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義 梁雪歡
社區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的影響因素
王武義 梁雪歡
目的分析探討社區中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的影響因素。方法對社區6982例高血壓患者進行1年的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使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根據分析,高血壓患者的地理區域位置、文化水平、醫療保障情況、并發癥等是影響治療費用的主要因素。結論在進行社區高血壓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應針對患者的實際血壓水平和影響因素做好防控工作,個體化的選擇降壓藥物,降低患者由于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
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影響因素
高血壓是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的主要疾病之一,并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1],是腦卒中、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導致死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證實控制血壓能夠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能夠減少20%以上的心肌梗死發生率、50%以上的心力衰竭發生率。高血壓的治療除日常生活控制外,主要通過藥物的方式干預。但是相關文獻報道,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服藥率僅為24.8%,僅有5.8%的患者血壓控制在正常的范圍中,全國由于血壓升高造成的早死亡人數每年超過200萬[2],產生極大的社會與家庭負擔。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就是長期服藥治療需要耗費較大的經濟成本,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低。作為高血壓防治工作的主要陣地,社區是了解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情況的主要環境,本文為進一步研究影響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費用的因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效控制血壓,對社區中高血壓患者進行調查,分析相關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10個省份本市區中2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每滿1個社區從中隨機選擇數量不等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所有患者均滿足相關診斷標準,血壓未達到控制目標。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患者,排除智力障礙、精神障礙患者,排除合并患有嚴重疾病,預期壽命不超過1年的患者[3]。資料齊全并實施規范化管理1年的患者共6982例,全部患者實施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方案有單藥治療、兩種藥物聯合治療以及復方制劑治療。
1.2 方法 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收集,要求患者填寫基礎病歷資料,記錄所有患者的人口學特征、收入水平、合并疾病、醫療保證水平、高血壓分級以及危險分層等。在隨訪過程中對患者的血壓、用藥的名稱、劑量、規格、服藥天數等進行記錄,同時記錄患者的非藥物治療首選以及冠心病、腦卒中事件等。患者1年中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為隨訪過程中抗高血壓藥物的費用總和。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對6982例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進行單因素分析,發現各年齡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患者的藥物費用顯著低于男性;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患者顯著低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患者;中部地區患者顯著低于東部患者;新農村合作醫療合作患者低于社會醫療保障患者;未合并并發癥的患者低于合并其他并發癥的患者;高血壓分級為1級的患者顯著低于分級在2~3級的患者;聯合用藥患者與復方制劑患者顯著低于單藥治療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982例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單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在本組研究中將患者的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以10為底做對數為應變量,根據患者的性別、文化水平、地理低于位置、醫療保證、是否合并患有并發癥、血壓等級、治療方案作為變量構建回歸模型,對影響高血壓患者的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根據回歸方程發現,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文化水平、地域位置、醫療保障制度、血壓分級、并發癥情況以及治療方案為影響抗高血壓治療費用的主要因素。
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疾病的防治費用和患者的人口學因素即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血壓分析、生活習慣以及并發癥、醫療保障制度等息息相關[4]。本組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患者的文化水平、地理位置、血壓分級、醫療保障制度、合并并發癥情況以及治療方案等對患者的抗高血壓藥物費用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通過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高血壓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抗高血壓藥物的治療費用越多,產生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文化水平會對患者的生活習慣以及經濟水平造成影響,患者的健康意識與醫療消費習慣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相關調查顯示,文化水平較高的患者選擇應用的抗高血壓藥物價位更高;同時地區對于患者的藥物費用產生影響,即提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患者的支付能力產生影響;在醫療保障制度中,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患者費用較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患者要高,主要是由于制度差異造成治療費用的報銷比例等存在不同,導致患者使用的藥品品種結構與價格存在差異。另外有相關研究證實,價位較低的藥物對血壓的控制效果不一定更差,血壓控制與昂貴的醫療費用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5],提示應當對社會醫療保險患者的費用進行適當控制。血壓分級的上升也會使患者的藥物費用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血壓分級高的患者藥物控制較為困難,需要使用更多種類或更為昂貴的藥物進行治療,且用藥的劑量相對于分級較低患者要大,所以導致費用上升。治療方案對患者的抗高血壓藥物費用也具有較大的影響,提示醫生在選擇治療方案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輕重,藥理、藥性以及經濟因素做出考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產生更好的社會經濟與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在進行社區高血壓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針對患者的實際血壓水平和影響因素做好防控工作,個體化的選擇降壓藥物,降低患者由于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
[1]馮芮華,王增武,崔月穎,等.社區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費用的影響因素.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0(3): 291-297.
[2]黃璟,白朝暉.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2012年門診藥房抗高血壓藥應用情況分析.上海醫藥,2013(23):39-43.
[3]王嬌艷.影響社區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及護理策略的研究.廣州醫學院,2012.
[4]熊巨洋,熊先軍,嚴霄,等.高血壓患者住院用藥現狀及費用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1):1352-1353.
[5]陳晨.門診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0):1731-17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207
2015-08-03]
528476 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