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馬鈞陽,凌瑞杰,吳家兵,陳玉
肌肉骨骼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MSDs)是以骨關節、肌肉系統的疼痛及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疾病[1]。MSDs涉及的人數眾多,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時也給個人、集體和國家帶來沉重負擔,已成為許多工業發達國家的主要職業健康問題[2]。在歐美工業發達國家,MSDs是工作相關疾病中最大的單一病種,占病例總數的1/3以上[3]。在我國,一項由北京大學牽頭的全國性的調查表明,職業人群MSDs的年患病率高達76.2%[4]。目前,國內外對MSDs的危險因素已有較多研究[5],但對于人群MSDs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則較為缺乏[6-7]。本研究在此方面進行了探索,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6~11月主要因頸、腰等部位疼痛而在醫院康復科接受治療的患者293例。
1.2 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由流行病學專業人員根據文獻進行設計,并征求了臨床醫生的意見。正式調查開始前抽取20人做預調查,根據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對問卷進行修改。問卷分四部分:①告知書及填表說明;②一般情況;③MSDs患病情況;④MSDs相關知識測試題(20個選擇題)。問卷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向調查對象講解,由后者自行填寫。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5.0軟件完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按問卷中20個測試題分別計算MSDs知識的知曉率,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分別以各測試題回答正確與否為因變量(y1~y20),以性別、年齡分組、文化程度、職業、人均收入、疼痛程度、因MSDs就醫次數為自 變 量,進 行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入選標準為α=0.05,剔除標準為α=0.10。

表1 患者MSDs知識掌握情況及影響因素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1 人群特征 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3份,有效率97.7%。其中男129例,女164例;人群年齡構成為18歲~30歲20例(6.8%)、30歲~40歲54例(18.4%)、40歲~50歲105例(35.8%)、50歲~60歲48例(16.4%)、60歲以上66例(22.5%)。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9例(6.5%),初中64例(21.8%),高中(中專)122例(41.6%),大專及以上88例(30.0%);職業:體力勞動96例(32.8%),腦力勞動97例(33.1%),退休83例(28.3%),其他17例(5.8%);人均收入:<1000元/月6例(2.0%),2000元/月40例(13.7%);3000元/月137例(46.8%);4000元/月91例(31.1%);>5000元/月19例(6.5%)。
2.2 MSDs知識知曉率 分別以“以下情形會增加患MSD的風險嗎?(正確答案)”的形式提問,結果發現,正確率最高的是長時間固定姿勢作業(是)占78.2%,寒冷(是)占76.1%,頻繁彎腰(是)占73.4%,工作中頻繁重復作業(是)占72.7%,長時間低頭看書(是)占72.7%,長時間站立(是)占65.9%,搬運重物(是)占64.5%,頻繁轉身(是)占62.1%,工間休息(否)占57.3%,工作時身體無倚靠(是)占47.4%,工作時手有支撐(否)占47.1%,工作時可以變換姿勢(否)占45.1%,長時間使用電腦(是)占44.0%,上肢長時間遠離身體作業(是)占35.8%,工作時手在腰部水平(否)占33.4%,枕頭過高(是)占29.7%,床墊太軟(是)占29.0%,工作時手部長時間超過頭頂作業(是)占27.3%,枕頭過低(是)占20.1%,MSDs知識知曉率合計為49.5%。不同測試題正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 頸腰痛患者掌握MSDs相關知識的影響因素 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就醫次數是正確回答各測試問題的促進因素(OR值>1)。而年齡的增長則是正確回答某些測試題的不利因素(OR值<1)。人均收入與多數問題的回答正確率存在正性關聯,但在“床墊太軟是否增加MSDs的風險”問題上則為不利因素(OR值為0.59)。
MSDs作為一種常見的職業性多發病,世界勞工組織1960年就己認可職業性MSDs為職業病,瑞典、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也把它列入了職業病名單[8]。在我國,MSDs有著較高的發病率[4],但尚未列入職業病目錄。隨著生產條件的改善和法定職業病的下降,包括MSDs在內的工作有關疾病已成為職業健康工作者、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關注的重點之一。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慢性累積性職業傷害的工效學控制技術研究”和2012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職業因素致慢性肌肉骨骼損傷模型及防控研究”都把MSDs作為主要目標疾病。
健康知識知曉率調查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的基礎。以往的文獻中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的調查較為多見,而對MSDs的調查較少。有文獻報道,煤礦工人接受健康教育干預前MSDs知識知曉率為33.8%,干預后為52.3%[6]。在本次研究中,調查對象MSDs知識知曉率平均為49.5%,這一水平要高于煤礦工人接受健康教育前,但低于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水平。本次研究中,調查對象對“MSDs是否屬于法定職業病”的知曉率最低(低于5%)。在煤礦工人中的調查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在實施健康教育后,工人對該知識點的知曉率僅為12.7%[6],屬知曉率最低的條目之一。這表明調查對象對MSDs知識掌握不夠均衡,尤其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是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此外,多數人對工作相關的危險因素了解較多(知曉率在60%以上),而對生活中的危險因素,如枕頭高低、床墊軟硬等了解較少(知曉率不足30%)。社會人口因素及患病情況對健康知識水平有顯著影,如隨著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就醫次數、人均收入的提高,多數條目的知曉率會隨之上升。這一結果尚無相關文獻進行比較,但多數因素的作用與我們日常認識相符。我們也注意到個別條目的知曉率并未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而提高。這表明,MSDs知識水平的提高不能僅靠經濟條件的改善,還需要衛生工作者有意識的引導。
國內已有研究表明,自我防護知識得分高者其MSDs的發生率會有所降低[7]。也有研究表明,慢性下背痛患者治療中增加健康教育可顯著改善疼痛程度及失能狀況[8]。事實上,在一些慢性病防治領域,健康教育已是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9-10]。我們可以借鑒其他疾病的預防控制經驗,在人群MSDs知識知曉率調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知識的普及,引導群眾養成健康的生活、工作習慣,減少MSDs的危害,進一步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1] 白璐,王建新,岳朋朋. 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研究現狀[J]. 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9,(5):356-359.
[2] Marras WS, Cutlip RG, Burt SE, et al. National occupational research agenda (NORA) future directions in occupational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health research[J]. Appl Ergon,2009,40(1):15-22.
[3] Punnett L, Wegman DH.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and the debate[J]. J Electromyogr Kinesiol,2004,14(1):13-23.
[4] 王生. 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研究[C].第十三次全國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術會議. 山東泰安,2014.
[5] 張俐娜,張紅娣,萬松泉,等. 三種行業工人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調查分析[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6,17(2):74-75.
[6] 徐光興,李麗萍,劉鳳英,等. 煤礦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J].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1,29(9):686-688.
[7] 趙秀金,姜亞芳. 二級醫院護士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自我防護知識調查[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48(33):4125-4127, 4128.
[8] 張素梅,徐瓊,王雪強. 健康教育對慢性下背痛的影響[J]. 中國康復,2012,27(1):54-56.
[9] 吳永珍,吳曉燕,葉榮,等.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康復的療效[J]. 中國康復,2012,27(3):225-226.
[10] 常仁翠,高輝,井月秋,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小組健康教育的作用[J]. 中國康復,2007,22(5):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