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東梅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逐漸深化,市場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之中,按照固有的經濟手段反映會計資源的價值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在1997年第一次提出了公允價值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2006年12月5日以公允價值運用為核心的會計審計準則完整體系便應運而生?,F如今,公允價值依然是國際上比較具有挑戰性的難題。從2006年的出臺到2015年,歷經9個年頭的發展,探討熱點已然從“公允價值是否好”、“是否適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大環境下生存”演變成“如何完善社會公允價值體系來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目前,公允價值準則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一些不相容的弊病開始展露出來。因此,公允價值體系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會計準則,完善公允價值體系是勢在必行的。
公允價值的概念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和實務界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我國對于公允概念的定義,是指在買賣雙方公平交易的前提條件下,對交易中所涉及的資產問題掌握的清清楚楚,雙方對對方沒有任何隱瞞,自愿進行的一種資產交換或者債務人對債權人的財產清償,不存在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詐脅迫等情形下進行交易等問題。而美國比較權威的機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是這樣解釋的,公允價值是指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的有序交易中,銷售一項資產或者轉移一項債務所需要支付的費用。顯然,我國和西方國家對公允價值意義的界定標準略有不同,但其本質都是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進行的。
公允價值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交易雙方平等自愿,信息真實。真實性是公允價值的最本質屬性,真實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交易雙方對交易中所涉及的財產狀況毫無保留的告訴對方,對買賣雙方沒有任何隱瞞;二是雙方對提供信息的真實準確性的認知。第二,及時性。對于交易雙方所提供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對方,國際會計市場交易信息的及時更新,都體現出公允價值的及時性。第三,交易雙方的虛擬性。在國際市場上的大多數交易都不是現實中的交易,對資產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現了公允性在市場上尤為重要的作用,準確的風險評估不僅僅可以節省現實交易中不必要的開支,也使買賣雙方避免遭受因為市場變化而引起的資產或者實物價值下跌造成的損失。第四,公允價值不僅是對資產的公允性也是對債務的公允性。
19世紀80年代,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第一次提出了公允價值的概念,這在會計體系發展的歷程中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發展。但是,由于社會對于公允價值的概念比較陌生,所以公允價值的發展一度是比較緩慢的。直至90年代,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大舉推動下,社會公允價值的概念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人們對其的態度轉向了支持與認可,不再是之前對新興事物的抵觸情緒。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從1990年12月到2006年9月發布和修訂的55份財務會計準則公告中,直接涉及公允價值的就有41份,約占發布準則總數的75%。2003年至2004年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準則中,有關資產、負債確認與計量的準則直接運用公允價值的比例已超過90%。
而在我國,1997年各位專家學者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研究中,公允價值準則在我國被首次提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我國會計制度一次大的改革,對我國經濟秩序的有效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公允價值在我國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2000年引進公允制度,其發展結果不是特別理想,公允價值的運行嚴重影響了我國企業的發展,造成企業內部制度混亂。所以在2000年到2005年期間,國家會計委員會明確指出,回避公允價值在財政事務中的應用。公允價值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逐漸銷聲匿跡了,公允價值的引進未能在我國長足的發展,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沒有走切合國情的道路,沒有根據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發展措施,所以公允價值在我國的發展停滯不前。但是好的事物總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2006年12月5日以公允價值運用為核心的會計審計準則完整體系的應用,由于經濟市場大環境的改變,公允價值也是如魚得水,迅速的發展起來,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和新鮮的血液,促進了我國企業的有序穩定發展。
我國在公允價值的運用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績,但是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也是不能忽視的。第一,公允價值的發展缺乏良好的生存環境。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是公允價值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的國內市場環境還是相對不穩定的,市場環境比較復雜,所以一些企業的也未得到更好的發展。第二,公允價值的可操作性比較差。公允價值涉及到會計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會計人員在清楚地認識到公允價值對會計工作以及社會市場經濟的重要性,才能加大執行力度,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第三,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現如今,一些單位會計人才整體素質不高。會計人員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主力軍,一些企業急需會計人員,因此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大學生被招聘進來,對于會計業務實際操作完全陌生的他們,不能為企業的發展更好的做貢獻。一些年齡相對比較大的財務人員,雖然有豐富的經驗但是對于比較新奇的事物,其接受能力相對于年輕人而言還是比較差的,比如互聯網的應用和計算機的操作等。因此就出現了會計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素質低下、管理工作秩序混亂。第四,公允價值的可信度問題。由于我國市場機制不健全,缺乏相關的管理機制阻礙了公允價值的應用,同時社會誠信的缺失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針對公允價值應用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以促進我國市場環境的穩定發展。第一,改善市場環境,完善市場機制。我國應該加大鼓勵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為公允價值的應用創造良好的大環境和適合發展的優良外部條件。第二,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一方面,掌握財政的相關專業知識是必要的。對于一些有著豐富工作經驗但是未取得相應證書的在崗人員,應該定期開展會計知識培訓以及互聯網應用和計算機操作等相關業務知識,積極督促其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做到持證上崗。根據《會計法》相關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因此,對于一些剛從大學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就是進入財政部門工作的敲門磚,這個硬性規定是不容忽視的。另一方面,會計人員的道德水準和職業操守也是極為重要的。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定期開展一些思想教育宣傳工作,從而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和職業道德建設。因此,入門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后期的思想教育是尤為關鍵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人員的工作質量。第三,建立監督約束體系。對公允價值應用中存在舞弊的人員,加大處罰力度,以儆效尤。
我國對公允價值的研究文獻是公允價值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這些研究點明了我國公允價值研究存在的問題和具體條件,為公允價值的實際運用打好理論基礎。除此之外,我國對公允價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層面,,很少從微觀技術層面來研究,可見實證研究方法的陳舊,缺乏創新。所以,公允價值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加深。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13年1月分頒布實施了《公允價值計量》,從而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了框架,也對公允價值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也修訂了公允價值準則,為公允價值的研究提供了制度條件和微觀技術條件。
我國應在國際研究基礎上,從公允價值相關性研究、國際差異研究、特定行業研究幾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探索公允價值與市場穩定的關系,促進公允價值深度與廣度的提高。
在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大背景下,公允價值給財務會計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企業開始逐漸接受并在會計工作中應用公允價值,研究公允價值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并且能夠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和長足發展。但我們應該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在推行公允價值的過程中慎重地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制定完善的公允價值體系及監督管理機制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寧小博.對我國公允價值實證研究的審視與展望[J].現代商業,2014,14:205-206.
[2]張瑞琛.對國外公允價值實證研究的回顧與評述[J].江蘇科技信息,2013,05:22-24.
[3]張瑞琛.對我國公允價值實證研究的回顧與評述[J].江蘇科技信息,2013,07:13-14+23.
[4]壽佳露,趙哲琇.淺談對我國公允價值實證研究的探索[J].現代商業,2012,36:275.
[5]劉斌,羅楠.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述評及研究新機遇[J].預測,2011,05:76-80.
[6]劉浩,孫錚.公允價值的實證理論分析與中國的研究機遇[J].財經研究,2008,01: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