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華
出口退稅是一項稅收制度,該項制度鼓勵并提倡開展出口貿易,提升出口國自身的國際競爭力。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退稅率的變動、歐美需求的降低以及貿易經營模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稅務籌劃這一問題。筆者將結合企業發展的使其情況,探討現行的出口退稅體制和當前的稅務籌劃工作,希望能夠更加科學地編排生產經營活動,降低稅收負擔,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利益,實現長遠發展。
出口退稅稅務籌劃關乎著企業的生存發展命運,也是國內外學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當前正在使用的出口退稅體制可知,在外貿企業中,主要采用免退稅政策,生產企業一般實行免、抵、退稅務政策,其中,免指代貨物報關出口,且列入財務銷售范疇后,則無需上繳出口環節的銷項稅金;抵指代出口產品所使用的材料和資源中的進項稅額可抵償內銷貨物所對應的銷項稅金;退指代同一時期的內銷銷項稅金小于抵減額時,則應依據不足部分開展退稅操作。經由上述探討可知,在出口退稅稅務問題中,外貿和生產型企業均面向出口銷售環節所對應的銷項稅金來實施免征,然而,也存在不同,外貿企業主要參照征稅率進行免稅,但生產型企業則依據退稅率進行免稅,并依照法律嚴格上繳征稅率與退稅率的差額,同時,在財務層面實施進行稅務轉出操作。本文將以生產型企業為例,具體探討出口退稅稅務籌劃。
企業面向小規模納稅人采購允許退稅的貨物,因征稅率和退稅率相同,都為3%,無自負稅款。若面向一般納稅人購料,對大多數商品而言,其征稅率均超過退稅率,進而生成自負稅款,則會增加成本投入。因此,若可面向小型納稅人購進質量相同的產品,同時,不含稅價格相等或者超出的部分小于從一般納稅人處采購金額與征退稅率乘積的差額下,則應面向小規模納稅人進行采購。
分析國內購進與國外購進這兩種條件下各自對應的不予抵扣稅金可知,國外購進小于國內購進,且不予抵扣稅金越少,企業所承受的稅收負擔越小。由此可知,若原材料以及零部件均相同的條件下,當進口產品的成本等同于國內價格時,或者超出部分不大于進口產品價格與征退稅率差額時,則應選擇進料加工。
普通貿易產品一般從境內來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主要從本國采購,但加工貿易貨物常常從境外采購,源自國外,僅僅在國內開展加工處理操作。通過上述探討可知,對比國內采購和進料加工,應選擇后者,這是因為在普通貿易中,國內是原材料的主要采購地,同時,對于國外采購而言,加工貿易最為科學。隨著國內材料所占比例的下降,進口材料不斷提升,進出口差額逐漸縮小,整體稅負也將有所減輕。
在加工貿易中,來料與進料加工是兩種最為常見的貿易形式,企業可借助加工貿易形式的正確選擇來減輕稅收負擔。從征退稅率方面來說,征稅率高于退稅率,并將差額列入出口貨物成本。對于進料加工貿易而言,征退稅率間的差值越高,不予免征稅額便越大,即將更大的數額列入成本中;從企業獲取利潤的多少層面而言,在進料加工貿易中,利潤越多,可抵扣的稅額便越大,則應退稅額越小,有時還可能需要上繳稅額。相反,可獲取的利潤越少,可抵扣稅額也較小,則會返退更多的稅額。
對于貨物而言,其內外銷比重在當期所上繳的稅額與劃入成本范疇的增值稅額中發揮著巨大影響。由此可知,生產企業應參照材料采購情況、生產活動、銷售業績等適當變更內外銷比重,而這將有利于增值稅負的減輕。
對于生產企業而言,在出口貨物的過程中,一般利用免抵退進行增值稅計算,而外貿企業在出口貨物的過程中則利用免、退的原則來計算增值稅與消費稅,退稅所參照的計算公式以及計稅依照的標準各不相同,同時退稅率不超過征稅率。通常生產企業能夠直接出口,也可借助外貿公司實施間接出口,這兩種出口方式所對應的稅負存在差異,應借助納稅籌劃合理選擇出口方式。若出口價格超出外貿公司所采購的價格,待退稅率與征稅率相同時,生產企業無論選擇直接出口,還是采用間接出口,這兩種方式下的稅負均相等;待退稅率不超過征稅率時,間接出口優于直接出口,間接出口所繳納的稅款較少,且退稅額較多。
國稅發[2005]68號中清晰指出,出口企業需從貨物報關出口開始計算,90日期限內,向退稅部門提出出口貨物退稅申請,履行相關手續。對于超越期限不提出申請的,則退稅部門不予受理。在生產企業中,若未參照相關規定合理提出退稅申請,未辦理相關手續,若到期之日不在本月免抵稅申報時間范疇的,稅務機關在短時間內可不參照內銷貨物的標準進行征稅,但若在下一個月的申報期限內進行申報,逾期不報的,則應參照內銷貨物的標準進行征稅。
例如,某企業5月2日出口了某些貨物,這批外銷貨物所對應的進項稅額為600萬元,該企業除外銷貨物,還擁有內銷貨物。若假設在這一期間,內銷貨物需上繳500萬增值稅。若將所有外銷貨物且搜集完整單據后參照該期共同辦理申報退稅,因進項超過銷項,便存在退稅,若當期所對應的退稅額假定為100萬。在具體的工作活動中,該退稅額通常一年后方會退換給企業,這種資金占用會對企業的運營產生影響,也會干擾財務運轉。因此,企業可從全局的角度出發來權衡內外銷比重,在90日期限科學籌劃,盡可能維持企業處于不退稅,同時不繳稅的條件。另外,若外銷超出內銷,退稅額較多,則企業應有效申請辦理退稅,提前開展,進而獲得更大幅度的退稅優惠。
綜上可知,出口退稅納稅籌劃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命運,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在對外出口商品時,如何縮減出口成本、拓展利潤空間已成為難點問題。在新形勢下,中小企業應全面把控當前的稅收政策,增加稅務籌劃的可操作性,借助出口退稅政策,全面管理現金流,有效利用免抵退稅政策,切實降低成本支出,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
[1]常磊.淺談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出口退稅方式、流程及籌劃——以阿爾及利亞貝賈亞連接線項目為例[J].西部財會,2014, (4):20-22.
[2]陳暐.新制度下增值稅稅收籌劃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5,(19):83-84.
[3]沈砼.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稅收籌劃問題研究——以增值稅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4]潘治強.淺談企業出口退稅的稅收籌劃[J].新財經(理論版),2014,(3):198-198.
[5]王攀,戚玉龍,劉源等.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稅收籌劃[J].國際商務財會,2013,(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