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桂 鐘綠萍 林毅 俞登及 闕華星 肖一星 賴海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
羅林桂 鐘綠萍 林毅 俞登及 闕華星 肖一星 賴海清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Allen試驗結果隨機分為橈動脈組46例和股動脈組43例。橈動脈組患者予以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股動脈組患者予以經股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對比兩組穿刺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術后臥床時間、X線曝光時間、住院時間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穿刺成功率、X線曝光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橈動脈組術后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股動脈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股動脈與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有較高的穿刺成功率,且X線曝光時間接近,但相對于經股動脈行急診介入術來說,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術安全性更高,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縮短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社會和經濟效益均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經橈動脈急診介入治療;臨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急診介入治療效果顯著,且目前經橈動脈途徑由于其操作的方便和安全性而得到推崇[1]。本研究探究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并納入本院2013年9月~2104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Allen試驗結果隨機分為橈動脈組46例(陽性)和股動脈組43例(陰性)。橈動脈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32~87歲,平均年齡(65.12±7.33)歲;合并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例數分別為15、40、29例。股動脈組患者男24例,女19例,年齡32~85歲,平均年齡(65.34±7.46)歲;合并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例數分別為15、38、27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術前所有患者均動脈鞘管注射肝素(5000 U)和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予以股動脈組患者經股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平臥,穿刺部位為腹股溝韌帶中間下方2 cm處,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法用Seldinger法,成功后置入6F動脈鞘管,注入100 U/kg肝素,對體位進行調整,行冠狀動脈造影和介入治療,止血包扎后6 h拆除。予以橈動脈組患者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患者平臥,穿刺部位為橈骨頸突近端橈動脈搏動最強部位,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法用Seldinger法,成功后置入5F動脈鞘管,注入100 U/kg肝素,對體位進行調整,行冠狀動脈造影和介入治療,止血包扎后6 h拆除[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穿刺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術后臥床時間、X線曝光時間、住院時間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較 橈動脈組1例穿刺失敗,其余均成功,穿刺成功率97.83%;股動脈組穿刺成功率10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X線曝光時間和術后臥床時間對比 兩組患者X線曝光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 橈動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股動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X線曝光時間和術后臥床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X線曝光時間和術后臥床時間對比(±s)
注:兩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X線曝光時間(min) 術后臥床時間(d)橈動脈組 46 10.12±2.23a 31.22±10.83b 5.53±0.24a股動脈組 43 14.11±4.13 33.22±10.74 21.23±1.55 t 5.72 0.87 67.86 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n,n(%)]
急診介入是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較為廣泛的診治措施,其可以促進心肌梗死血管的盡早開通和心肌組織血液灌流的恢復,避免梗死面積進一步擴大[3]。
采用經股動脈穿刺并發癥較多,在本次研究中,其出現3例腰部疼痛、2例皮下淤血、2例穿刺部位血腫和2例動脈痙攣,且患者年齡稍大或者體型較為肥胖,安全性會進一步降低[4]。而經橈動脈介入其穿刺和手術成功率與經股動脈相似,由于橈動脈直徑比較粗,因此操作簡單,不容易出現血管痙攣。只要在操作時注意動作輕柔,并在透視下送管,會減少導管對管壁的刺激,降低痙攣發生率。術后可即刻將鞘管拔出,避免發生鞘管滑脫。且由于鞘管較細,因此局部出血幾率降低,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也節省了醫療費用[5]。另外,手術后無需制動,可減少肺栓塞和靜脈血栓發生率,也無需絕對臥床,患者自我感覺較為舒適,可有效避免尿潴留。
在本次研究中,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和經股動脈行急診介入治療穿刺成功率、X線曝光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者均有較高的穿刺成功率,且X線曝光時間接近;在術后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上,橈動脈組優于股動脈組(P<0.05) 。
綜上所述,相對于經股動脈行急診介入術來說,經橈動脈行急診介入術安全性更高,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縮短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社會和經濟效益均較高,臨床可大力推廣應用。
[1]高磊,劉昱圻,薛橋,等.高齡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中華醫學雜志,2014,22(26):2025-2029.
[2]褚耀南.經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肌梗死臨床效果觀察.河北醫學,2015,17(1):128-131.
[3]陳陽,洪慰麟,史凱蕾,等.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觀察.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4): 383-385.
[4]劉君,高磊,傅向華,等.溶栓后早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及心室重構的影響.中國急救醫學,2014,24(9):825-828.
[5]韓瑋,劉惠亮.急性心肌梗死經橈動脈直接介入治療臨床研究進展.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10):1109-11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43
2015-08-04]
364000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