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在骨折及關節脫位復位中的應用體會
劉建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用于骨折及關節脫位復位的臨床效果。方法84例骨折及關節脫位復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復位時單用丙泊酚麻醉,觀察組則采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比較兩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麻醉優良率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6%,不良反應發生率、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骨折及關節脫位患者在復位時,以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可提高麻醉效果,患者蘇醒時間短、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骨折;關節脫位;瑞芬太尼;丙泊酚
四肢骨折及關節脫位在骨科臨床中十分常見,手法復位為其主要治療方法,然而手法復位操作時動作較大,常會給患者造成劇烈痛苦[1],故需實施良好麻醉,以便醫師可順利完成復位操作。本院對84例骨折及關節脫位復位患者以不同方式進行麻醉,發現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骨折及關節脫位復位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均是閉合性骨損傷,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5.6±8.4)歲;肩關節脫位23例,肘關節脫位12例,踝關節脫位14例,撓骨骨折6例,脛腓骨骨折19例,肱骨骨折8例。將84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進至手術室之后給予常規臨床檢測,并以1 L/min速度給予面罩吸氧,將靜脈通道開放。術前給予阿托品0.01 mg/kg肌內注射。對照組給予丙泊酚麻醉:靜脈推注2 mg/kg丙泊酚(濃度10 mg/kg),推注速度5~8 ml/min。觀察組給予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先靜脈推注1.0~1.5 μg/kg瑞芬太尼(控制其濃度10 μg/ml),推注速度5~10 ml/min,之后靜脈推注1.0~1.5 mg/kg丙泊酚(濃度10 mg/kg),推注速度5~8 ml/min。兩組均在患者意識消失,對其患肢活動時無體動后展開手法復位。復位過程中可根據患者情況給予20~50 mg丙泊酚追加麻醉。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住院時間,觀察兩組有無不良反應并評價麻醉效果。優:在展開手法復位時患者肌松效果理想,符合手術要求,在對組織牽拉時患者安靜無躁動;良:對組織牽拉時患者有輕微疼痛,或有抵抗表現,但不影響手法復位的完成;差:對組織牽拉時患者有明顯疼痛,出現躁動或喊叫,需追加丙泊酚才可完成復位治療。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優30例,良3例,差9例,麻醉優良率78.6%;觀察組優40例,良2例,優良率為100.0%;觀察組麻醉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對照組呼吸抑制5例,血壓下降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4%;觀察組呼吸抑制2例,血壓下降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時間(s) 蘇醒時間(min)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2 118.7±9.6 3.4±1.6 20.3±2.8觀察組 42 88.6±8.4 1.2±0.3 12.9±2.7
手法復位為骨折及關節脫位主要治療方法,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但同時由于手法復位動作較大,在操作時患者常會出現劇烈疼痛或抵抗、躁動等[2,3],這些不良現象均會影響到手法復位的正常開展,同時還會導致患者疼痛加劇。因此臨床醫師與廣大患者一致要求在行手法復位時實施合理有效的麻醉[4],從而確保手術開順利開展,并盡可能減輕患者在復位操作中的痛苦。
丙泊酚是臨床麻醉中應用相對廣泛的麻醉藥物,具有短效、起效速度快、毒性小、蘇醒快等特點,在臨床中應用時,待手術完成后患者可徹底、快速清醒,不會出現蓄積,且具有平穩的麻醉深度,故而在短小手術的麻醉處理中丙泊酚的應用十分廣泛。但若在開展手法復位時單用丙泊酚,因為手法復位造成的痛感劇烈,麻醉所需丙泊酚用量較大,可對患者循環與呼吸造成抑制,容易引發呼吸抑制、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因此其用藥安全性有待提高。另外,丙泊酚鎮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故而在臨床中多將其和其他藥物聯合應用。瑞芬太尼屬于阿片類鎮痛藥物,鎮痛效果十分理想,且不會影響到患者肝腎功能,同時該藥物具有作用時間短、起效快等優勢。有研究[5]發現,瑞芬太尼在使用中易導致患者術后惡心、嘔吐,而丙泊酚止吐效果理想,故將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減輕患者不良反應。
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麻醉,對照組麻醉優良率為78.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4%,觀察組麻醉優良率為100.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將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復合使用不僅可提高麻醉效果,同時還能減少患者不良反應。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在骨折及關節脫位復位麻醉中,可更快起效,患者蘇醒時間更快,同時也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骨折及關節脫位患者在復位時,以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可提高麻醉效果,患者蘇醒時間短,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低,值得臨床推廣。
[1]李圣君,李九會,陳宗仁.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514-1515.
[2]余伶俐,簡道林,楊剛,等.舒芬太尼用于股骨上段骨折椎管內麻醉前鎮痛的效果.廣東醫學,2012,33(11):1669-1670.
[3]付繼軍.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靜脈麻醉在肩、髖關節脫位復位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0):172-173.
[4]張學春.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在肩關節脫位復位中的應用.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17):85.
[5]凌娜佳,王慶利,甘國勝.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在關節脫位手法復位麻醉中的應用.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8(12):57-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00
2015-08-03]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