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硯青+趙文佳+李健+孟德陽

企業圈嘉賓:
人人貸CEO 李欣賀
融360創始人葉大清
社區001創始人邵元元
大姨嗎創始人柴可
百分點創始人蘇萌
買賣寶CEO 張曉瑋
投資圈嘉賓:
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吳鷹
易凱資本CEO 王冉
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程章倫
九鼎投資VC投資部負責人王毅
觀察評論:
IT獨立觀察家小刀馬
你搶紅包了么?
春節期間,“巴掌大小”的地方掀起了一場不見人影的戰爭。現在已經沒有人談論什么是互聯網,它已經成為類似水電氣一樣的基礎設施,這種看不見的基礎設施前所未有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進而改變了傳統的商業。
你看,滴滴和快的都合并了。
就像是約好的一樣,幾乎每5年互聯網都會崛起一家千億級別巨頭公司、每1年都會產生一個近百億級別的現象級公司。從2014年的打車軟件大燒錢,到貼錢送外賣,再到互聯網金融和分享經濟的狂歡,“風口和豬”已經成為中關村賣煎餅的口頭禪,每天被演繹成不同版本在社交軟件中傳唱。小公司眨眼間就成為估值數十億人民幣的“準土豪”,這儼然已經成為年輕人新的人生目標。
在2015年,這個人們眼中口中手中心中都在蓬勃向上的行業,還會續寫去年的傳奇嗎?下一個火的又會是誰呢?《英才》請到了諸多在這個行業中摸爬滾打的企業家,唇槍舌劍,大伙兒還是覺得這個行業估值略有“虛高”,O2O模式和互聯網金融成為了大家公認的2015年投資熱點,逐漸改變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模式是這一年最重要的投資邏輯。
會否出現下一個BAT
《英才》: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是否還會出現BAT級別的巨頭?會在哪一細分領域出現?
李欣賀:O2O和互聯網金融未來或許會出現一家巨頭。O2O是一個手段,像我們看到的,很多企業都在進行線上線下的結合,如果最終和互聯網金融形成閉環,將擁有比目前還巨大的發展空間。
葉大清:百億美元甚至千億美元估值的公司都有可能出現,比如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我覺著中國肯定不可能只出現一家百億美元的公司,三五家是有可能的。
柴可:未來兩三年內必然會出現幾家百億美元估值的公司,我覺著第一是線上線下結合的O2O領域;第二,在健康的領域如何能做到一些更廣義范圍內的,更真實的,能幫助用戶的(產品)也會有機會。
未來的互聯網公司不可能再有BAT這樣巨大的千億美元狀態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會是很多排長隊的小餐館,而不會再有“麥當勞”或“肯德基”這樣的大公司出現。
蘇萌:未來三年內國內極有可能會出現百億美元高估值的公司,且可能將存在于以下三個行業:第一是金融互聯網P2P領域,第二是O2O個性化服務領域,第三是大數據領域。
吳鷹: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出現一家巨頭公司的可能性比較大,得益于這兩個行業巨大的體量,未來中國互聯網金融有可能超過美國硅谷。
王冉:無論是互聯網金融、智能硬件還是O2O領域都會出現一家巨頭公司,只不過有的離得近一點,有的離得遠一點。
王毅:當前環境下,在O2O領域出現巨頭的可能性較大,其中平臺型公司相較于生態型公司成為巨頭的可能性較大。
小刀馬:估值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應該會出現,出現的行業很有可能是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公司融資能力強
《英才》: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風險和前景如何?
李欣賀:未來互聯網金融將利用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的革新,提升金融效率,降低金融成本。P2P領域已經開始實行個人征信,意在規范借貸行為,為繁榮發展提供了保證。隨著諸多金融監管的推出,互聯網金融的體系逐步健康,地位將與日俱增。
吳鷹:中國創業企業非常多,對資金有巨額需求,但在傳統的銀行借貸中,60%以上的貸款是被拖延甚至拒絕的,這些需求如果涌進互聯網金融中,產生一家巨頭非常有可能。加之中國經濟7%的增速,依然會產生巨大的金融需求。
互聯網公司自身的實力很強,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融資幾百億一小時就能做到,如果未來發行新股,會將傳統行業中大量資金吸引進來。除此之外,互聯網行業本身在社會的投資量很大,有很多機會和好項目對接。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決定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勢不可擋。
O2O是趨勢
《英才》:互聯網會繼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嗎?O2O的商業模式是否會成熟?
李欣賀:面對互聯網帶來的顛覆性創新,有兩類企業最需要求自保。第一類是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取超額利潤的行業,例如傳統零售業,由原來的多級分銷到現在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的模式,電商將市場上的信息變得更易獲取,使原來的零售業受到很大沖擊。第二類是由于互聯網的興起帶來商業模式改變的行業,例如代駕,將社會上的閑置資源(包括人)進行更有效的運用,在顧客模式和運營模式方面進行了創新,沖擊了舊有的企業。
邵元元:其實在O2O模式當中,美國和中國是不一樣的。美國是“輕模式”,中國是“重模式”。美國O2O企業,大部分基于穩定商業產業基礎,在這個產業基礎上有了移動端,移動端是一個輔助性的工具;中國是寄希望通過移動端、通過O2O來革傳統產業的命。
張曉瑋:現在社會是一個企業、產品與用戶關系重構的時代。
實際上,不論是互聯網還是傳統企業,在“與用戶關系”的問題上都存在危機感和焦慮。其實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于思維,能快速的聚攏人氣;而傳統企業的優勢在于具體的執行層面,有成熟的產品技術、服務以及渠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