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張繼偉
三維鈦網在修補顱骨缺損的臨床應用分析
李峰 張繼偉
目的探討三維鈦網在顱骨缺損修補術中的臨床療效。方法85例開顱術后行額顳部顱骨缺損手術患者,按照時間和材料選擇隨機劃分為經電腦三維鈦網修補術的治療組(43例)和人工塑形鈦網顱骨修補術的對照組(42例),并兩組的塑形滿意度、手術時長、鈦釘用量及術后并發癥進行應用對比。結果治療組的塑形滿意度、手術時間、鈦釘用量、術后并發癥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額顳部顱骨缺損經三維塑形鈦網實施顱骨修補,可以提高臨床治愈效果,降低手術后并發癥,三維鈦網可在顱骨缺損患者中積極應用。
三維鈦網;顱骨修補術;顱骨缺損
顱骨缺損是開顱術后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的一項嚴重的顱面部缺損,是神經外科臨床中常見的問題。由于顱面部的解剖特殊性,臨床的修復材料較多,近年來本院先后采用人工塑形鈦網與電腦三維塑性鈦網應用于顱骨缺損的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額顳部顱骨缺損患者,其中男51例,女34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4.5歲。將所有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劃分成治療組(43例)與對照組(4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顱腦外傷手術頭部翼點入路,常規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6個月以上的患者;②CT復查無腦積水,減壓窗張力不高,無皮下積液,切口皮膚愈合良好;③男性骨瓣(9.0~15.0)cm×(8.0~13.5)cm,女性骨瓣(8.0~14.0)cm× (8.0~13.0)cm,平均骨瓣面積為(128.4±9.6)cm2。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全身麻醉下行顱骨缺損修補,常規皮膚消毒、鋪巾,沿原切口逐層切開至骨膜,輕提皮瓣,避免過度牽拉,分離皮瓣與腦表面假膜或硬膜,范圍原骨窗邊緣外1.0~1.5 cm。治療組選用三維鈦網,對照組選用人工塑形鈦網。塑形的鈦網與顱骨充分吻合,鈦釘固定。普通鈦網根據顱骨特點,經局部塑形人工局部打磨,鈦釘固定。兩組患者均充分懸吊硬膜,術中細心操作,避免過度牽拉腦組織。
1.4 觀察指標 顱面部臨床塑形效果、手術時間、鈦釘數量與術后并發癥。
1.5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均應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固定鈦釘數量及臨床塑形滿意率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固定鈦釘數量及塑形滿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治療組2例出現并發癥,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65%;對照組9例出現并發癥,總并發癥發生率為21.43%,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塑形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塑形效果比較(±s,%)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固定鈦釘(枚) 臨床塑形滿意度滿意 不滿意治療組 43 86.5±11.6 9.4±2.3 95.34 4.66對照組 42 116.6±8.3 11.2±2.1 78.57 21.43 t/χ2 4.31 2.32 5.3 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n,%)
顱骨缺損是開顱術后導致的顱面部局部缺損,是神經外科臨床常見問題。本組研究患者入選的均為額顳部外傷術后康復患者,由于顱骨局部去除、經翼點入路去骨瓣減壓術,導致顱面骨缺損。傳統人工塑形鈦網對顱骨缺損患者修補治療,這種方式需在術中進行鈦網與骨窗對比,反復塑形手術時間延長[1],但塑性弧度與標準在術中無法準確掌握,手工塑形需擠壓鈦網使其盡量附合骨緣,其弧度與患者生理弧度有所不同,一般會在鈦網邊緣成角,影響術后的美觀度,另外鈦網成角會引發術后顳部疼痛、局部皮下積液等多種并發癥。
經電腦塑形的三維鈦網,手術應用中可以基本恢復顳窩以及額部的原貌,達到臨床對稱、美觀的手術目的[2]。電腦對鈦網進行塑形后可以與骨窗弧度形狀緊密貼合,術中對術區硬膜進行懸吊,術后皮下積液、顳部鈦網成角的發生率極低,能夠有效的降低對顳部肌肉壓迫,緩解術后顳部疼痛感。人工塑形的鈦網在顳肌上做覆蓋,由于顳窩的生理凹陷,可以緊密貼服。
另外在進行顱骨修補手術中,應細心的剝離顳肌與硬膜間的間隙,不應過度牽拉,皮瓣過厚會導致覆術后張力過大,易致顳肌卡壓,局部疼痛[3]。術中分離肌層與硬膜,注意保護硬膜如有破口立即修補縫合,骨窗邊緣應暴露充分便于固定。從本組研究看出,對照組3例切口不愈合,其中有2例在顱頂部。顱頂部頭皮較薄,術中皮瓣與鈦網結合張力大,導致切開頭皮經長期擠壓缺血,會出現局部頭皮潰爛,鈦網外漏。
此項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治療組的滿意率為95.34%,術后并發癥產生率為4.6%,其中皮下積液1例(2.3%),切口不愈1例(2.3%),無硬膜外、下血腫,無SAH,無癲癇發作;對照組的滿意率為78.57%,術后并發癥產生率為21.42%,其中皮下積液3例(7.1%),SAH 1例(2.3%) ,癲癇2例(4.76%),切口不愈3例 (7.1%),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額顳部顱骨缺損修補術應用經電腦塑形的鈦網實施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臨床塑形療效佳、固定鈦釘量少、術后并發癥產生率低等優點,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李太紅,薛國強,原睿智.顱骨修補術77例治療體會 .山西醫藥雜志,2011,40(7):697-698.
[2]彭雅濱,毛小林,王曉峰,等.數字化三維重建鈦網在大面積顱骨缺損修補中的應用.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26):4760-4763.
[3]王福林,劉吳,楊揚,等.數字化三維塑形鈦網在顱骨修補術中的應用.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5):711-7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062
2015-08-06]
110006 沈陽急救中心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