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德明
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跨國集團的出現都將審計推向了國際化的高度。我國的審計從最初的國家審計開始,逐步建立內審制度,如今內部審計已成為了企業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時企業內部審計風險也逐步凸顯。國外在審計風險方面擁有比我們更多、更豐富的經驗,我國對審計風險的研究至今也不過二十幾年較好的發展,內部風險研究在大多企業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是對比起擁有健全法律和控制體系的國外來說,仍然有很大部分企業并未真正意識到內部審計風險的重要性,缺乏對內部審計的深刻認識。特別是傳統觀念上企業總是將經營管理與內部審計對立起來,認為審計是對經營的阻礙,企業內部審計始終處于一種尷尬的地步。然而,近些年,不斷出現的“ST郯百文”、“銀廣夏”等事件,卻為企業敲響了警鐘,暴露出的審計缺陷和問題不得不讓人深思。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多變性使得審計的風險也大大的增加。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經營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企業向著多元化發展,經營管理涉及的項目越來越多,過程控制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企業的內部審計也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的財務審計,而是作為一種經濟職能開始向企業管理延伸,只要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都是內部審計關注的重點,這不僅要求企業審計人員對現有運行狀況進行評定,還需要依據其審計結果對企業的持續經營作出評估,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信息,審計難度也隨之增加,審計風險也變得很高。
法律環境不成熟是審計風險形成的一個客觀的原因。法律在經濟社會中,既為企業的審計提供強制保障,同時也對其進行約束。然而,我國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至今依然不夠成熟,和國外成熟的審計法律體系相比,專門的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不成熟,缺乏一套完善、具體的法律體系,對審計人員的審計活動難以用標準統一的法律來進行約束,審計的風險大大增加。由于審計法律的不成熟,缺少法律的約束和監管,審計難以保持其職業的獨立性,才會爆發出銀廣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事件,這也讓我們意識到審計風險的巨大危害性。
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是企業審計順利開展的保障,運行良好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指導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也能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相反,沒有制度的保障,難以對審計人員的行為進行監督,審計人員也難以用統一的規范去進行審計活動而增加審計風險形成的可能性。目前大部分企業依然缺乏完善、規范的內部審計制度,審計工作開展難度大,審計人員多以單純的記錄為主,很少去記錄有效的審計事項,審計結果和審計質量無法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的問題難以得到全面的展現。審計的目的性不強,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不進行深入挖掘,停留表面。總之,沒有制度的約束,審計工作難以發揮作用,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大。
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與審計風險息息相關。審計涉及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豐富程度要求很高。目前,我國的內審人員大多都是專業的財務從業人員,雖然掌握一定的財務知識,但是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卻無法做到全面的掌握,缺乏系統的、完善的審計經驗。并且,加上企業內審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審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和對審計工作的責任心。總之,目前我國審計人員總體素質不高的情況,難以應對企業越加復雜的經濟狀況,這無疑為企業的審計又增加多一分危機。
良好的社會經濟狀況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是企業內部審計順利開展的保障,規避審計風險的重要環境保障。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宣傳,特別要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宣傳,讓社會對審計都有一個普遍的認識,特別讓企業認識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支持審計工作的開展。同時,為保證審計工作的切實執行,國家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腳步,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提供統一標準的法律解釋,并且依據現實情況和借鑒相關先進國家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和修正我國的審計制度。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的完善不僅可以加快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設進程,同時也能保證審計發揮評估、監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
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是落實企業內審工作,減少企業審計風險的有力保障。企業應該重視內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參考內審法律法規,借鑒成功企業的內審經驗,同時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內審制度并嚴格執行。學習先進的審計方法,減少抽樣審計帶來的審計誤差,提高審計工作的正確性和有效性,降低審計誤差帶來的審計風險。同時,為保證審計制度的切實執行,需要堅持與之相適應的質量評價的原則,企業管理人員和審計人員必須遵循內審法律法規,不因私利,做出違背法律的判斷。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要嚴格落實內審規章制度,進行規范化的工作操作,其次,保證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如實反映審計情況,通報審計結果,不弄虛作假,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是整個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成敗的關鍵。因此,審計人員要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多學習審計、會計包括企業經營方面的知識,加強對審計相關法律的學習,豐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同時企業也要加大對審計人員培訓的投入,使審計人員能夠不斷地接收和掌握新的審計知識,不斷應用科學的審計方法進行審計工作。同時,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還應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嚴格踏實地對待審計工作,富有責任心,客觀公正的處理審計工作遇到的一切情況,如實反映審計結果。其次,要具有高度的風險意識,對可能存在風險要多思考,不可盲目草率的下結論,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變革的逐步深化,企業的持續經營發展離不開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只有深刻認識審計風險在審計中的核心地位,不斷創新審計方法,正確看待審計風險、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沈凌.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風險診斷[J].企業研究,2012(13):10-11.
[2]楊懷珍.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品牌,201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