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
1.企業對注銷程序執行不當
注銷是納稅人中止納稅義務必須經過的程序,但很多企業并沒有樹立這樣的意識,部分企業在進行注銷時的程序和手續也是不規范的。有的企業由于被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或經營不善造成破產,屬于被動式中止經營活動。在企業宣告解散時,并沒有落實稅務的注銷程序,甚至沒有將企業解散情況通知稅務部門。有的企業在進行注銷清算時也不能夠合理的清算自身的債權、債務關系,不能提供規范的清算報告,在對一些賬務的處理上也存在模棱兩可的現象。這會使稅務機關在處理企業的注銷程序時難以估算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不能很好的計算相關稅費的繳納。也會給稅務機關留下偷逃稅款的嫌疑,稅務機關在對企業清算過程中產生疑問時,有權讓企業提供相關的證明文件,重新樹立注銷的流程,這會延長企業注銷程序的所用時間,影響注銷的進行。很多企業的經營者在企業停止經營后都忙于尋找新的生意,謀求其他的生路而不會理會原企業,對注銷程序也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這種不配合的做法會給稅務機關的執法帶來很多的困難。
2.缺少專業的處理企業注銷方面的人才
部分企業尤其是規模不大的中小型企業,在人員的配置上是不夠全面的。往往存在統一會計分管企業多項財務工作的現象,而許多會計在處理企業相關工作時是缺乏經驗的,甚至并未經歷過企業的結散注銷。財務會計人員在企業經歷解散、關停、轉讓等情況時沒有及時向稅務部門告知情況并開啟注銷程序的意識。由于企業的注銷要經歷大量的財務數據的計算、所得稅的計算、各種稅款的繳納、以往欠稅或滯納金的補繳和相關文件的草擬,會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而許多企業的財務人員不具備同時處理多項業務的能力。財務人員在對稅收知識的掌握上也不能滿足稅務機關的審核,這會讓企業在進行注銷的時候經歷很多彎路,不能達到稅務部門的要求。在企業經歷解散注銷時,會計人員的工作往往僅僅局限于本職工作的完成,而不會設身處地為企業的所有者合理籌劃稅務,不能主動為企業節省稅款,減少稅收負擔。
3.稅收政策指導性差
稅法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致性,但在各個地方的相關條例和行政法規的制定上是有所不同的。各地在處理企業注銷流程是,稅務機關會設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條件約束,所需提供的資料、經歷的手續流程都各有不同。在企業面臨注銷時,很難獲得當地的稅收政策,不能完整當地在稅務注銷中設定的條款。稅法要求納稅人在中止納稅義務時辦結稅務注銷登記程序,但對于逾期未辦結或解散后找不到的納稅人,稅法并未明確規定處罰措施和處罰力度。稅收管理員在日常管理中沒有具體規程作為參考,通常的處罰方式和相關的金額都會設置一個區間,而不是制定一個額度,具體力度要有稅收管理員衡量具體情況而決定,執法力度中會摻雜了人為的因素。對處置不公平的執法,納稅人并不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合理規劃注銷方式,完善賬務處理
企業的注銷有時是由于企業的破產或被吊銷營業執照,有時是由于企業經歷了關停并轉等。對于經歷破產的企業,要非常完整明確的羅列出企業現有的債權債務關系,在剩余清算資產中盡可能的扣除可扣除項,即債權債務清償損益、清算費用、清算稅金及附加、以前年度虧損等項目,這樣會減少清算時所發生的清算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進而減少企業的應納所得稅。在面臨關停、并轉等抉擇時,也應該預先計算出每種方式所需繳納的稅款。企業的關閉、停辦即為企業經營生涯的結束,要完成相關稅費的清算,主要涉及所得稅。而企業的合并、轉產還意味著企業股份的轉移,要針對轉讓的股權繳納印花稅。企業注銷前要在賬務上設置“清算費用”和“清算損益”兩個賬戶,將清算期間的各項費用成本,各種收益損失都記錄到這兩個賬戶中去。在清算結束時,這兩個賬戶應該是沒有余額的。并且,應將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賬戶全部清零或者轉為營業外收入。完成對各種壞賬的處理,收回在外的投資,完成多繳稅款的退回。保障注銷前在企業賬務上的清理,保留相關憑證,方便稅務機關對企業的賬務進行檢查。
2.強化對企業的日常管理
想要解決企業在稅務注銷清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企業必須通過完善自身入手。企業的負責人應帶頭樹立起依法納稅、依法辦稅的意識。加強與稅務機關特別是基層稅務管理員的溝通。及時從基層稅務管理員那里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按時申報、足額納稅。在稅收管理員對企業進行查賬時,要大力配合,有問必答,如實回答。緊跟政策,調整公司經營方案。在日常經營中企業檔案進行電子化管理,方便隨時提取企業的納稅數據和經營數據。方便在企業進行注銷的時候進行電子化的賬務結轉,而不是過度的依賴人力。企業要在日常嚴格處理賬務工作,做到賬實的一致,保留原始檔案,方便稽查部門的檢查。在注銷前要將注銷程序前移,提前清晰企業的各項債權債務關系,處理各類壞賬,繳納當月的稅款,為注銷做好賬務上的準備,不在自身賬務處理上耽誤企業注銷的時間。
3.加強人員素質的培養,適當引入外部機構
企業雇傭的財務管理人員應該是專業的、業務水平合格的,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對于專業素養要求較高的職位還應具備會計的專業技術資格。在企業面臨注銷前,財務會計人員應提前與包括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等相關各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工作,了解注銷所需要的硬件要求。并能夠及時地對這些要求做好準備,規劃好各項業務的先后順序,方便在每一環節都能做好預備工作,順利進行。企業方面應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鼓勵人員參加大型的職業技術培訓課程,了解最新的業務咨詢。對于大型的、關系冗雜的企業,在其注銷時更要格外的小心。要完成對資產的清理和債權債務的分析處理,工作量非常巨大。這時,企業可以適當的在社會上外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幫助企業完成各類資產的清點和賬務的處理。專業的中介機構會有豐富的關于企業注銷方面的辦事經驗,熟知各部門的辦事流程和公司賬務處理上的注意事項,聘請外部中介機構可以很好的節省企業的時間,而且其出具的相關資料也更具備公信度。
[1]曹福來.稅務登記注銷制度探析[J].稅務與經濟,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