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櫻
自20世紀末期中國高校快速擴張以來,高等院校積累了巨額的國有固定資產,大規模的國有資產提升了高等學校辦學條件和層次,成為高校向社會輸送大量人才的重要保證。但是,現有大規模的國有資產并未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使用效率較為低下,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這一現象是由諸多因素所導致,如資產管理方式落后、管理體制不順、各部門各自為政以及資產管理導向的問題,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重視資產的真實、合法及存在性管理,忽視資產使用效率的管理。財政部、教育部《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中雖然有“高校資產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的條款,但缺乏具體的操作途徑和方法。因此,如何提升高校國有資產使用效率成為當前高校資產管理的重點。
制度是效率的基礎,國有資產有效使用離不開健康的制度保證。然而,現有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存在明顯的缺陷,一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烙印,缺乏明確權責利的有效機制。二是現有國有管理體系存在多部門交叉管理的問題,導致國有資產使用難以適應多頭管理帶來的混亂。三是現有管理體系缺乏詳實的考核和評價體系,導致管理部門無法動態考核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和閑置程度。四是現有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缺乏明確的分類管理,導致難以分別考核增值型資產和消耗型資產的使用效率。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現有管理體制進行漸進式改革:一是良好的管理體系首先要明確資產使用的權責利關系,誰使用,誰負責,誰獲利,即國有資產必須歸口管理,即使是國家投資建設或購買的資產,要充分發揮資產的使用效率,必須劃分權責利關系。二是理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關系,各部門做到職責明確,打破分割、分塊管理帶來的種種弊端,充分發揮資產使用部門對資產適當處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必須要求在對資產管理時設定一個動態的績效評價體系,從而激勵資產使用者減少國有資產的閑置程度。因此,管理體制的一個重要層面就是設計一個良好的使用效率評價體系。四是對于不同類型的資產,必須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制度設計時也必然考慮到資產分類管理的要求,從而為提升不同類型資產使用效率創造更為充分的條件。總之,高校國有資產屬于國有資產管理的范疇,在進行制度規范時,既要考慮國家資產管理的整體性,也要關注高校國有資產的特殊性,從而為高校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創造條件。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設計,是提升資產使用效率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資產使用效率的重要保證。隨著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漸進式改革的推進,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也將愈來愈完善,高校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外部環境也愈將改善。
高校國有資產屬于公共品范疇,國內學者毛程連(2002)認為公共產品理論為國有資產管理的績效評價提供了最基本的衡量標準,并由此概括出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筆者認為高校國有資產雖然屬于公共產品范疇,但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了評價高校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可以適當引入基于投入產出的效率評估體系,以此來評價中國高校國有資產使用績效的演進過程和橫向差異,同時考慮到國有資產的公共品特點,可以對現有的效率評估體系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這一特征。測算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可以采用Pastor and Lovell(2005)提出的Global-Malmquist指數,其具有將參考集歸一,具有傳遞性良好等性質。實踐中,難點是如何定義國有資產的投入產出量,一般而言,可以使用投資資金作為投入變量,而將科研成果、培養學生數量等作為產出變量。在具體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對于不同類別的資產可以分別進行核算。通過量化的評價體系,為國有資產使用效率提供一個可以衡量的可行標準,這無疑有助于有效監管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充分挖掘國有資產造福于全社會的作用,達到帕累托福利改進。
隨著高校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推進,各高校基本實現了資產管理的電子化和網絡化,提高了高校資產管理的公開度和效率,促進高校資產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變革,提高了管理水平。但是,現在的高校信息化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多方面需求。一是缺乏兼容性,不同高校使用不同系統,同一高校內部各系統之間仍難以進行信息交流;二是現有信息化系統仍僅是起著記錄的功能,不能有效地反映國有資產使用的詳細信息;三是缺乏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資產持有方與需要使用方之間難以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換。為了彌補上述缺陷,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現有信息系統進行再規劃。一是提高國有資產區域兼容性和擴展性。通過國有資產區域共享,可以達到提高現有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這一兼容性和擴展性既包括在國有部門之間的共享,也包括高校向其他企業單位的擴展。二是擴展現有信息系統功能,反映高校國有資產使用的動態信息,強化對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監管。三是建立國有資產交流使用的信息化平臺,提升大型設備、高精儀器等價格昂貴設備使用效率。交流信息化平臺應包括設備詳情、型號、使用狀態以及使用資費標準,為資產持有方與使用方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可靠的途徑。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部分高校出現資產閑置浪費的現象,而且這一現象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學校的重要監管部門,可以從審計監督的角度介入到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層面上來。當前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對國有資產的審計集中在資產的采購、保管、維修等的監管,審計目的是保證資產采購和使用的合法性及真實性。這一審計思維對保證國有資產的真實合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缺乏對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審計。針對上述存在問題,今后高校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可加強對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審計。具體的做法是:各部門建立完善關于資產使用效率的規章制度,將資產使用效率納入部門考核的重要內容,抑制資產采購的沖動,節約國有資金;實時記錄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建立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動態指標;除進行傳統的資產審計外,加強對現有資產使用效率的審計,督促各部門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減少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在高校規模急劇擴張的背景下,各高校普遍存在國有資產的采購和建設的沖動,而缺乏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激勵。這一現象既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也反映出現有約束激勵機制的不相容性和管理上的漏洞。我國高校應當為提升現有資源使用效率尋求解決之道。這是中國高校當前資產管理的重要政策導向與工作重點。
[1]劉敢,高校國有資產運營管理體制轉型的產權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5(04).
[2]馬穎,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系統數據接口設計.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03).
[3]毛程連,公共產品理論與國有資產管理的績效評價.財經研究,2002(05).
[4]彭曉東和陳西東,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蘭州大學學報,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