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鄭州 450046)
財政部在2014年新頒布了一些企業會計準則,其中獨有的一個規范計量的準則是《企業會計準則39號——公允價值計量》(以下簡稱新準則),這個準則不僅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而且重新規范了公允價值的計量范圍、計量基礎、價格選擇、估值技術,完善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框架,細化了公允價值級次披露的具體要求。我國對制定會計準則及其應用多年來一直是持比較謹慎的態度,這一過程可以通過在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的應用歷程中體現。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經歷了啟用、禁用、有限定條件的使用一直到現在專門出臺公允價值計量準則。這個過程也和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呈現同步。那么,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如何?它在具體運用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都是各企業以后將要思索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企業使用的關于公允價值計量的準則是2006年頒布的。這是我國在禁用公允價值計量后的首次大規模引入,使會計計量屬性增加到五個,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這次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雖然對其應用條件和范圍作了相關的規定,但是卻沒有出臺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這就導致公允價值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統一的標準,在公允價值取得上沒有相關的參照,缺乏可行性,其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受收到嚴重的質疑。
在具體的會計操作層面,對于投資性房地產和金融資產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比較頻繁,從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模式上看,實行公允價值計量的上市公司的比重還不到3.5%。這說明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對公允價值采用觀望態度。

表1 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模式選擇統計表
對于金融資產而言,隨著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劇增,其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上市公司也在不斷增加,上市公司2007—2014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比值趨勢(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更傾向于將金融資產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并且前者比后者多。

表2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比值
我國對于公允價值的引入一直是采取比較謹慎的態度,這與我國的國情是分不開的。我國的資本市場起步比較晚,發育不是很成熟,特別是金融市場。而且我國的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其中利率、匯率、價格還存在一些管制因素。部分市場活躍程度不高,出現操縱價格的現象。估值能力受市場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市場參與者對政府和政策的依賴程度較高,對產品的認知不合理;市場參與者中包括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其中個人投資者居多,但是個人投資者一般都比較偏好短線投資,對于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缺乏相應的意識;機構投資者的業務受到限制加上有很多機構還在建設當中,數量和資產規模都很小。所以說,無論是個人投資,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的健康發展,導致市場不成熟,這樣就很難使公允價值達到預期的公允效果。
雖然新準則規定了公允價值的三種估值技術,即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來公允價值可獲得的難度。但是,市場法下公允價值收到我國環境的限制不易取得的,所以我們國家常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但是這兩種方法的使用需要大量的主觀判斷和認為的估計,使公允價值取得的可靠性受到質疑。由于我國的會計準則還沒有完全與國際接軌,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實務處理時,有很多的會計處理方法還必須依賴主觀判斷,這么多的主觀因素的干擾,很可能使公允價值成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工具。無論哪種方式獲得公允價值的過程都是非常艱難和復雜的,并且獲得公允價值的途徑不唯一,導致公允價值信息缺乏可比性,其可靠性就更難以保證。如果公允價值難以合理估計,那么就不滿足現行準則中關于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定義,這也就限制了公允價值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和推廣。
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導致我國的上市公司一直存在大股東通過關聯方的交易對我國的中小股東進行侵害的行為,其中一種舞弊的行為就是通過對公允價值的應用實現的,大股東通過對其資產進行公允價值計量進行盈余管理,對于這些行為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和監管部門對其的管理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公允價值扭曲給上市公司帶來的虛假信息的發生。
目前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還集中在以會計核算為主,其綜合素質普遍不是很高。而公允價值的應用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狀態,它的應用需要有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才能達到完美的狀況。這樣就會導致現有的會計人員的素質無法達到公允價值計量所需要的較高的判斷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也就是說,現有的會計人員的水平還遠達不到能適應市場變化的程度,也就使得公允價值的計量是無法實現真正的公允。
公允價值是否可靠取得,與我國的市場成熟度有很大關系。目前從我國市場情況來看,市場體系不完善和市場監管不嚴格都造成了企業的公允價值難以可靠取得。完善市場機制首先要從提高資本市場的活躍度開始,著重對多級市場培養,讓更多的經濟主體參與到市場經濟中來,逐步開放對民營資本和外資的準入制度,實現經濟主體的自由競爭。同時,國家應大力保護二級市場的發展,力求活躍交易的公開、透明和價格的合理,那么公允價值的取得就會容易并且可靠。同時政府要建立實時的企業交易數據庫,同時建立實現信息的共享,實現公允價值的易得性,并可以開發一些監管軟件實施動態監管,對數據及時進行更新,增強公允價值取得的時效性。
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使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不斷地擴展,會計與評估行業的聯系也會越來越緊密。加強獨立第三方機構的建設,從根本上提高評估機構的質量、評估人員的專業素質,對資產和負債的評估與重估,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加強與專業評估機構的合作,強化對估值的監督。由于估值技術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考慮對公允價值估計的可獲得性,提倡會計專業和評估專業的合作,評估師可以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對公允價值做出估計,企業運用評估師的結果作為公允價值,這樣做不僅滿足客戶需要的公允價值可靠獲得,還有利于會計和評估行業由于專業合作達成的一致意見。
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獲得公允價值的內部支持。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就要加強監事會的監督作用,提高公司決策的透明度,盡量杜絕出現關聯交易,同時防范各種利潤操作行為。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對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人員給予嚴懲,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水平,對于出現虛假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一定出具非標準的審計報告。保證其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是可靠的。公允價值取得的復雜性和完美性也對上市公司的會計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僅要熟悉與公允價值相關的法律法規,還要具備相關的金融、審計、計算機等知識,要對會計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通過全面、系統的學習,形成一個知識全面、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隊伍。
[1]楊敏,李玉環,陸建橋,朱琳,陳瑜.公允價值計量在新興經濟體中的應用問題與對策[J].會計研究,2012,(1):4-10.
[2]管考磊.公允價值順周期效應的實證檢驗[J].財政監督,2012,(5):27-30.
[3]呂曉梅,李怡.基于《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監管體系構建[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6):55-62.
[4]梅波.順周期效應下公允價值計量的價值相關性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4):106-115.
[5]Khurana I.K.,M.S.Kim.Relative V alue Relevance of Historical Cost Vs.Fair Value:Evidence From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3,(22):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