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培麗
(叢臺區沁河小學,河北 邯鄲 056000)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鐘培麗
(叢臺區沁河小學,河北 邯鄲 0560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而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育對閱讀卻只僅僅停留在課本的內容上,小學語文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是強行將教師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學生,并沒有培養起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理解的能力,因此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得不到提升。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出探討。
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為了使學生更加活躍地融入課堂,增加語文的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非常重要。通過閱讀,學生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閱讀中獲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只有教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對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培養起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加強語句訓練。
在對學生的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對句子的組織能力,讓學生通過造句等方法進行訓練,在學習課本內容時注意文章中優美的句子,讓學生進行勾畫并且多讀增加自己的感受,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例如小學課文《匆匆》,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后習題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或者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和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并仿照文中句子的寫法再寫幾句。最后為了加強學生對文章的印象,讓學生背誦并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學生做完練習后,教師可以選取文章中的關鍵詞語讓學生進行造句練習,讓學生更加靈活地使用詞語。
(二)加強寫作練習。
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的關系也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上,給學生出一個與學習過的文章相接近的題目,進行寫作小練習,讓學生寫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出一個這樣的寫作練習:在學習了《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文章之后,出一個這樣的題目:《走遍天下___為侶》,讓學生自己想象往空格里加入東西去寫,自己命題,寫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東西。
(三)展開想象,續編下文。
在講解文章時,會注重對文章內省略的句子進行續編練習。學生在讀故事時也會對省略的句子產生好奇,從而展開聯想,對文章的下文進行續編。這種做法可以擴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更加自如,在閱讀時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例如: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站在伯父靈柩前,小周曄可能會想起什么呢?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又如對課文《狐貍和烏鴉》的故事進行續寫,烏鴉自從上次上當受騙以后對狐貍的態度怎么樣?讓學生在學過課文的基礎上對下文進行續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對閱讀的方法并不了解,不知道怎么去讀。因此,教師應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為學生傳授閱讀方法,使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做到快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核心觀點,從而領悟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一)問題法。
閱讀時可以帶著問題去讀,例如閱讀課文《女媧補天》時,可以在讀之前根據課文插圖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女媧是誰?女媧為什么補天?女媧怎么樣去補天?最后的結果怎么樣?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勾畫法。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勾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地方,也可以在閱讀中對不懂的字進行注音,查意等。另外,讓學生摘抄自己有感觸的,自己喜歡的句子也很有必要。摘抄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與文化水平。
(三)默讀法。
默讀可以使學生全心投入課文之中,做到眼到心到。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安靜的讀書環境下做到邊讀邊思考。特別是在閱讀長文章時,注意理解每個句子,每一段的大概意思,可以在閱讀完整篇文章后將大意整合起來,使文章變得更加容易,同時也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
學生的閱讀范圍不能只局限于課本內容中,還應拓展閱讀范圍,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并且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知識含量多的書籍,例如:也可以在課堂上引用一些課外的小故事或者名人諺語等,使學生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修養,讓學生形成更健全的人格。教師還可以在學習課文內容時為學生引申,讓學生突破課本,例如學習課文《將相和》之后,可以跟學生介紹這篇文章的出處《史記》,并讓感興趣的同學去進行研讀,深入了解。又如學習課文《景陽岡》后,可以為學生們引申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簡述其中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們去進行閱讀。學完古詩詞之后可以讓學生擴展閱讀《唐詩三百首》,在學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推薦相關的寫景文章進行閱讀。在學完童話故事之后,可以推薦《格林童話》、《伊索寓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閱讀。
作為一名教師,還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增加讀書角,為學生閱讀提供場所,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外書,報刊雜志等收集起來,互相交換閱讀,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書物或對自己有幫助的書籍,對文章發表自己的建議與看法,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交換各自的想法,增加知識。另外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書籍量進行統計,采取鼓勵機制,獎勵讀書多并善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從而使學生多看多說。除此之外,教師在教授課本文章之前,讓學生進行預習準備。通過搜集相關的資料,圖片等,讓學生初步對文章有一個了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對于閱讀仍沒有很大的興趣,在閱讀上缺乏主動性與自覺性。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教師要轉變上課方式,教師在教授課本內容時,不應拘泥于教材,應采取一些受學生喜歡的方式,比如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置情境、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并體會人物的內心,增加語氣,使課本中的人物形象鮮活起來,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增加閱讀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有利于閱讀的措施,讓學生喜歡閱讀。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教育更好更快的發展、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
[1]羅愛萍.《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研與幼兒教育,2001(5).
[2]宋正義.《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2).
[3]胡培培.《小學中高年級課文閱讀的層面淺探及操作策略》[J].江蘇教育,2007(9).
G623.23
:A
:1671-864X(2015)10-0100-02
鐘培麗(1986—)女,漢族,現為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沁河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