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目前,中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就是標點符號使用不夠規范,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關注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情況,指導學生規范使用標點符號,提高現代漢語書面語寫作的質量。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掌握六所中學學生標點符號使用情況,研究分析相關標點符號的常見使用錯誤及原因,從而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進而提高中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能力。
關鍵詞:標點符號 偏誤分析 中學語文 調查研究
2011年12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新國標,正式規范了標點符號的使用。這一標準從2012年6月1日起實施,從實施之日起,原《標點符號用法》即行廢止。可見,規范使用標點符號是現代書寫必備的能力。但是,根據筆者多年的高考閱卷經歷,發現中學生使用標點符號還存在偏誤,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學生們還不能夠充分掌握其規范用法。因此,梳理相關標點符號的偏誤情況,提高中學生標點符號規范使用能力至關重要。
一、標點符號誤用情況的研究進展
對國內漢語使用者各種標點符號的誤用情況,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成果并沒有針對明確的使用對象,而目前針對中學生標點符號誤用情況的分析還寥寥無幾。除此以外,對標點符號誤用情況研究比較多的就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使用者。例如,外國留學生標點符號使用偏誤分析或是國內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標點符號使用偏誤分析等。其實,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學生們在寫作中也存在標點符號書寫和使用錯誤的情況,而這種現象并沒有引起語文教師和研究者們的足夠重視。并且中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充分注重學生使用標點符號的規范性。本文針對中學生寫作學習中容易出現的標點符號書寫和使用不規范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加以分析。
二、中學生標點符號偏誤分析調查研究
(一)調查目的
中學階段是學生書寫規范化培養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教師要根據學生對標點符號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漢語書面語表達能力。本文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對區內六所一線語文教師及其所教授班級進行調查,針對中學生標點符號誤用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首先收集一線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發現學生標點符號使用的偏誤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包頭市二機三中、包頭市回族中學、赤峰市實驗中學、赤峰市寧城縣高級中學等六所中學高中一年級1354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本文分析了中學生標點符號使用偏誤情況。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354份,回收問卷1297份,有效問卷1278份。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們發現,學生對于頓號、問號、省略號、括號及引號的使用比較混亂。具體分析如下。
1.頓號的誤用
學生能夠明確的是頓號用于并列詞句、短語之間,但在有些情況下,不知該如何使用而出現錯誤。總結實際教學中頓號的誤用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相鄰數字之間表概數時頓號的誤用。調查顯示如下。(為了說明方便,下面呈現的問題例句均為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形式)
問題1:小王一下給了我七八本書。
問題2:把今天醫院里一、二線的值班醫生名單拿給我看看。
問題1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36.00%,問題2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54.38%。頓號可以用在數字中間或序碼后邊表停頓,但當相鄰兩個數字連用表示概數時,應當作一個詞看,中間不能加頓號。相鄰兩數連用不表概數,則用頓號。問題1的“七八”連用表示概數,中間不加頓號。問題2中的“一、二”不表概述,是確定的表意,中間要用頓號隔開。
(2)并列分句間的頓號誤用。
問題3:我對她的印象是美麗、溫柔、優雅、大方。
問題4: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魯迅《祝福》)
問題3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46.08%,問題4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58.92%。頓號是用在句子里,表示并列的詞、并列的短語之間的停頓。如果是幾個并列的分句,后幾個分句的主語承前省略了,其間的停頓應用逗號,而不是頓號。
問題3中頓號間隔的是表示并列的詞語,而問題4是一個并列復句,各分句省略了主語“她”,所以分句間用逗號不用頓號。
(3)已有括號、引號、書名號使用,頓號的誤用。
問題5:根據我上面列出的(一)(二)兩點,可得出結論如下。
問題6:這學期開設的課程有《高等數學》《應用文寫作》《會計基礎》。
問題7:中學語文教學特有的教學方法有“拼音教讀法”“識字教學法”“吟誦涵泳法”等。
問題5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38.42%,問題6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41.78%,問題7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42.80%。頓號在使用時,如果數字外用了括號,或者文字外用了引號、書名號的則不再用頓號間隔。
問題5(一)(二)兩點用了括號,不可再用頓號間隔。問題6、7中,并列成分間標有引號、書名號,則不再用頓號間隔。
2.問號的誤用
學生對于問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示疑問的層面上,認為只要是有疑問詞的句子都是疑問句,句末都用問號,這也是錯誤的。總結問號的誤用有兩種情況。
(1)非疑問句誤用問號。
問題8: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那樣做。
問題9:真不知道她是怎樣熬過來的。
問題8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71.52%,問題9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70.18%。有些句子雖然有疑問詞“誰、什么、怎樣、哪兒”等語氣詞,但不一定是疑問句,要分辨清楚后再使用相應的標點符號。問題8、9這兩個句子都帶有疑問詞“為什么”“怎樣”,但它們都不是疑問句,而是帶有疑問詞的陳述句,所以不能用問號。
(2)疑問句中選擇問句問號的誤用。
問題10:老師你怎么了?不舒服嗎?要不要去醫務室?還是直接去醫院?
問題11:他是來鬧事,還是幫她的忙?
問題10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54.93%,問題11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50.94%。疑問句在連續發問時,每一個問題都要用問號。但如果是疑問句中的選擇問句,則中間的停頓應用逗號,句末用問號。問題10是幾個疑問句連用,那么每個句子都用問號,問題11是選擇問句,中間用逗號,句末用問號。
3.省略號的誤用
中學生對于省略號的使用情況相對較好,省略號前后的標點符號的用法是有講究的。
問題12:我們的談話可以終止了,我們走!……
問題13:這樣做是不是有點……
問題12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66.43%,問題13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92.02%。省略號前如果是完整的句子,句號、問號、嘆號可以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其它點號應同文字一起省略。問題12省略號前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感嘆號可以保留,問題13句子不完整標點符號連同文字一起省略。
4.括號的誤用
學生作文中括號的使用就是解釋說明,但是括號與句末點號的位置關系確定,具體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問題14:她高興的說我們可以相跟上(一起的意思)。
問題15:她竟然主動放棄了競選班長的機會。(之前她們競爭激烈,而且因此發生過矛盾)
問題14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56.57%,問題15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54.46%。問題14括號里的話是注釋詞語的,這種括號叫句內括號。被句內括號注釋的語句,它的后邊如果要用點號,點號應放在括號之后。問題15括號里的話是注釋整個句子的,那么它是句外括號,應將它放在句末的點號之后,而不應放在句末點號之前。另外,無論句內括號或句外括號,括號內的語句,中間可加句中點號,語句末不再加點號,只用后括號結束即可。
5.引號的誤用
中學生使用引號進行引用文字時,最容易犯的錯誤主要表現在引語中句末點號位置不當。
問題16: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
問題17:我并不贊同有些人說的“中國應該學習國外的教育模式”,中國有中國的國情。
問題16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48.43%,問題17學生回答判斷正確率為71.52%。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起來,末尾的標點應放在引號里邊;凡是把引用的話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末尾標點應放在引號外邊。
問題16是將魯迅先生說過的話獨立引用,句末標點放在引號里面。問題17是將別人說的話作為自己話語的一部分,句末標點放在引號外面。
結果分析過程中,我們發現,“不清楚”選項的選擇次數總計達到1785次,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關注標點符號教學的必要性。
(四)調查結論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很多中學生對標點符號的規范使用存在偏誤,本調查研究具有實際意義。其中中學生對頓號的使用存在問題較多,正確判斷率很低。尤其是已有括號、引號、書名號使用的情況下,學生的正確率均不超過50%,需要教師加以糾正和明確其規范用法。另外,對于選擇問句的問號使用、括號與句末點號的位置關系、用引號引述句子中句末標點的使用,這些方面學生們存在偏誤也較多,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講解重點,舉例分析,提高學生規范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進.標點符號規范使用手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林穗芳.標點符號學習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欒照鈞.《標點符號用法》新國標要點圖解[J].秘書,2013,(3).
[5]孟昭泉.標點符號用法綜述[J].中山大學學報,2013,(12).
(張婧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0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