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理論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張秀春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北環路小學 066000)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目的不明確,方法手段不科學,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也常常很不理想。然而利用建構主義理論來革新課堂教學,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此建構主義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不容小覷。本文將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入手,談談建構主義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小學數學 建構主義 知識結構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依然是灌輸式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將固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則是機械地接受知識,因此教學效果無法得到很好的保證。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本文提出了將建構主義理論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狀況。
1.建構主義理論極力反對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灌輸式教學與題海戰術,強調每一名學生均是學習的主體與知識的構造者。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某種觀念性的東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其個性的不斷發展過程,是其所擁有的觀念不斷更新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學則是引導與指導學生更新觀念。此外,建構主義理論還認為:行為是人類的社會活動或者生活活動、學習活動的總稱。故此,人的行為的實質歸根到底是觀念的操作化。該理論還認為: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狀況,并據此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教學實例或者為學生營造適當的問題情景,以此激發學生在各學科學習過程中的反思行為,激發學生在各學科學習層面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建構起新的各學科專業知識認知結構。事實證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與題海戰術,除了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認知、記憶等之外,并不利于學生的知識建構,更不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如此,當然既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也不利于學生主體的知識建構。故此,教師應該努力摒棄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方式,引導與指導學生自覺地“格物致知”。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必須為學生創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通過以下探究得出正確的結論:(1)實驗;(2)觀察;(3)假設;(4)歸納;(5)總結規律,發現模式;(6)得出正確結論等,并將之證明與推廣等。唯有如此,學生才能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實踐等建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學有所得。
2.建構主義理論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幾千年以來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主張構建和諧與平等的師生關系,并認為師生之間的差距只是表現在聞道的先后與術業的深淺或者多寡之上,此等差距自然不應該成為師道尊嚴的理由。因為在師生之間的專業傳授與專業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學問再高、再豐富,也不可能替代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故此,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相互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學術切磋關系,而非僅僅是傳道授業關系。雅斯貝爾斯曾言:真正的教育必定是“人與人的主體間的靈與肉的交流活動”,而絕非“理智知識和認知的堆積。”因此,建構主義者主張:教師應該自覺地降低自己的身份,真誠地與學生做心心相通的好朋友。唯有如此,才能在充分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基本上,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
數學學習是一種特殊的學習,這主要是由數學內容的抽象性和數學知識體系的結構性所決定的。有人指出,數學抽象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建構的活動,數學的研究對象正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得到建構的。數學學習歸結為意義賦予的過程,也即如何把新的概念與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并使之容易理解。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對象是中小學生,其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維水平還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水平過渡,但形象思維仍占優勢的階段。針對這些特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要貫徹直觀性、啟發式的教學原則,采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即讓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結合建構主義基本理論,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基礎與條件進行“死板式”的灌輸,而是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中“舉一反三”生長出新知識。教學不應是知識的傳遞,而應是知識的加工與轉換,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呈現者與主導者,而應是知識的引導者,注重學生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豐富或調整學生的理解與經驗。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與學生共同探討的學習方式,交流與質疑、批評與糾正,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課堂教學將是未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這預示著課堂教學從教材、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到整個教學過程都將發生重大變革。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更新教學觀念,進一步開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探討和完善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課堂教學設計原則,更好地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以上,我們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入手,對建構主義理論對小學數學的啟示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建構主義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它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因此,我們應借鑒建構主義的啟示,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數學教學,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
[1]毛新勇.理解建構主義教學——“小學數學減法教學”的案例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02).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上)[J].電化教育研究,1997(03).
[3]顧琳.建構中國特色的建構主義[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01).
[4]王文強.建構主義觀點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
[5]詹明道.建構主義與數學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1(10).
[6]毛新勇.理解建構主義教學——“小學數學減法教學”的案例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02).
[7]李建華.社會建構主義數學哲學與數學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0(S1).
[8]傅欽志.建構主義理論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的嘗試[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9).
(責編 齊真)