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娟
藥學干預對減少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效果觀察
馬瑞娟
目的觀察藥學干預對減少兒童相關性腹瀉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確診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175例患兒的臨床資料,均實施藥學干預模式,比較干預前后抗生素使用情況及相關性腹瀉的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后各種類型抗生素使用情況均優于干預前,且干預后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發生率為8.57%,低于對干預前的39.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藥學干預對減少兒童相關性腹瀉的效果良好,可減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降低AAD的發生幾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藥學干預;兒童;相關性腹瀉
隨著抗生素在兒科的應用愈加廣泛,濫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況逐漸加多,兒童AAD的發生率也逐漸增加。為減少本院兒童AAD的發生率,本院針對其危險因素實施相應的藥學干預,并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確診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175例患兒的臨床資料,均在使用抗生素72 h后開始腹瀉,大便水樣、糊樣,癥狀均符合AAD臨床診斷標準[1]。其中男86例,女89例,年齡1個月~10歲,平均年齡(3.56±2.15)歲,病程3~48 h,平均病程(12.30±11.9)h。
1.2 干預方法 ①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制定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相關制度,并做好宣傳工作[2]。②統計患兒臨床資料,并采用單因素卡片分析資料性質,篩選出具統計學意義因素,使用非條件Logistic確定危險因素,根據危險因素制定監測、培訓、計劃的干預模式計劃,并實施藥學干預措施,且注意做好監測工作。③根據存在的問題:無指征使用廣譜抗生素,抗生素的聯合使用率高、使用時間過程長等不合理使用的情況,藥師應與醫生充分溝通、分析,找出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達成共識制定初期目標,找出解決方法且進行落實,再調研、反饋、改進,直至經3~5個循環后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導原則》等有關規定,從而規范抗生素的使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實施干預前后抗生素使用情況以及AAD的發生率,抗生素使用情況包括抗生素使用率、廣譜青霉素類使用率、抗生素聯用率、細菌培養標本送檢率、抗生素使用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抗生素使用情況均優于干預前,且干預后兒童AAD發生率為8.57%,低于干預前的39.4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75例患兒干預前后抗生素使用情況及AAD發生率比較[n(%),±s]

表1 175例患兒干預前后抗生素使用情況及AAD發生率比較[n(%),±s]
注:干預前后比較,aP<0.05
項目 干預前 干預后抗生素使用率 162(92.57) 111(63.43)a廣譜青霉素類使用率 55(31.43) 36(20.57)a抗生素聯用率 76(43.43) 34(19.43)a細菌培養標本送檢率 37(21.14) 78(44.57)a抗生素使用時間(d) 13.16±2.3 7.52±0.8aAAD發生率 69(39.43) 15(8.57)a
抗生素可以產生在真菌、細菌和放線菌等微生物中,或者存在高等動物、植物中,對其他存活細胞可以發揮干擾作用,因此目前抗生素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而隨著抗生素應用愈加廣泛,我國兒童AAD的發生率也在逐漸增加,在11%~40%,且均發生在使用抗生素治療2個月后,經調查發現本院兒科發生AAD除與年齡較小有關外,還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關[2]。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若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則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尤其是年齡較小的患兒,由于抗生素藥性較強,患兒易產生較強的過敏反應,引起AAD發生,若患兒出現腹瀉,則易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流失大量無機鹽等癥狀,病情嚴重甚至影響生命安全。為降低本院兒童AAD的發生幾率,保證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本院實施藥學干預模式于治療過程中,并與干預前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及AAD發生率進行比較,以探究藥學干預在減少兒童AAD的效果觀察。結果顯示:干預后醫院各類型抗生素使用率、聯用率、標本送檢率及抗生素使用時間均少于干預前,且干預后兒童AAD發生率為8.57%小于干預前的39.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藥學干預可以控制不合理抗生素現象的發生,減少AAD的發病幾率。分析原因可能是本院實施的藥物干預模式是WHO制定并推薦的一種促進合理用藥干預模式,實施過程中,通過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用藥人員的工作水平、職業素養,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認識度,再加上臨床醫師通過對患者資料進行統計得出使用抗生素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對不合理用藥原因及過程進行點評,參與到臨床治療過程中,與醫師共同制定預期目標并努力,找出解決方法后落實、調研、反饋、改進,反復跟進、循環過程后制定合理、科學的用藥準則,從而規范臨床合理用藥,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降低AAD的發生幾率[3]。關于藥學干預在臨床醫學中其他領域應用效果情況,需加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探討。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實施藥學干預模式可以減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的發生,降低兒童AAD的發生幾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王遵憐.藥學干預對減少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效果分析.中國中醫藥,2012,10(14):114-115.
[2]劉文杰.藥學干預對減少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效果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71.
[3]李曉俠.要學干預對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影響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5):175-1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212
2015-08-12]
450000 鄭州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