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昕彤
(吉林省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二小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淺談人物的心理描寫
侯昕彤
(吉林省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二小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本文通過三方面闡述了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舉事例加以論證,使讀者有豁然開朗之感。
心理活動;描寫;內心活動;思想感情
心理活動是由人所見、所聞、所感而產生的想法,包括思想斗爭、個人決心、往事回憶和今后打算等。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就是通過一定的描寫方式,描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的內心世界,突出人的形象,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常用以下描寫方法:
采用第一人稱,由“我”自敘內心獨白,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魯迅的《一件小事》中“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越來越大,須仰視才見。而且對于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這表達了“我”的內心感受的變化。寫得生動形象而又儲蓄深沉。讀者對于“我”的內心活動,可以直接而又具體地感受到。又如,都德《最后一課》寫小弗朗士的內心活動,把握了年齡特征:“我”上學很晚,加上沒有復習分詞很怕教師批評,所以想逃學到野外去玩,體現了小孩子的淘氣心理;后來“我”還是去學校了,到學校后又想起剛上課,混亂時“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寫出了小學生的調皮心理;“我”一聽今天是《最后一課》時,猶如晴天霹靂,內心布滿陰霾,懊悔莫及;“我”回答不出老師提問時窘態百出慚愧不已,由此產生了愛學習、愛老師之強烈感情;“我”明白了《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思想感情發生了變化;“我”看見掛在課桌鐵桿上寫著“法蘭西”、“阿爾薩斯”的字貼時,感到就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聽到鴿子的咕咕低喊聲時,就想到了敵人“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些細節生動的心理描寫既寫出了“我”的童心狀態,又勾勒出“我”憎恨敵人,熱愛民族語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作者從旁描述人物在想什么,通過對人物的神情、語言、動作表現人物的心理變化,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一文中“一股悲憤的感情涌向魯迅先生的心頭,他目不轉睛看完這封信,蒼白的臉色越來越嚴肅了。他從報紙上知道,這個寫信的人幾個月之前已經在南昌英勇就義,現在卻接到了他的來信”。烈士的犧牲使魯迅悲痛,敵人的兇狠使他憤怒。“臉色越來越嚴肅”表現出魯迅的心情憤懣,從而體現了魯迅先生“一定找一個穩妥的渠道,把這些文件迅速地轉給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急切心情。
如張之路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寫到:“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因對朋友反悔而帶來的悲涼心情。
明白了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后,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并熟練地在自己作文中的使用。作為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礎,也學會了留心生活,觀察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么在寫作時會很快使自己進入角色,假設自己就是文章中所描寫的某人,設想制訂出某人在當時的背景下的心理活動該如何,然后將它記下來,便可以了。要記住一點:在心理描寫時,要根據人物的年齡,身份,使其和語言、動作有機的配合起來,這樣才能揭示出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的內心隱密和心靈沖突。
[1]王雅平、王雅瓊.《淺談人物的心理描寫》
[2]朱艷玲.《淺談人物心理描寫》
G623.24
A
1671-864X(2015)12-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