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許輝 曲芳
益氣活血法聯合西藥治療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觀察
周麗萍 許輝 曲芳
目的探討益氣活血法聯合西藥治療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方法98例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觀察組予以益氣活血法治療,比較治療前后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和中醫癥狀評分,記錄治療前后炎性指標及纖維蛋白原(FIB)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白介素-6(IL-6)、中性粒子細胞比值(NE%)、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ES)及FIB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分別為(4.28±1.36)、(5.03±1.06)分顯著低于對照組(6.13±2.05)、(7.84±2.6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益氣活血法聯合西藥治療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可保護神經功能、改善臨床不癥狀,有臨床應用前景。
缺血腦卒中;益氣活血法;療效
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腦血管疾病,有數據顯示每年約150萬人死于腦卒中[1]。目前,臨床常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但會增加顱內出血風險。中醫學對缺血性腦卒中具有深入認識,認為其屬于“中風病”的范疇,可根據通絡、行氣、活血等原則開展臨床治療。對此,本文主要探討了益氣活血法聯合西藥對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炎性水平、凝血指標等的影響,以提高患者預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醫院收治的氣滯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2]中擬定的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經絡標準,辨證為氣虛血瘀型,入院后經頭顱CT確診,男59例,女39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4.39±7.54)歲。基礎疾病:高血壓13例,糖尿病6例。經醫院倫理協會通過,均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心肺功能障礙、過敏體質、發病至入院時間超過48 h、既往腦卒中、內分泌疾病、惡性腫瘤、入組前15 d采用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予以脫水、抗感染、改善循環等基礎治療,根據患者疾病予以降糖、降脂、降壓藥物行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100 mg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早上用藥,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將40 ml黃芪注射液置入100 ml 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30 ml燈盞細辛注射液置入250 ml 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3 d。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和治療第4天行靜脈采血,記錄兩組炎性指標血清IL-6、NE%、NES及FIB的變化情況;②治療前后行NIHSS評分,總分42分,分值越高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行中醫癥狀評分,評估內容包括神識昏蒙、頭痛、不語、眩暈、手足腫脹、心悸等,總分為40分,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③觀察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IL-6、NE%、FIB、NE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IL-6、NE%、FIB、NES下降幅度較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下降幅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比較(±s)
注:兩組治療前比較,aP>0.05;治療后兩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IL-6(ng/L) NE%(%) FIB(g/L) NES(μg/L)觀察組 49 治療前 174.85±13.26a 72.26±8.20a 5.58±1.28a 15.96±5.36a治療后 92.26±12.69b 59.35±5.39b 3.16±1.05b 9.13±2.51b對照組 49 治療前 173.11±12.41 73.07±8.51 5.82±1.36 16.11±4.69治療后 138.26±7.52 55.18±6.42 4.43±1.21 10.68±3.27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兩組治療前比較,aP>0.05;治療后兩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NIHSS評分 中醫癥狀評分觀察組 49 治療前 12.06±3.04a 14.69±4.25a治療后 4.28±1.36b 5.03±1.06b對照組 49 治療前 11.85±2.94 14.14±4.33治療后 6.13±2.05 7.84±2.63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指出,腦貧血者可“重用黃芪升補胸中大氣”[4],且能夠促使氣上達于腦,推動血液循環,改善腦缺血癥狀;《醫碥·中風》中指出,活血藥物是治療中風病的有效方案。本研究中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黃芪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發現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均明顯改善,療效顯著。黃芪是黃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具有固本養元、益氣扶正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氣虛癥狀。現代研究表明,黃芪注射液可作用于神經細胞,調節細胞功能,降低凋亡率;改善經絡阻塞癥狀,促使血液循環,減輕顱內缺氧、缺血。燈盞細辛注射液主要成分為燈盞細辛提取物,可抑制腦組織Na+-K+-ATP酶,減少其對神經細胞的損傷,具有保護神經功能的作用;改善機體血液微循環異常現象,減輕顱內缺氧、缺血癥狀,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可見,黃芪注射液和燈盞細辛注射液聯合用藥,可共湊活血祛瘀、補氣行氣的功效。
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炎癥可參與至腦損傷發展、預后中。IL-6屬于常見的炎性因子,達到病理濃度后,會損傷神經元,加重神經功能受損程度。NE%主要存在骨髓中,腦神經功能損傷后,NE%水平會明顯上升,是反映神經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正常生理狀態下,NES主要存在腦、脊髓中,血液中的含量較低。然而,當神經功能受損后,NES會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血液中。國內調查研究表明[5],NES水平與腦損傷呈正相關關系。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IL-6、NE%、NES、FIB下降幅度較對照組顯著,NIHSS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招遠祺等[6]指出,燈盞細辛注射液聯合西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與本組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益氣活血法聯合西藥治療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可降低機體炎性水平、保護神經功能、改善臨床不適癥狀,有臨床應用前景。
[1]繆新偉,李正元,姚樂,等.中西醫結合辨證分型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 43-44.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 中國全科醫學,2011,14(4):16-19.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92.
[4]甄曉敏,陳曦,郭德瑩,等.中醫體質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中國中醫急癥,2015,24(4):650-652.
[5]劉潤,周農.老年男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炎性因子血清學水平變化與預后的關系.中國全科醫學,2014,17(7):795-799,809.
[6]招遠祺,彭玲玲,謝雁鳴,等.阿司匹林聯合燈盞細辛注射液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廣東醫學,2015,3(6):934-9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202
2015-09-01]
116011 遼寧省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