的中國力量。
余承東的敢言是出了名的?!皹s耀品牌是華為移動互聯網的子品牌,我們用榮耀跟一些互聯網手機品牌去競爭。華為的品牌是跟蘋果、三星競爭的?!?/p>
不久前,在一次接受采訪時,這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把行業形勢挨個分析了一遍?!皣鴥纫恍┬S商跟我們不是在一個階段上的,不是我們主要的學習方向;現在幾家傳統的手機品牌日子也不好過。在國際大廠里,華為是唯一快速增長的。”
說這些話,他的確有底氣。2014年華為消費者業務(BG)銷售收入122億美元,同比增長30%;智能手機業務出貨量超過7500萬臺,同比增長45%,保持全球第三地位。外界普遍認為,華為消費者業務2015年將在全球范圍內全面挑戰三星。
一方面,中高端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占比大幅提升,達到了18%,比如人氣王“Ascend Mate7”大受追捧,上市3個月發貨200萬臺,零售商加價銷售仍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榮耀”系列機型借互聯網之勢迅速占領份額,全年產品出貨量超2000萬部,全球銷售額增長近30倍。
無論中高端還是低端機型,華為的手機都不隱瞞自己的野心。而這一切的背后主導者,正是余承東。
很早,余承東就意識到華為做低端手機沒有前途。2011年開始,他放棄了一年銷量達3000萬部的低端手機業務,可以想象其承受壓力之大。
華為終端依靠運營商渠道起家,在經歷了龐大銷量的繁榮后,因長期的低利潤而陷入了發展僵局。這樣的轉型艱難,但迫在眉睫。
他用“米缸理論”描述“轉型”的決心,“就像米缸里的老鼠,長期在米缸里吃米,很舒服,但米卻越來越少,最后永遠跳不上去了,米吃完了以后也就死掉了?!?/p>
華為此前做白牌手機,每年有數千萬的出貨量。但余承東決心砍掉一年3000萬部的功能手機,只保留有特色的、差異化的機型。據估算,這一舉動直接影響了華為9億多美元的收入。
自2011年接手華為終端以來,余承東在戰略、渠道、人事等多個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事實上,余承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剛接手不久的一個內部會議上,就已經確定了面向消費者轉型(2C)的發展思路?!叭A為終端業務原有的B2B模式、ODM模式必須做出改變,面對億萬消費者,才能做到海量市場,才能支撐未來更長遠的發展,并設立針對終端的消費者業務BG,將傳統的華為B2B轉型為B2C,跳過運營商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
2012年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華為終端更加明確了轉變方向:從中低端機轉向高端機,從運營商貼牌手機轉向自有品牌,從普通手機轉向智能手機。
改革陣痛也不斷出現。2012年,華為終端在歐洲擁有的15家定制機客戶最后僅剩一家;另一方面,P1手機上市僅一個月價格便跌至千元,社會渠道不足,僅存活了3個月,便在中國市場遭遇停貨。
余承東心里清楚,社會渠道是華為終端的短板。三年以來,他們不斷設法降低對運營商的依賴,發展電商和公開渠道。很快,華為提出的“渠道、品牌、產品”鐵三角戰略開始奏效。
2011年,華為終端銷售收入為68億美元,出貨量為2000萬部,2012年,這些數字分別變為75億美元和3200萬部,及至2013年,數字已經攀升到94億美元和5200萬部。2014年,榮耀品牌獨立運作成功,也從側面證明了華為終端轉型B2C的成效。
2013年,余承東曾表示,“華為(終端業務)已經從不賺錢進入到賺小錢,明年利潤還將進一步改善。”事實證明,這場豪賭,他贏了。
他很感慨,“現在看來,幸好我們果斷跳出米缸,走向2C的轉型之路?!?/p>
自上任之初,余承東強勢的作風就已飽受爭議。即使在華為內部,他如此激進的做法也招來疑慮重重,以至于外界關于他下課的傳聞不斷。
在華為內部,余承東曾多次放話:“在我手里,華為終端要么做沒了,要么做上去,沒有第三條路?!彼环Q為“余瘋子”,因為敢言,人們也喜歡調侃他為“余大嘴”。
以前,他常和運營商等專業人士直接打交道,談論的都是標準、參數,尤其在招投標時,除了報價,就是直接的技術比對。然而消費者市場卻完全不同,用戶更關心價格,外觀,手感,品牌和業界口碑等。他坦言,做消費者業務的這幾年,曾感到最困難的是整個團隊思維上的轉變,“從工程師腦袋到消費者腦袋的轉變”。他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管理崗位的促銷站店,讓每人每年都去當兩天促銷員賣手機,引入業界人才、利用外腦等。
在微博上,他更新很頻繁,常常提到“用戶體驗”。談及三年多來的變化,余承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現在更多的是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而非工程師慣有的“技術導向”思維。
他在華為工作了21年,理工男出身的他很喜歡談論“參數”,但現在,他似乎也已經適應談論理想與情懷。2013年8月,在榮耀新品的發布上,余承東結合那款手機的特點,十分罕見地講起了生活的樂趣和向往。
余承東表示,2015年是華為終端決勝全球市場的“格局年”,“從2015年起,華為消費者業務將多頭并舉,重兵布局海外十多個國家,并開始探索軟件服務和構建生態系統,創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全新格局?!?
2014年,華為消費者業務52%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西班牙、意大利等11個重點國家市場份額超過5%。這也是華為終端業務海外收入首次超過內地市場。
此外,“榮耀”品牌雖然去年才開始涉足海外市場,但表現也十分耀眼。截至2014年年底,榮耀已經進入全球近6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余承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未來華為終端的市場戰略是重海外、聚焦中高端,重點投入海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場份額,尤其是中高端份額;同時海外零售建設的規模也要翻番;在渠道上,也會采取一系列深化公開的舉措。
余承東很看好華為終端在全球的前景。在他看來,華為終端的優勢在于端、管、云的協同。因為有通信設備,因此在通信性能上更具優勢,比如網速更快、信號更強、輻射更低,同時,華為還可以構建自己的數字化經營生態和云服務平臺 ,例如提供自有核心業務和服務的平臺,構建一整個生態體系。
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深圳,并考察了華為公司最新技術實驗室、“專利墻”及終端產品展示。他表示,沒有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就無從依附。
事實上,華為集團每年的研究創新投入超過整個研發投入的10%,全球專利數量眾多,手機廠商專利持有量行業內名列前茅。截至2014年6月底,華為集團在中國、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已經申請超過65000件次專利,其中覆蓋終端業務領域的專利超過12000件次。
華為在全球也有著高額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十多年來在研發的投入已超過1510億人民幣,擁有全球化的全球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美學中心。
余承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李克強總理的視察對于華為終端業務的意義在于,應更重視全球專利保駕護航,繼續構建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成為全球領先智能終端品牌。
在更大的遠景中,站在移動互聯的風口,華為終端還將不斷擴張版圖。余承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戰略投入智能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等新產業,借助華為在移動寬帶連接領域的優勢,抓住車聯網、物聯網機遇,結合大數據和云服務,構筑“硬件+軟件+服務”商業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智能生活服務。”
他舉例,比如在智能家居領域,將以手機為控制中心,智能手機與App帶來操控的便利性,將通信模塊、傳感器融入家電,將物聯網進家庭。而隨著車聯網向智能化發展,華為手機會將大數據和云服務結合,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行車規劃,駕駛習慣、偏好和安全分析等。
日前,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華為四季度區域總裁會議上曾表態,“相信未來兩三年,華為公司終端的質量會大幅度提升,讓它慣性往下走。老余應該重點抓商業模式、計劃管理這些方面。你們這棵桃子樹上一定要結西瓜,不能就只結桃子這一種商業模式。”
這既是對華為終端的肯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余承東來說,2015年的戰斗已經開始了。
余承東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出生于196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碩士。
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3G產品總監、無線產品行銷副總裁、無線產品線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Marketing總裁、終端公司董事長及消費者業務CE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